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外傷重症中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一」;其實要的還是「唯一的第一」(只是沒有456億韓圜獎金)。

第一種遊戲是「123.木頭人」:一喊停,全部不准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誰不聽話、誰亂動,就是造反分子,立即拔除。

這個遊戲造成教育界的第一種重症:就是沒有人要當「出頭鳥」。

第二個遊戲是「高空拔河」:學校一直都在競爭排名與比序,以打敗、擊倒對方來贏得勝利與生存。經濟學家鼓勵我們,「競爭」可以帶來進步與成長,現在我們更在意「競爭」帶來的傷害。

第三個遊戲是「轉圈圈」:短時間內配對結群,找不到同伴的就被淘汰。這是新興疾病:「關係霸凌」,很多學生打不進「同儕圈」;很多校長是「孤鳥」;還有許多學校像是身在「化外之地」,自生自滅。

而學校最怕的遊戲就是「上媒體」,這是排名第一重症的「教育外傷」。有時只是一件單純的、或者時間久遠的小事,經過媒體渲染,卻瞬間演成大傷害。

慶幸的是,現在學生受傷較不用擔心了,預防與療癒資源越來越多。倒是校長受傷就要自求多福,我之前都是用「民俗療法」~熱炒加台啤。




avatar-img
78會員
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eepSeek的「底細」, 深不可測,​姑且就教育相關的思考,略述皮毛: 1.這款「標靶式」訓練的語言模型,對一定的問題有一定的答案(包括不給答案),應該是有系統、有計畫的全局部署:先有「抖音」,以影像改變孩子對世界的感知;DeepSeek(及以後許許多多的中國模型)則企圖以獨特的結界語境,影響
知名的林口三井MITSUI OUTLET ,一開幕即有220個品牌進駐,是北臺灣很熱門的購物中心。 但三井的公司登記卻不是「百貨零售」,而是「綜合地產開發」,母公司正是日商「三井不動產」,這也是它在海外的第三個據點。 有些地產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就是先取得週邊土地,然後以大型購物商場(或其他議題)帶
昨天把之前服務學校的「SWOT分析」上傳NotebookLM,請它各規劃三個可以發揮優勢和消弭弱勢的校訂課程,答案竟然6門對了5門,實在太厲害了~我們的老師! SWOT已經肆虐臺灣教育界30餘年,是最普及、也是最耗能的「白努力」運動。 民國80年第一次裸辭到新學友服務,薪水幾乎都花在跨域增能,當
軟體開發有「敏捷模式」,考校長的筆試、口試是否也可套用? 有位夥伴這次校長甄試,筆試四題只寫完三題,因為有一題剛好是專長,寫得太多太久,結果時間失控,以些微差距落榜,令人扼腕。 一題一題接著寫,就是傳統的「瀑布式」,有如「接力賽」,一棒接一棒,很好操作;但如有一棒翻車,全隊可能被淘汰。敏捷則是
又來了! 近日一位據傳因職場霸凌致部下輕生的官員,正被全國嚴厲檢視與苛責,所謂「霸凌者恆被霸凌」?這件事對整個社會的最大傷害,其實是「瞬間讓很多人也跟著成了霸凌者」,大家一起「用霸凌反霸凌」! 戴明博士說85%的問題來自系統,但我們從不這樣認為,我們深信95%都是個別偶發的「特殊因」
人與AI誰厲害?誰會取代誰?這問題有點像飛機輪船誰方便?誰會淘汰誰?因為人類是「碳基物種」,AI則是「硅基物種」,根本是平行時空。 人類是以碳元素為有基物質基礎的生物,擁有複雜的生物系統,依賴有機化學反應來維持生命,情感、直覺和創造力是千萬年進化的結果。 AI則是基於電子和硅片運作的「硅基物種」
DeepSeek的「底細」, 深不可測,​姑且就教育相關的思考,略述皮毛: 1.這款「標靶式」訓練的語言模型,對一定的問題有一定的答案(包括不給答案),應該是有系統、有計畫的全局部署:先有「抖音」,以影像改變孩子對世界的感知;DeepSeek(及以後許許多多的中國模型)則企圖以獨特的結界語境,影響
知名的林口三井MITSUI OUTLET ,一開幕即有220個品牌進駐,是北臺灣很熱門的購物中心。 但三井的公司登記卻不是「百貨零售」,而是「綜合地產開發」,母公司正是日商「三井不動產」,這也是它在海外的第三個據點。 有些地產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就是先取得週邊土地,然後以大型購物商場(或其他議題)帶
昨天把之前服務學校的「SWOT分析」上傳NotebookLM,請它各規劃三個可以發揮優勢和消弭弱勢的校訂課程,答案竟然6門對了5門,實在太厲害了~我們的老師! SWOT已經肆虐臺灣教育界30餘年,是最普及、也是最耗能的「白努力」運動。 民國80年第一次裸辭到新學友服務,薪水幾乎都花在跨域增能,當
軟體開發有「敏捷模式」,考校長的筆試、口試是否也可套用? 有位夥伴這次校長甄試,筆試四題只寫完三題,因為有一題剛好是專長,寫得太多太久,結果時間失控,以些微差距落榜,令人扼腕。 一題一題接著寫,就是傳統的「瀑布式」,有如「接力賽」,一棒接一棒,很好操作;但如有一棒翻車,全隊可能被淘汰。敏捷則是
又來了! 近日一位據傳因職場霸凌致部下輕生的官員,正被全國嚴厲檢視與苛責,所謂「霸凌者恆被霸凌」?這件事對整個社會的最大傷害,其實是「瞬間讓很多人也跟著成了霸凌者」,大家一起「用霸凌反霸凌」! 戴明博士說85%的問題來自系統,但我們從不這樣認為,我們深信95%都是個別偶發的「特殊因」
人與AI誰厲害?誰會取代誰?這問題有點像飛機輪船誰方便?誰會淘汰誰?因為人類是「碳基物種」,AI則是「硅基物種」,根本是平行時空。 人類是以碳元素為有基物質基礎的生物,擁有複雜的生物系統,依賴有機化學反應來維持生命,情感、直覺和創造力是千萬年進化的結果。 AI則是基於電子和硅片運作的「硅基物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的網路戰場上, 不只商家賣東西要有小編,選舉空戰要有小編,連學校宣傳招生,現在也都需要小編! 如果我是一個路人家長, 我看到敝校的宣傳新聞搞內容圖文,我應該會覺得「這間學校真的好棒棒。」 但偏偏我是這間學校的老師, 所以我不禁還多知道了一點內幕, 例如, ❦ 「XX計畫」去年就
