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碼3030)
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4月,為台灣自動測試設備領導廠商。
目前股價88.5元,今年預計配發3.3元現金股利,殖利率約為3.7%。
目前價位,不管以日線圖及月線圖觀察,皆位於相對高點,筆者認為,近期股價走勢可能為新廠帶來的營運成長預期,但建議先持續觀察。
德律主要業務為生產自動測試設備,且主要應用於PCB(印刷電路板)相關產業。
檢測設備主要功能為在PCB生產過程中及對製程產品精確檢驗,以提升PCB製程之品質管理。(檢視有沒有歪斜、翹腳、錫多、錫少、元件漏裝、反插件等。)
產品應用類別主要隨下游客戶產品布局而調整,可以看到近期PCB廠商較積極布局車用發展,德律之產品應用也由前兩年電腦週邊轉為車用,2023年車用比率上升至33%。
除商品隨客戶因應產業調整外,德律本身也持續優化商品組合。
由法說會資料可看到,毛利率較高、較不受價格競爭之藍海產品營收佔比由2014年16%,上升至目前82%。
毛利率也由2014年約45.84%上升至2023年59.31%。
在2014年-2016年FCT事件後,營運自2017年開始復甦,且營收保持約50億左右水準,毛利率穩定且持續成長下,本業營利也由2017年7.58億,增加至2022年21.53億,但2023年受PCB產業資本支出調整(廠商擴廠活動放緩,設備需求也隨之下降),使營收年減約3成,本業營利也衰退至約12億水準。
2023年營運雖較前兩年PCB產業積極擴廠的時候,呈現衰退,但以長期表現而言,筆者認為只是修正回正常需求水平。
雖目前對公司營運已無影響,但仍簡單提及公司在2014-2016發生之FCT事件。
FCT事件為公司高階經理人林進源將原屬於德律訂單轉移至另一家中國公司振云,造成德律失去大客戶訂單,影響營收表現。
振云原是德律代工廠,並無實際技術,但林進源利用職權將技術轉移,且將主要客戶蘋果公司、Google集團Nest Labs的FCT(組裝電路功能測試機)訂單轉移到中國代工廠振云公司,並向德律董事長陳玠源宣稱,蘋果策略轉變,因此改為直接向振云下單,導致德律在2014年-2016年因失去大客戶訂單,營收呈現下降。
雖公司在2014年-2016年的營收的確因此而呈現衰退,但因上段提及,公司持續增加獲利較佳的藍海產品,因此整體營運在2017年後就恢復成長。
簡單介紹了德律的主要業務及近年營運表現後,本篇文章主要放在林口新廠可能帶來的成長動能。
最前面提到,近期股價走勢可能為新廠帶來的營運成長預期,而此廠也為德律近年最大之擴廠計畫。
可以看到德律長期營運相對保守穩健,並無太大資本支出去擴大營運規模,在2021年以前固定資產金額大約維持在21、22億左右。
但公司在2021年5月發布重訊,將以18億擴建林口二廠,整體產能預期增加一倍。
德律近年的產能利用率皆維持在9成以上,並無太多閒置產能可以因應更多的訂單,因此若有意要擴增營運規模,勢必得進行擴廠。
而相關新聞面也提到,公司表示是為了因應未來產能,以及產品研發能量的提升,以及籌設智慧工廠的應用展示區。
若公司新廠接單順利,產能如預期倍增,在維持相同固定資產週轉率情形下,整體營收規模也預期由40-50億水準,提升至80-100億。
加上近年德律毛利率也持續改善,若以2023年營業利益率約27%計算,本業營利金額有望提升至22-27億,以股本23.62億計算,不考慮業外因素下,EPS有望提升至9-11元,相較於近年約4-5元之EPS,成長幅度明顯。
且德律長期配息穩定,近5年配息率約68%,EPS若提升至9-11元,股利也預期增加至6元以上,以目前股價88.5元計算,殖利率可達6.8%。
因此筆者認為,德律近期的股價的確有提前反映擴廠效益的可能。
目前林口新廠也已於2023年Q4完工,2023年營收月增及年增皆超過100%,2024年Q1營收也呈現約3成年增,且除2021及2022年景氣較佳,其餘年度Q1營收皆在12.5億以下,今年Q1營收達15.11億,的確有所成長。
但可能受到下游擴廠需求較2022年放緩,產能無完全開出等因素,目前營收表現並未在新廠完工後馬上呈現倍增。
而相關研究機構預期,2022年至2027年印刷電路板檢測設備年複合成長率約6.8%,2022年至2027年市場規模約成長4成,維持相同成長率,印刷電路板檢測設備市場再2032年才可能呈現倍增。
而產能利用率下降,也可能影響毛利率表現,因此德律雖完成近年最大擴廠計畫,但仍需持續觀察其接單及營收表現,可否透過此次擴廠,擴展相關市佔率,使成長幅度大於市場平均。
德律長期獲利及殖利率穩定,且持續改善毛利率,為筆者認為的好公司、好投資標的。
近期完成之擴廠,的確也預期為營運帶來明顯成長動能,但因目前股價大幅度上漲,筆者先列為觀察名單,若股價下修回淨值比相對合理位階約76元(2023Q4淨值30.42*2.5倍),以目前線圖,約為半年線位階,再視營運表現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