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心理師想說

6公開內容

針對不同的心理健康主題、社會文化與當下的時事,發表心理師小小淺見。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Leonard Cohen 但那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這篇我先收著,我的腦子裡突然有個想法,但說不出來,待我放假再好好的琢磨😁
關於MeToo,身為一個心理師的觀察與思考。 對他人的痛苦更有想像力。 不輕易批判、評價他人的痛苦,那是一個人僅有一次的人生。 獨孤與社會的排拒會讓人走向邊緣,如果可以,別讓受傷的人持續孤單,試著伸出手。
Thumbnail
等我們準備好了,再一起睜開眼睛。:)
重獲詮釋,也就是你擁有權利,重新擺放這件事在你生命中的位置,你能重新命名、重新給予它理解與意義。從彷彿只能看著它闖進你的生命中、擾亂你的生活、在你身上留下痕跡,到你能夠自己決定,把被剝奪的控制權重新拿回來,那是你的人生,你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喜歡這篇,覺得這條路很長很長,但有時候有這些話或理解,其實就足以支撐我們再往前走好長一段路。謝謝你寫😇
  背負著創傷的人們,可能都曾在某些時候被「你會不會想太多?」類似的話語給噤住喉嚨,說這些話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他們只是希望用理性分析來協助當事人,協助當事人從他們眼中的過度反應回復到一般的常軌中。   但為什麼這樣所謂理性客觀的回應與分析,卻往往將創傷者推向與遠離眾人的邊緣之地呢? 創傷過後,全然失
Thumbnail
「我想要調整的觀點是請不要急著認定對方這樣太過度或沒有意義,不要急著在他們還感受不到絲毫安心的時候,就想用理性說服他們沒有那麼危險,或是覺得他們的反應會浪費時間或找自己麻煩,而是試著理解這是他們在創傷發生後難以感到安全的世界裡,極力保護自己生活下去的方式」我很贊成這個觀點,因爲我就是被勸一方的受害者,總是有人在勸我的時候,不停用理智想要我馬上好起來,我一直告訴他們感受不是開關,不會一下子就可以全部關掉,需要大量的時間,那之後有一段時間我很怕找人傾訴和安慰,因爲總會覺得我有責任要馬上好起來一樣,讓我很有壓力,所以大部分時間我都是自我療愈。後來我懂得有些人是因爲真的無法理解你的感受,而有些人是因爲太過着急,但不管怎樣,恢復和傷口愈合的時間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很難去要求別人給你。所以還是首先自己要對自己好,自己先開始關心和愛自己,再其次是從別人那裡得到你想要的輔助幫助,這樣是最安全的。人需要他人的幫助來療傷,但是完全把傷口交給另一個人來負責你的所有,這樣做是非常危險且不可靠的,最後受傷的還是會是你自己而已。至少你要在最一開始懂得,我想要療傷,我需要時間恢復,我需要聼什麽樣的言語,我需要什麽樣的環境等等,抱著這些你清楚確定的想法,再去尋求別人的幫助,效果是最好的,你既不會對對方失望,對方也不會因爲你的狀態而着急,最後變得過度這樣。最後,謝謝你的分享,很真實的文字。
要一個人療傷,或讓人陪伴這段歷程,其實不應該是單選題,我們都有機會在不同狀況下做不同選擇。   
Thumbnail
  嚴格說起來是我的閱讀心得,讀 #身體記得 時腦中閃過很多很多曾在案主身上聽見的困難,而在了解心理生理學的概念與創傷在身體記憶上的意義後,決定寫這篇文章,希望能告訴那些在創傷與創傷後承受著愧疚與自責的人們,創傷使身體與心靈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何以我們會如此,何以治療師會說,這一切真的不是你的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