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剝皮》:從性暴力倖存到重新發出聲音

「月島先生,那是強暴」

我想了很久要怎麼寫《剝皮》的心得分享,最後選擇了這樣的開頭,並不如往常那樣小心翼翼避開可能令人不適的用詞,這麼做有兩個原因:

首先,《剝皮》是描述性暴力的故事,也想讓讀者們能馬上知道往下讀可能觸碰到什麼,所以也請為自己思量,是不是想讀下去,當然在任何一個段落選擇離開都是可以的。

另一個部分,是我對於這個故事的敬意,請容我留到後面揭曉。


故事的主要事件是擔任文化中心小說講師月島光一長久以來的性暴力事件,除了加害者與數位被害者外,他們的家人、同一堂課的學員、聽聞這個事件而做出各種行動與評價的民眾,也是故事裡描繪的內容,以一個群像劇的形式立體的描繪了這個故事發生的「社會」。

於是你會讀到,因為妻子突然的坦白而不知所措陷入混亂懷疑的丈夫、因為自己生活不順便在網路上匿名發表嘲諷評價尋求認同的酸民、基於片面接觸便認為這只是狹怨報復而對受害者憤怒攻擊的課堂同學、以及如裂縫裡掉下來的碎光,真心感謝受害者站出來的細小聲援。

我認為這本書描寫最深刻的,是性暴力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暴力。作者並未詳細描述暴力發生的現場,而是一遍遍細細描寫事前事後,當事人心裡的不對勁和自我安撫,以及為了不支離破碎而偽裝出自我說服的空殼。


「根本沒什麼的,沒事、沒事、沒事,有人這樣對我說。那不是我自己而是其他人、某種東西,因為不這麼想的話,我就會尖叫。」

而編織著空殼的,是加害者以不對等的權力地位,拿著當事人渴望的夢想或救贖作為籌碼,一步步誘騙破碎的當事人也說服自己要相信「這是你自己選的」、「你應該懂吧」。

而轉瞬之間,數年就這麼過去。

當事人懷著看不見的傷,想要有人能發現卻又害怕誰真的發現,周遭的目標無論是否真的落在自己身上,都像烈日照射赤裸血肉那般,灼燒著刺痛不已。


「剝皮」在故事裡是一個反覆出現的象徵,從最一開始暗示性暴力發生的過程,到以「展示被剝下的動物皮」描繪了民眾一言一語無關緊要的指指點點。而在故事的最後,「剝皮」從受害者之一的洋子口中被訴說,賦予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意義。

讀到這段時,我毫無準備的淚流不止。於是我選擇不摘錄這段,留給想要讀這本書的人親身體會。

我要來談談我在哭什麼,以及前頭被我暫時擱置的「敬意」。

當洋子以自己的說法描繪了她所謂的「剝皮」並清楚指出這與加害人所做的截然不同時,我感受到的是,洋子拿回了她的人生。

她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描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無法更具體的說明這帶給我的感動有多麼巨大,唯有自然流瀉的淚水能夠傳達。

於是回到最前頭,為什麼我選擇了那句「月島先生,那是強暴」當作開頭,因為這句話也是洋子的選擇,她拒絕了月島荒謬不堪的所謂「我們這是大人的關係」,她說,這是強暴。

充滿疼痛,但她要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


不同於洋子,另一位受害者咲步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怎麼辦,但她與先生一點一點的走下去,慢慢說得更多,慢慢能在擁抱中感受到溫暖和快樂,慢慢能夠在愛人的懷抱裡重新打開曾經熱愛的文學創作。

緩慢、形狀似乎有些模糊不清,但她也踏實的拿回自己的人生。


最後講一個我覺得很重要但我也只能想到這裡的問題,我是否推薦曾有類似經驗的人閱讀這本書?

我想要我們一起來思考幾件事:

1. 想到過去的經驗,會讓你擔心自己「失控」,那我覺得我們先不要。它是本好書,但你更重要。

2. 有懂你,能關心陪伴你的人,知道你要讀這本書,且當你感覺不好的時候,你知道你可以闔上書然後告訴對方你現在的感覺跟需要。

3. 你可以跳過故事裡某些特別令你難受的角色觀點,例如加害人或酸民的角度。

4. 記得你沒有錯。


記得你沒有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