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努力工作並不是成功的途徑(HBR 文章翻譯)

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就順手翻譯過來了,如果翻譯的的部分有所疏失,也請留言讓我知道,感謝!

原文在這Hard Work Doesn't Always Lead to Success


正文開始瞜

------------------------------------------------------------------------------------

當合作關係存在的時候,「努力工作」就已經被過度理想化了。在商業世界裡,總是會有人說「睡太多會造成軟弱」或是「再高的才能也無法取代努力」。這些潛在想法都在表達只要你努力夠久,你就可以成功。然而這些建議都忽略了一個很大的重點,大部分的失敗都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努力錯了方向,或是努力的方想與自身的興趣不一樣。




看到這裡先別急這說我的觀點是錯的。對於成功來說,努力確實是一件要素,但努力與成功並不存在著絕對的因果關係。

 

這幾年裡,我參與幾個國際性的社群,包含我的校友會,與幾位成功人士交流後,我發現那些充分考量過資訊並做出明智選擇的人都能更快的獲得成功。努力確實能夠幫助他們成功,但也不只有努力,還有他們選擇專注在長期目標相關的任務、計畫與所扮演的腳色。

 

如果你是新人而且想在你們單位裡有所表現,或是剛進入職場想試著了解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你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來幫助你。

 

先探索再開發

身為一個新鮮人,你也許不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不用擔心!職涯的早期階段,你需要找到你自己的價值與興趣。確定你有給你自己時間與空間去探索,了解你喜歡甚麼。與其相對的是讓你自己「過度投入」,這會讓你在一開始工作就過度消耗,進而影響到你整個職涯。

 

你可以先從小經驗裡試水溫,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創辦人-Salman Khan一開始是一位避險基金的分析師,但他一直對於教學有熱忱,一到周末他就會在線上教他的侄兒數學,過沒多久,整個家族的人都找他學數學,然後她的朋友建議他可以把教學過程錄下來放到Youtube,讓更多人可以獲得學習。這讓他創作更多的教學影片,最後建立出全世界最具指標性的教育機構之一。

 

在你的職涯中,可以針對你有興趣的領域來規畫你的周末計畫;如果你已經開始工作,而且想往其他部門發展,那就主動地舉起你的手讓大家知道,開拓你的專案然後開始花時間在上面;如果你想要往不同的產業發展,那就聯絡相關產業的人;如果你想開創自己的事業,那就開始建立你的商業原型或是產品雛形。

 

這裡的重點是光想還不夠,你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在你有興趣的領域做學習,而且你還需要一些具體的行動。當你在試水溫的時候,你可以問問你自己:

  1. 我真的享受這件事情嗎?
  2. 我真的要每天做這件事嗎?這件事能為我帶來喜悅嗎?
  3. 我擅長做這件事嗎?這件事能夠賺錢嗎?
  4. 做這件事情能夠幫助我達到目標嗎?

 

上面這幾個問題,只要有一個答案是否定的,就代表你還沒找到你的利基市場,你也許你需要再做更多的探索。

 

使用80-20法則

Richard Koch顧問曾敘述他與貝恩策略顧問公司的創辦人Bill Bain一起合作的經驗,貝恩策略顧問公司是一間提供全球領導人顧問服務的公司。Richard說Bain常常陪伴他的顧問團參與頂尖客戶的會議,Bain會與客戶互相寒暄或是聊一些運動話題,接著會在五分鐘內離開並說「我很抱歉,我現在需要離開,離開的理由是因為我想讓您與我的顧問們相處,他們比我更優秀,我相信你會喜歡他們的。」

 

這是一個80-20法則或關鍵少數原理的經典應用,80%的結果由20%的行動所決定,以上述的例子來說,關鍵的20%是會議開始前的5分鐘,剩下的80%是最後客戶與顧問團建立起成功關係的確認。你也能夠應用在你的職涯上,記住「不要專注在每一件事情上」,你要做的是在一些關鍵並可以取得巨大回報的事情上努力。

 

仔細地檢視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當你靠近目標時,有哪些專案或任務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力,當你了解到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同等重要的時候,你可以自我訓練排出關鍵事情的優先順序,你的一天先從關鍵事務先做起,結束這些關鍵事務後,再做你的主管要求你做的事。當你比較的得心應手後,你可以慢慢地將一些比較不重要的事情分配給其他人。

 

當我建立公司(Network Capital)的時候,使用了類似的方法。我寫下每個代辦事項的結果還有幾周後可能會發生甚麼事情,最讓我驚訝的是,與Network Capital社群成員一對一談話是對公司最有價值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上面雖然沒有花我太多時間,但我從中了解怎麼塑造我們的服務與怎麼創造更緊密的社群。這並不代表我做的其他事情都是毫無價值的事情,只是說剩下的事情會影響的層面比較小,我一樣會完成這些小事,但我知道需要在關鍵事情上投入較大的心力。

 

優先順序比目標更重要

「目標使你的方向清晰,但進步關鍵是正確的方法」這句話被James Clear寫在原子習慣這本書裡,記住這件事情,成功人士與非成功人士都有一樣的目標-他們都想贏,差別就在於他們努力的重點不一樣,擁有正確方法的方式是試著去思考如何精準的付出,用較少的苦力達成你的目標。

 

基本上,建立良好的日常習慣有助於讓你更有效率地完成你的任務,好的自我承諾可以幫助你持續的進步。

 

例如你的目標是成為年度最佳銷售員,這可能意味著你需要達到最高的銷售業績,如果你專注在每個成交的數字會是一個比較不好的方式,你可能會消耗你所有的心力去做陌生開發、去追蹤還沒成交的訂單或是去追未支付的款項。

 

比較聰明的方式是與幾位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給他們絕佳的服務,以及可以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致力於抱怨的最小化。這可以讓客戶在明年的合約中更新服務內容,幫助你達到接下來這幾年的銷售業績。

 

這個根據你個人打造出來的系統需要根據你的產業與目標,關鍵是你需要有更宏觀的想法,去規劃達到最終目標每個步驟,而不是鞏固快速的小勝利

 

結語

如果你覺得花了很多時間,但是遲遲無法達到你應得的結果時,「增加努力」可能不是這個問題的解答,可以思考一下你是不是朝著對的方向努力?是不是花費太多心力在芝麻小事上?在職涯中,努力可以幫助你建立職涯,但其中的幫助可能有限。



我自己的想法是:

在台灣,老一倍的觀念通常都是默默耕耘,如果沒有成功的話,絕對是努力不夠多,不過面對現在社會,資訊相對豐富,選擇也夠多,除了努力之外,「選擇方向」絕對是一個關鍵要素。文章裡面提到幾個方式跟觀念,我覺得都蠻實用的,如果你在職涯上卡關,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你好,我是一個在外商工作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位催眠師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