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20240117 大哉問 35 :淨土的模樣


    raw-image


    20240117 大哉問 35 :淨土的模樣


    有一位同學,對「淨土」很好奇。


    常常問:


    我的親人在哪個淨土?

    西方淨土有四種層次,各是什麼模樣?


    對於這兩個提問,我來談一下個人的經歷,與真實的狀態。


    一、超渡這件事,不一定會成功。


    我在課程中曾說過:超度的成敗,不是只跟「主法者」有關係。


    簡單說,這裡面其實有幾個「變數」:


    引導者( 主法者 );

    淨土的持有者與眷屬( 我們一般稱為佛菩薩 )

    以上是:他力。


    被接引者( 亡者 );

    以上是:自力。


    被接引者的陽存眷屬( 就是活著的親人);

    被接引者的靈識眷屬( 就是肉體以亡,但尚未轉生,現前以靈識狀態存在的親人)

    以上是:干擾。


    其實,不是每一次的超度,都能順利將亡逝者引導,因為有太多的變數。


    尤其是:自力( 亡逝者 )不想走,拉都拉不走。


    ( 我第一位練習的對象,親叔叔就是 )


    曾有同學跟我說:胡說!師尊就能通通超度走!


    嗯....欸.... 恩....依照我的記憶,我的老師,應該沒說過這句話。


    您可以看看附圖。


    我只會說:盡我之能的,為亡逝者引導。


    有的,需要多次。有的,多次也依然如故。


    為什麼?「看看自己」容易了解。


    我們的觀念與習性,這麼容易被改變嗎?


    如果自己都不容易被改變了,別人不容易改變,也很正常。


    如果希望親人被超度,其實「先改變自己」,很重要。


    ( 將來有機會再細說)


    二、另外,淨土是什麼「模樣」?


    老實跟您說,「淨土的模樣」,有「能、所、緣」的差別。


    什麼意思?


    淨土是「化境」。


    誰化?


    「佛菩薩」所化。


    佛菩薩「依能」、「依緣」而化。


    而眾生,「依所」而「感」、而「見」。


    什麼意思?


    可以用「劉禹錫」的名句來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個層次的淨土的「模樣」,其實差別,在於「自己的狀態」。


    有淨有穢:凡聖同居。

    有淨無穢:方便有餘。

    無淨無穢:報身莊嚴。

    淨穢具泯:常寂無涉。


    (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一直無下去,連「菩提薩埵」也沒有....一直「減」到盡頭,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 )


    房子是同一間,但是你的心態,決定了看待的角度與覺受。


    一般人看見手術室,是恐懼害怕的。


    醫生卻把手術室,當是救人的方所。


    凡夫,看地獄,是苦痛。


    菩薩,看地獄,是轉機。


    同樣一個地方,為何有不同的認知?


    關鍵,還是在於「您」。


    就算淨土再美好,您不想去也沒用。


    就算陋室一無所有,無執無著之人,所見所感,依然自在。


    淨土「是」什麼模樣?

    淨土「會是」什麼模樣?


    「看看自己的心」,

    就有答案。


    以上回覆,希望對您有幫助。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文章出處:https://clearnoon1974.pixnet.net/blog/post/132053878


    痞客邦 - 金剛兄弟的對話( 所有文章都可以搜尋得到 ):https://clearnoon1974.pixnet.net/blog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