Thumbnail
想起有趣事,這是發生在高職的真人真事,有位同學考試,考券都選擇題,為什那位同學每一題都有填,卻還會0分呢? ※封面為AI生成※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測字人生(2)】   有時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我也在做著測字的工作,只是更複雜了些,因為學生可能無所求,也無所困惑,只是迷迷茫的跟著大家上學、考試、玩耍,但是我們偶爾能在他們的字裡行間找到他們內心的脆弱,教育真的是良心事業,因為如果沒有良心,會做得很輕鬆,但是如果有良心,大概一生都會奉獻在裡面了。
Thumbnail
考完了然後勒 考完試以後,大部分高中生大學都會有幾個機制, 第一個是甄試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版的職場面試, 你必須準備你的被審資料還有參考正式的衣服前到學校來面試, 我那個時代真是一共有三個學校可以選,通常好的學校都會有甄試第二個就是填學校, 一共會有100個空格,依照你的成績機率來選學校,第
Thumbnail
失敗是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標籤,從小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我們一直被教育避免當個失敗的人,但我始終搞不清楚,什麼叫「失敗」,那個門檻是什麼⋯感覺失敗這件事情,既藝術又哲學。 7年級生的我,求學階段被要求「全校排名前100」是基本款,進而往「全校前10」追求⋯班上第幾名早已不看在關心我的長輩眼裡。而我
Thumbnail
寒假的第一天任務是當書僮,陪兩小去參加書法比賽。 從一早九點開始,到下午一點半成績揭曉,名次不如預期,只有優選。 逐一定神細視主辦單位展示的作品,我內心演奏起驚愕交響曲! 這字......怎麼可能奪冠? 前幾名的選手名字......書法大賽能見度很低。 經過前一次的震撼教育,我大概知悉蹊蹺所
Thumbnail
我讀的國中並沒有採取能力分班,而是S型編班。在小六升國一的暑假有一場全部新生的考試,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場考試是要幹嘛,還以為要區分資優班和放牛班,結果是從第1名到第25名分在1到25班,第26名到第50名再從25班分回1班這樣。國一到國三,整整三年不分班,而導師則是一年換一個。   所以,每個
Thumbnail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的網路戰場上, 不只商家賣東西要有小編,選舉空戰要有小編,連學校宣傳招生,現在也都需要小編! 如果我是一個路人家長, 我看到敝校的宣傳新聞搞內容圖文,我應該會覺得「這間學校真的好棒棒。」 但偏偏我是這間學校的老師, 所以我不禁還多知道了一點內幕, 例如, ❦ 「XX計畫」去年就
Thumbnail
想起有趣事,這是發生在高職的真人真事,有位同學考試,考券都選擇題,為什那位同學每一題都有填,卻還會0分呢? ※封面為AI生成※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測字人生(2)】   有時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我也在做著測字的工作,只是更複雜了些,因為學生可能無所求,也無所困惑,只是迷迷茫的跟著大家上學、考試、玩耍,但是我們偶爾能在他們的字裡行間找到他們內心的脆弱,教育真的是良心事業,因為如果沒有良心,會做得很輕鬆,但是如果有良心,大概一生都會奉獻在裡面了。
Thumbnail
考完了然後勒 考完試以後,大部分高中生大學都會有幾個機制, 第一個是甄試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版的職場面試, 你必須準備你的被審資料還有參考正式的衣服前到學校來面試, 我那個時代真是一共有三個學校可以選,通常好的學校都會有甄試第二個就是填學校, 一共會有100個空格,依照你的成績機率來選學校,第
Thumbnail
失敗是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標籤,從小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我們一直被教育避免當個失敗的人,但我始終搞不清楚,什麼叫「失敗」,那個門檻是什麼⋯感覺失敗這件事情,既藝術又哲學。 7年級生的我,求學階段被要求「全校排名前100」是基本款,進而往「全校前10」追求⋯班上第幾名早已不看在關心我的長輩眼裡。而我
Thumbnail
寒假的第一天任務是當書僮,陪兩小去參加書法比賽。 從一早九點開始,到下午一點半成績揭曉,名次不如預期,只有優選。 逐一定神細視主辦單位展示的作品,我內心演奏起驚愕交響曲! 這字......怎麼可能奪冠? 前幾名的選手名字......書法大賽能見度很低。 經過前一次的震撼教育,我大概知悉蹊蹺所
Thumbnail
我讀的國中並沒有採取能力分班,而是S型編班。在小六升國一的暑假有一場全部新生的考試,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場考試是要幹嘛,還以為要區分資優班和放牛班,結果是從第1名到第25名分在1到25班,第26名到第50名再從25班分回1班這樣。國一到國三,整整三年不分班,而導師則是一年換一個。   所以,每個
Thumbnail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