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翻看著已經近20頁的願望清單,想著下一本該來讀什麼才好,就在這時候,張愛玲的這本傾城之戀出現在我的手機螢幕上。
傾城之戀【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短篇小說集一1943年
應該是之前Kobo寄廣告信推薦我的,當時想著是名家經典,而且自高中讀過一篇節選後就沒再讀過張愛玲的作品了,覺得相當好奇,所以就收進了願望清單之中,現在出現在眼前,頓覺是緣分已到,剛巧我前一本讀了艱深的物理「科普」書,正好能從遙遠深空以及各種極致抽象的物理理論脫身,重回到地球上具體且形象各異的人群之間。
但說回來,我對物理一竅不通,對文學也是個門外漢,說實話也看不出什麼門道,也賞析不出什麼能成一篇文章的東西,特別面對的還是大師經典,更有種懼怕,不敢妄議,故此篇也就簡短說說一些讀完的零碎想法。
以前讀過幾本教人寫小說的書,記得曾經讀過,好的情節就是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個人覺得《傾城之戀》中的這幾篇小說,真的就是如此,特別是〈封鎖〉這篇,讀著時覺得真是荒謬,只是暫時困在電車上,竟然就談了一場轟轟烈列的戀愛,甚至還互許終身了,然而當封鎖結束,一切卻復歸「正常」,好似什麼都不曾發生。主角離去,我們感到荒謬可笑,但細想自己或他人在現實中的糊塗事,這樣的曇花之戀又好像合情合理。
《傾城之戀》中的故事多是悲劇——就我依稀的高中國文記憶,張愛玲的故事應該大部份是悲劇?(有錯還請格友指正)。不過張愛玲的悲劇不是那種會引起你強烈情緒、激動落淚甚至嚎啕大哭,我覺得讀張愛玲的故事,心中多的是一種無奈和淒涼的悲哀,可能是因為她書中角色面臨的悲劇情境,很多是來自於時代的因素,被男尊女卑還有門第所困,沒有其他選擇。但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即使有時代的差距隔閡,在你閱讀時還是感覺超越了這些限制。你能感受這些角色所感,你能理解他們的能與不能,一切讀來仍是饒富興味,絲毫不褪色。
覺得《傾城之戀》很不錯,還會想再讀張愛玲,不知道有沒有格友能推薦我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