李惠銘AMG
69
位追蹤者
追蹤
李惠銘AMG
69
位追蹤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92
會員
123
內容數
加入
前往沙龍
加入
前往沙龍
發佈內容
我的成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4
「影響力取向」的家長日活動規劃
永續注重影響力,影響力則要靠關係。傳統「工作取向」的家長日規劃方式,如果能轉為「關係導向」,應該更能擴散影響力。 一般我們都是先想好家長日要做哪些「工作」,然後分配工作、訂期程;「關係導向」則是以人為始,以人為終: 1.規劃階段:一開始先想到,這場活動會牽涉多少「利害關係人」?想讓他們有什麼改變
#
影像力
#
關係導向
#
工作取向
1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300人也不用排隊的研習
據麥當勞的「漢堡大學」研究,人類排隊的耐心極限是29秒(待確認),所以只要人龍過長,經理就會出來幫忙點餐,連得來速車道也是。(還好現在有電腦幫忙了!) 後來,我們的行政團隊也立志「絕不讓老師排隊」,包括校內各種研習不排隊,發放物件也都是主動送到,不只可以準時掌控結案時程;也不用讓老師跑一趟,否則行
#
麥當勞
#
不排隊
#
大量檢驗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備課研習的「單品管理」
開學前的連串事務,其實都是每學期重複的,如果能立即固存經驗,下次不會重蹈覆轍,還能每次創新。 統一超的「單品管理」(TK)就是這樣的獲利神器,東西賣不好,就記取教訓,分析推論、持續改善。連年虧損的咖啡硬是可以賣到每年200億。 單就備課研習,就有很多可以精進,不排隊還是其次,主要是課程,可分必修
#
學校治理
#
單品管理
#
備課研習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不要讓老師空轉
企業跟學校最大的不同是,只要一件事重複三次沒有用;或是一件東西三天賣不出去,一定檢討改善,不會坐令問題存在。(有的企業是只要一次) 而學校內力的流失,很多是來自一直空轉的事情:大掃除一直在掃、備課研習一直在研、政令宣導一直在宣、整潔秩序比賽一直在比、課程評鑑檢核表一直在勾........,好像都效
#
精實管理
#
豐田生產
#
豐田價值流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會議好好開,就有「組織學習」了!
開學後,大家反而停止學習,一堆會議耗掉很多心力,還有什麼心力「組織學習」? 所以,就把每個會議當做「專業社群」:例如行政會報就是「學校治理發展社群」、導師會議就是「班級經營專業社群、校事會議(最好不要)就是「學校風險控管社群」........... 這就是所謂的「集會結社化」~把每個會議都變成組
#
組織學習
#
學校治理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慈濟與豐田
因緣際會,這幾天走了幾座靜思堂,發現豐田的精實管理被慈濟徹底實踐。 主要是5S運動: 1.看不到多餘的東西,因為都已經「整理」過了~把要的跟不要的分清楚。 2.所有東西都有分類、歸定位並且標示~「整頓」 3.定期清掃,到處都很乾淨、明亮~「清掃」 4.掃乾淨後就好好維護,例如每人使用完廁所
#
精實管理
#
慈濟
#
豐田生產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豐田的「拉式管理」其實就是學校的「以終為始」
傳統的生產模式都是「推式」,就是按照既定計畫,逐步推進。這樣可能會造成的問題就是,過度生產、庫存過多,或因市場變化而滯銷。 豐田的拉式管理(Pull System)是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的核心概念之一。簡單說,就是「根據需求來生產」,當下游製程
#
豐田生產
#
精實管理
#
拉式生產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9/13
臺灣的「永續行動生態系」模式,,可以輸出全球
全球企業落實ESG,已是不可逆的永續責任,儘管歐盟原訂2026年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可能延後。 但是永續行動如果不能連結教育,衍成一個生態系,那可能都是過眼雲煙。 最理想的模式,大概就是目前我們正在建構的:企業的永續行動,透過「5% Design Action 」的社會設計,連結
#
ESG
#
永續生態系
#
環境保護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8/26
「學校」是做什麼的?
母公司在新北鶯歌的中國砂輪,是以磨刀砂輪起家的傳統產業。 七十多年來不斷提升視野、拉高格局,前任董事長林心正更自我定位為「平坦化方案」專家,從磨石頭到刨光晶圓,磨出大未來! 相對於柯達是「做軟片的」;民生報是「辦報紙的」,都已成為時代的眼淚。 柯達如果是「為人們保存記憶的」,現在也許是「可靈A
#
中國砂輪
#
鑽石碟
#
再生晶圓
喜歡
留言
李惠銘AMG的沙龍
2025/08/26
教育的「成效」
備註:本文以新北為例,但其實全國都一樣。 近日各縣市校長會議陸續召開,局處長難免要秀一下「政績」,但這張看起來洋洋灑灑的成績單,如果用「影響力邏輯」來看,其實只是一系列「產出」的清單。 在企業的觀點,這些第幾、多少,都是「投入」人力物力,以及進行許多「任務與活動」的「產出」而已,企業要看的是,有
#
教育成效
#
影響力邏輯
#
改變理論
喜歡
留言
vocus 勳章
NFT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