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恐慌前請先了解實情-從小林製藥事件中看到什麼惡意?

    撰文:小楊營養師



    最近小林製藥紅麴事件,讓喜歡寫聳動標題的媒體見獵心喜,因為多年一直維持嚴格形象的日本食品,竟然也出包?!有篇報導更提出,日本的保健食品還能讓人安心嗎?


    真的很想說,台灣的食安環境這樣,都可以不斷推陳出新

    ,反而去檢討非常重視每件食品安全事件,不因人數少就視為個案而不斷強化改善食品檢驗的日本,是否有點邏輯上的問題?


    藉由這次新聞帶大家了解重點👇


    ✅什麼是機能性食品字號?

    媒體報道的的“功能性標示食品”

    其實就是我上課時常說的“機能性食品”


    這類食品要申請機能性字號時

    需向日本政府提交表明有效性的數據等,由企業負責標注保持和促進健康的效果,即可進行銷售。比較像台灣的健康食品認證簡易版。


    日本的機能性食品認證制度從2015年開始,一直到現在2024年,曝出健康危害問題是第一次,畢竟政府有一定把關數據,且企業管理責任很重大。


    而日本還有一個叫做“特定保健食品”,則由日本政府單獨審查安全性和功能性後才能批准的,需要專家進行驗證,類似台灣健康食品認證更嚴格版。


    台灣是只有兩種:

    不花錢的一般食品(包含保健食品)及花錢就能拿到認證的健康食品。


    請問沒有規範來約束保健食品,那些詐騙及食安疑慮的產品是否堆積如山?

    抓到日本產品的小辮子大肆宣傳,並不代表台灣的產品就比較優秀好嗎!


    關於紅麴事件

    此次造成食品安全的物質和製造工序是否存在問題目前仍不清楚,因為並不屬於一般食品安全檢測的範圍內的物質,有可能是之前並未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物質。

    小林的紅麴原料販售對象多達1800家公司,目前只有特定一個批號的產品有這樣的狀況,目前也只有台灣有案例通報,若真的是原料有問題,類似的案件通報數會非常驚人才對!有沒有覺得跟寶林茶室的案件很像?


    目前小林製藥仍在調查原因,也不排除人為混入,後續若有更新資訊也可以分享給大家,勿再跟風喜歡製造恐慌帶風向的媒體。


    再說回來日本食品的安全

    為了提高安全性

    日本許多企業是定期在分析產品成分,而不是一次檢查數據就用到底。


    像這次台灣蘇丹紅事件為何越演越烈,就是因為廠商在進貨的時候沒有再次檢驗把關,而直接全部採信供應商的數據,也沒有定期將原料再自我檢驗分析一次,才會演變成這樣。


    反思時間:品牌大廠商,產品就安全嗎?

    您以為的大品牌廠商

    實際上跟眾多小廠商一樣

    產品都來自同一家代工廠

    差別就是需要大量廣告費博取信任,售價比較貴....

    常看新聞就知道,只要一間代工廠出事,爆出來的關聯名單,大品牌商佔的比例會驚掉你的下巴!


    所以鄉親啊~

    挑選產品不一定要大品牌

    該有的衛生安全及基本規範都有檢驗及把關,就算是小廠商,也是有高品質的產品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