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段詩文: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文品味:
詩人夜間在春江旁,花圃樹林間,觀賞月亮興起思鄉思人之情,終於做了最後的感嘆。時不我與,斜斜落月,告知這段思念時間要停止,破曉將近,新的一天還是要上班。月亮落至何處呢?詩人張若虛應該還沒有地圓說概念,因此,月亮必是落到海裡吧?至少不會落在江裡,因江旁有山,山再過去應該是海吧?古書《山海經》如是說。每一代人的宇宙觀多少都因著科學新發現有些變化,但心中的宇宙就是人當下的世界觀。用了「海霧」一詞,詩人描述自己心裡對未來的迷濛不確定。遙遙歸鄉路,不知且無盡,就像自己出仕的河北碣石這地方要走到湖南的瀟江湘江的故鄉,路途和回家的日期太遠了。詩人以此表達自己相對地近乎絕望的思念,這是深刻的思念。
雖然如此,作者還是懷著盼望,他知道今夜一定有人搭著船乘著月色,歸回自己的故鄉。他也希望有一天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但是目前還是「坐困愁城」,無法行動。也因此,在離開江邊前,他希望落下的月亮,能把思念之光滿滿撒在江邊樹林上,做為沒有結束的結束。這是一種「寄情」作用,讓自己心靈中的感情,昇華成為「與日月同輝」的宏大宇宙情,好像他與妻子的愛情是「無敵大」,誠如聖經雅歌書所說:「愛情如死之堅強。」這樣,就如一首交響曲的結尾,以快板強音宣示偉大的完結,以及,後續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