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語言想像力遊戲

孩子的語言想像力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語言的想像力是需要培養的,又或者說是需要刻意保護的。當孩子到了命名時期,他累積大量的詞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用想像力善用這些詞彙。還記得第一次帶正男玩語言的想像力遊戲,是去中正紀念堂的時候,正男當時一歲多,我指著中正紀念堂前方廣場中央的旗杆問孩子:「正男你看,這個像什麼?」第一次接觸「像」這個語詞的小腦袋一臉狐疑,我接著說「媽媽覺得這個高高的東西長得好像一根吸管」,爸爸說我覺得這個像一根棒子,你一言我一語的,我和把拔輪流接話,正男突然說「我覺得它長得像我們家的筷子(我們家是用那種銀色的鐵筷)」...........接著就開始對周遭的事物開始玩起語言的想像力遊戲。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還是需要引導的。晚上散步時,看到天空上的微笑的彎彎月亮,我說:『哇!今天的月亮長得像笑咪咪的眼睛耶!』孩子接著說:『我覺得像笑咪咪的嘴巴...』然後就繼續玩下去。每次的遊戲都會因著當時孩子聽到的新詞彙或當下的心情有所改變,例如面對一樣的彎月,正男有一次說今天的彎月長得像剛剪下來的指甲片,妮妮說長得像家裡香水百合中間黑黑那個(花蕊)。

又有一次阿妮突然說『我想要去停三明治停車場』,我們一臉狐疑什麼是三明治停車場,正男跳出來解圍:「把拔,阿妮說的是有一個扁扁的停車場,我們的車子開進去,感覺很像被夾在三明治裡面!」後來我們搞清楚了,原來他們說的是中崙高中的地下停車場,入口有三個車道,但挑高只有兩公尺,感覺扁扁寬寬的,所以孩子會感覺開進三明治裡面。

這種遊戲一有了開端,接下來每天的生活就會被這個遊戲充滿著,坐車的時候、散步的時候、等待的時候....有時候,不一定要說出來,孩子會在安靜的時候慢慢地在腦中安靜地玩、聯想,慢慢習慣在他的生活中開始充滿了這些語言的樂趣還有對事物的觀察與互相聯結。而身為大人的我們,不管孩子想像出什麼奇形怪狀的答案,都要給予絕對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有絕對的責任去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有機會再慢慢來跟大家分享在生活裡面,和孩子玩連結事物名稱的語言遊戲,相信我,像我這樣忙碌的職場媽媽也有時間和孩子一起玩)

PS:照片裡,

raw-image



avatar-img
V媽教室FB Po文整理
2會員
11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V媽教室FB Po文整理 的其他內容
傍晚天剛黑,我們吃完火鍋後,散步經過羅東轉運站準備要開車回家,巧遇客運乘客下車,從大巴士走下車的人好多,剛剛應該是滿乘吧。阿妮竟然開心的停下來,站在巴士門口,愉快地對著每一位下車的叔叔阿姨說『哈囉』,看得我們哭笑不得,下車的乘客也被熱情的小妮妮嚇到,大部分是默默無語低頭狂行,一些阿姨很開心地對著阿妮
三歲半的阿妮在散步後,運用撿來的樹枝、毛線和剪刀創作,享受專注的創作時光,作品完成後,即使無人知曉作品為何,孩子滿足的神情已勝過一切。
早上上班前帶阿妮經過公正國小,剛好看到大哥哥姐姐們在防震演習。孩子們頭上帶著宜蘭縣政府統一發放的「地震小黃」,阿妮看到黃澄澄一片,就定住不想走了,妮問我哥哥姐姐在玩什麼遊戲,我反問你覺得呢?阿妮:「她們應該是怕太陽晒....她們應該在演戲...她們應該有的在當芒果冰、有的在當鳳梨...」唉呀,督學阿
傍晚天剛黑,我們吃完火鍋後,散步經過羅東轉運站準備要開車回家,巧遇客運乘客下車,從大巴士走下車的人好多,剛剛應該是滿乘吧。阿妮竟然開心的停下來,站在巴士門口,愉快地對著每一位下車的叔叔阿姨說『哈囉』,看得我們哭笑不得,下車的乘客也被熱情的小妮妮嚇到,大部分是默默無語低頭狂行,一些阿姨很開心地對著阿妮
三歲半的阿妮在散步後,運用撿來的樹枝、毛線和剪刀創作,享受專注的創作時光,作品完成後,即使無人知曉作品為何,孩子滿足的神情已勝過一切。
早上上班前帶阿妮經過公正國小,剛好看到大哥哥姐姐們在防震演習。孩子們頭上帶著宜蘭縣政府統一發放的「地震小黃」,阿妮看到黃澄澄一片,就定住不想走了,妮問我哥哥姐姐在玩什麼遊戲,我反問你覺得呢?阿妮:「她們應該是怕太陽晒....她們應該在演戲...她們應該有的在當芒果冰、有的在當鳳梨...」唉呀,督學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