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你休息的時候都在幹嘛?


「你休息的時候都在幹嘛?」這是我 Gap Year 開始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我回答起來總有點結結巴巴「ㄜ...我有去畫室畫畫、也有去上瑜珈課」

「那~一個禮拜扣掉一次畫畫、一次瑜珈課,剩下的時間呢?」朋友繼續好奇的問。

「我...我還花比較多時間煮飯,每天慢慢煮飯的那種」我吞了吞口水,心想如果對方再繼續往下問,我真的不知道要回答什麼了!


隔了幾天,我滑到藝人曾之喬 (喬喬) 受訪的新聞片段。最近比較沒有新作品的她,同樣被記者問到休息的時候都在幹麻?

喬喬眼睛慧黠的轉了一下,說:「就~每次大家問我這個問題,我都想說,其實真的也沒幹嘛~」她接著說:「但,後來就想想說,休息的真諦,不就是沒幹嘛嗎?」


唔,好真實的回答!

現場安靜了 0.5 秒,喬喬大笑幾聲緩和了氣氛。


「反正就是很 chill,然後真的不做任何勉強自己的事情」喬喬最後緩緩補充。


- - -

雖然是偶然滑到的影片,我卻呆呆地望著手機。腦海中一直 repeat 那句「休息的真諦不就是沒幹嘛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總是努力追求「有意義的人生」。平常從工作中尋找意義;大休息時,當然也得「有意義的」休息。


「你總得做些什麼事情吧!」人們這麼想著。

我也開始腦補,開始說服自己「唔...我這麼游手好閒好像也不是辦法!還是我多去幾堂畫室?要不要先接一些小案子來做?」


請別誤會。我真心誠意覺得,人若能付出時間、精力在喜歡也有意義的事,那是最棒也閃閃發光的。

→ 我覺得被限制的信念是:有時候我們對於「空白時刻」太過害怕了!

覺得人生不能「沒在幹嘛」,最終在緊湊之下,慌張地抓了最靠近的事情來做。反正盡可能讓自己忙碌起來,就不需要面對被卡住的問題。


再分享個鮮活的例子。去年離開職場後,原本歐洲的機票飯店都還沒訂,想說慢慢開始 Gap Year 規劃。然而,我卻在開始休息的 10 天後,覺得自己「太沒幹嘛了」!焦慮的刷了最近的機票就出發。畢竟我得趕緊找事做,而「踏上旅行」再合理不過了。

我們總是著急的想前進,卻忽略了自己是被焦慮推著往前的。


或許,真如喬喬說的那句「不做任何勉強自己的事情」

這次,期許自己之後的每次出發,都是帶著真正的好奇與盼望向前 🧡💛


赤腳走在土耳其的棉堡 (credit to: Yuni Guo)


- - -

2024.04.02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 #Day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希望透過不斷的書寫,成為一個更真實而自由的人。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