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冒著被指控為超級自大狂的危險,我還是要說,《神也鬥不過愚蠢》是科幻史上寫外星人寫得最精采的、也是我畢生最好的作品,遠超過我的正常水準。我甚至想不透自己是怎麼寫出來的。——艾西莫夫
書封上看見艾西莫夫如此盛讚自己的作品,撩起了我的好奇,讀完後,個人認為確實是滿奇妙的作品。艾西莫夫的小說,總是可以塑造出「感覺很合理」的虛構事物,例如基地系列中基於統計學,可以用來預測歷史趨勢的「心理史學」,又或是本書中的「換能空間」,艾西莫夫的科學背景,使其能詳細描述架空事物背後的「空想原理」,使之增添許多真實感,閱讀的過程中總是再三讚嘆。
科幻作品中的科幻元素,通常僅是一個舞台、一個契機,作為人類的創作,其核心始終不離「人」,就像基地系列其實就是在太空中把歐洲的宏觀歷史演變再演一次,而《神也鬥不過愚蠢》,個人的解讀是它是艾西莫夫對於政治的看法的呈現。
全書由三段故事組成,主要圍繞在一個藉由兩個平行宇宙間互相交換物質以產生能量的「換能空間」科技,這種新能源既免費、乾淨,而且還是無限的!這種夢幻般的能源把原先瀕臨崩潰的人類社會推回繁榮的盛況。
故事第一段講的是一位科學家意外發現交換現象並發展出該科技的過程,以及另一位科學家察覺換能空間可能導致太陽爆炸,為此想找出證據並說服其他人相信。故事中,預告災難將至的「先知」拉蒙盡了所有努力,他去見了政府中的有力人士和議員,但不意外的,沒有人願意因為他的理論——即使他說的真的很有道理,而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換能空間是夢寐以求的至寶,但你說他可能會害死我們?
你有絕對的、一槍斃命的證據嗎?
拉蒙沒有這樣的證據,有的只是平行宇宙的生物傳給他們的半懂不懂的英文訊息,剩的就是他的推論,以致於故事最後,他只能鬱鬱寡歡的說:「等證明我是對的,所有人也都死了。」
這段故事結合書名來看,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呈現出人類的愚蠢,面對「真相」仍不願意接受,但再往下一想,這樣的結論是基於讀者全知的立場而得出的,但如果處於書中角色的立場,就能理解議員等人物為何做出這樣的決策,再把目光看向現實中的公共議題,更能發覺我們其實也都處在相同的困境之中。
第二段故事艾西莫夫帶我們穿越宇宙,去到和人類「合作」使用換能空間的那個平行世界,去見那裡的智慧生物:硬形者和軟形者。顧名思義,硬形者是一群形體固定的生物,相對的軟形者則是不定形的,軟形者又稱為三體,區分為理性體、感性體和孕育體,三體平時是個別獨立的,不過當他們要繁殖的時候,就會三體融合在一起,因為三體是不定形的,近似於霧氣一般,所以他們的繁殖就是互相交融混雜在一起,而在這段故事的最後也揭示了,軟形者實際上就是硬形者的「幼年期」,當三體生出完整的下一代三體後,親代就會「昇華」——意即三體完全且永久結合,從此成為硬形者。
這段故事的佈局頗是懸疑,讀者一開始對這世界一無所知,艾西莫夫輪番從三個軟形者的角度來介紹這個世界並推進故事,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我們的杜愛,一個很不尋常的感性體,她不像其他感性體一樣喜歡聚在一起曬太陽聊是非,她獨來獨往而且樂於學習新知與思考,她察覺了硬形者創造的換能空間,並且發現那會炸掉另一個世界,她挺身而出想要阻止大家繼續使用,但在最後一刻卻震驚地發覺,原來發明出換能空間的那位偉大硬形者,就是由她杜愛這組三體所組成的。
此處還是要再讚嘆艾西莫夫的想像力,這個異世界的智慧生物三體,他們既是個體獨立,卻又能交融合體,而這樣的生物設定其實也是配合那個世界特別的物理法則(該世界的強核力比人類世界的更強),艾西莫夫展現了一個全面且自恰的世界設定,著實令人萬分佩服。再者,三體個別為理性、感性與孕育,似乎對應著人類智性的三種面向(理性、感性、本能),而一個真正完整的三體,則是三者完全永久融合才能形成,個人認為艾西莫夫或許是想表達,一個「人」始終不離這三者的影響,書中的視點雖然是杜愛略多,但對於三者似無明確的褒貶,而是各有其長短:理性體善於學習和思考,但他們往往不傾向實際行動;孕育體不擅思考,在乎的都是跟繁殖有關的事,但在緊要關頭就會激發出很強的行動力;感性體受情緒影響,極度重視群體,並且有敏銳的直覺。完整的人會是這三方面都有充實且完善的發展後所形成的,這點讓我聯想到最近台大發生的歧視言論事件,那些發表歧視言論的高學歷菁英或許就近似於理性體,具有豐沛知識與極強的學習能力,但在同理心等感性方面的能力則較弱。艾西莫夫或許有意無意間也點出了其對於「完人」的標準與看法,在這菁英與非菁英間對立日漸尖銳的時代,似也有其發人省思之處。
第三段故事,我們回到人類世界,但故事的舞台不在熟悉的地球,而是在月球之上。人類已經在月面建立居住地,主角是從地球流浪到月球的一名科學家,他到月球是為了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他和第一段故事的科學家一樣,對於換能空間有所疑慮,所以正在尋找能證實其想法的證據,而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他完成可以佐證的實驗,並且開發出可以解決此一問題的方案,然後故事就在圓滿中落幕。
個人認為第三段故事是艾西莫夫對於政治的理想,應可看作是一種樂觀的科技進步主義。對比第一段故事,說明成果始終勝於理論,且政治問題無可避免要處理人性,想直接關閉無限且免費的換能空間?習慣好日子的民眾怎麼可能會接受,唯一能打破困境的,就是再找出一個可以替代的方案,正如第三段故事主角所言:「想從一個嬰兒手裡拿走一樣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樣他更喜歡的東西。」艾西莫夫似在告訴我們,政治困境或社會議題,解決它們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新科技,誠然新科技或許會帶來新問題,但更新的科技也將因應而生,人類長久以來的發展史確實依循這樣的趨勢,然而這會永遠的持續下去嗎?故事的最後漾著希望,但我們的現實是伴隨陰影的,就如近期迅速發展的AI,便讓許多人憂心忡忡,而未來將如何,就待「人們自身」去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