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速時短 02|為什麼我們需要掌握製作草稿的藝術?

神速時短 02|為什麼我們需要掌握製作草稿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神速時短的第一階段是「開示 Output」。


開示階段聚焦的是,


在進行任何形式的溝通之前,


我們應該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與表達,要Output,


才能把初步的想法精煉,得到更成熟的版本。


就拿寫作來說。


一個概念或想法,在未經整理之前,都只是一個模糊的雛形。


但當我們開始將其說出口或記錄在紙上時,


這些想法就開始有了明確的輪廓。


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次迭代,


都是對原始想法的深入挖掘和完善。


其實不只是寫作。


在日常對話,正式報告,我們都能感受到思考的品質。


當你聽別人講話,


或是閱讀別人的文字,


往往可以感受出這些內容是否經過深思熟慮。


因此,我們要掌握製作草稿的藝術,逐步發展想法。


透過不斷迭代,最終能夠產出更有深度、更精煉的作品。


明確與反覆,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9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得在國高中學寫作時,都會提到做Brainstorm頭腦風暴。 但我其實都不知道那具體要怎麼操作,覺得蠻唬爛的。 直到讀了神速時短的第69頁, 裡面提供了三種頭腦風暴的指導,我才恍然大悟。 這三種頭腦風暴的方式分別為: 1.多樣性頭腦風暴 2.針對性頭腦風暴 3.隨
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
記得在國高中學寫作時,都會提到做Brainstorm頭腦風暴。 但我其實都不知道那具體要怎麼操作,覺得蠻唬爛的。 直到讀了神速時短的第69頁, 裡面提供了三種頭腦風暴的指導,我才恍然大悟。 這三種頭腦風暴的方式分別為: 1.多樣性頭腦風暴 2.針對性頭腦風暴 3.隨
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