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就問, 台股2萬點高不高?

    A stunning photograph of an opulent golden crown, dominating the scene on a dark, velvety surface. The crown is encrusted with dazzling diamond stones, creating a mesmerizing light show as they catch the light. The intricate engravings and the crown's imposing presence convey a sense of royalty, power, and luxury. This majestic crown captures the viewer's attention, evoking a feeling of awe and admiration for its craftsmanship and symbolism.

    A stunning photograph of an opulent golden crown, dominating the scene on a dark, velvety surface. The crown is encrusted with dazzling diamond stones, creating a mesmerizing light show as they catch the light. The intricate engravings and the crown's imposing presence convey a sense of royalty, power, and luxury. This majestic crown captures the viewer's attention, evoking a feeling of awe and admiration for its craftsmanship and symbolism.


    五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時候,台股投資界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當台股加權指數突破萬點大關時,就代表著即將到來的崩盤預兆,投資人應該換手空單,或是減碼部位,以免遭受重大損失。"

    這句俗語的由來,源自過去一個技術面的規律觀察。在2007年金融海嘯之前,每當台股接近萬點關卡,確實常會見到指數隨後回落的情況。由於距離上一次金融海嘯已超過10年週期,投資人將這項歷史經驗內化為"萬點就是高點"的共識。

    然而,時至今日,投資環境已與當年大為不同。台股加權指數不僅經常維持在萬點上方,甚至二萬點也已成為常態。這改變了當年"萬點就是高點"的定律,反映出市場邏輯與過往的確有所出入。

    這段歷史軌跡說明,任何一個曾經成立的規律或共識,都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被新環境所顛覆。我們不應僅憑單一時期的經驗而孤蹶執著,而是要時刻觀察市場的最新發展,並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因應變化。

    萬點通則已失靈

    2018年之前,台股投資界存在一個通則認知:當台股加權指數接近或突破萬點大關時,往往會引發賣壓而出現回檔拉回走勢。然而,這一規律在2018年開始被打破。

    2017至2018年間,台股曾維持長達一年以上的"萬點行情",直到中美貿易戰升溫才隨全球股市而調整回落。2019年台股重返萬點,維持至2020年3月疫情爆發導致暴跌前。

    疫情引發的大跌後,在全球量化寬鬆政策的推波助瀾下,台股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自跌破萬點的谷底重返萬點上方,且一去不復返,持續衝高至今突破2萬點大關。

    總結來看,自2017年首度出現"萬點行情"以來,至今已歷經三次穿越萬點的行情,每一次的"萬點以上行情"時間都比上一次更長,除非出現全球重大利空衝擊,否則多頭氣勢難以被壓抑。若投資人在2017年就做空或空手,恐將錯失大漲行情,甚至一路放空至今將會"家破人亡"。

    這現象凸顯,台股長期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萬點關卡已不再具有過去的"禁區"意義。那麼,2萬點大關背後的真正意義何在?我們不妨先由公式入手分析。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基期指數

    過去台股投資人視"萬點"為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卡和賣壓點,一旦指數接近或突破這個關卡,就被認為是"高點"訊號,應該套現或減碼離場。

    這是一個「指數」,那不是單純的「點數」。

    台股加權股價指數的基期是1966年,當時將總市值設為100點。此後,台股市值若上升,指數就會高於100點;反之,若市值下跌,指數則低於100點。因此,目前台股加權指數2萬點,實際代表總市值較1966年起算點成長了200倍。

    然而,推升指數的因素不僅來自原有上市公司市值的增長,新股上市釋出也是一大原因。即使原有上市公司股價未見成長,但新公司持續掛牌上市,就會增加總市值的基數,帶動指數指數上揚,這正是所謂的"股市通脹"現象。

    特別是近年,台灣政府大力輔導中小企業上市,並降低創業板的上市門檻,促進市場新血液湧入。同時也開放更多自然人投資,這些政策無疑為台股指數的長期成長注入了強勁動能。

    即使單家公司股價表現未如理想,市場新股不斷湧現,依然可以推高總市值基數,從而推升整體指數。事實上,截至目前台股上市公司家數已達986家,展望未來,隨著更多新股上市,加權指數攀升將是大勢所趨。政府在疫情後也更加積極輔導上櫃股轉上市、興櫃股上市,所以未來的加權指數愈來愈高,這完全不需要感到意外。

    加權指數有Bug?

    台股加權指數自2024年2月創下歷史新高後,3月便進一步突破2萬點大關。這一里程碑式數字,實際上是通貨膨脹及上市公司家數持續增加的結果所致。

    若投資人基於過往的單純心理定勢,認為2萬點就是新的高點應該空手離場,這種觀念不啻是危險且落伍的。在當前通脹持續嚴重、現金貶值的環境下,持現金姿態不僅低於通膨率,連原有的定存利息都已難以維繫,可以說是績效最差的投資選擇。相比持空頭思維,定存保本至少還有微薄利息,但都被通脹所侵蝕。

    當然,以上針對的都是長期投資趨勢,不應以一天、幾天的短線視角分析。回溯至1966年,即使偶有短期回落或橫盤整理,台股長期向上的脈絡並未改變。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關注加權指數計算的潛在缺陷。由於上市公司分紅時,市場成交股價將被強制"除權息",導致投資人不僅權益遭減少,也失去相應的市值行情,這顯然有違市場實質狀況。這種機制影響了加權指數的真實反映能力,令指數長期被低估。

    綜合來看,通膨及上市公司持續增加是推升台股至2萬點大關的主因,持空頭或現金思維將在這股熱潮中吃盡苦頭。同時,我們也應警惕加權指數計算機制的固有缺陷,避免被其扭曲了實際的市場表現。唯有具備長遠視野、時刻關注市場變化,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舉個例子,假設今年您買了一棟1,000萬元的房子出租。一年後,同地區的房價因行情看漲到1,100萬元。但政府卻告訴您,由於您從出租賺了60萬元租金收入,因此您名下這棟房子的市值要被強制扣除60萬元,只能列為1,040萬元。

    這聽起來十分荒謬不是嗎?您投資的資產價值明明上漲了,卻因為獲利就要被政府白白扣掉一部分。然而,這正是台股加權指數機制中"除權息"的運作邏輯 - 公司一旦發放股息,即便股價並未受影響,加權指數還是會被強制扣減相應點數,扭曲了指數對實際市況的反映。

    有識之士自然不會被這個荒唐的機制所蒙蔽,他們更會重視加權"報酬"指數。這個指數會將不當扣減的除權息還原回股價,展現市場行情的真實力度。

    以目前來看,加權指數才剛突破2萬點,但加權報酬指數早已高達4萬點以上!相較1966年的100點基數,通膨程度實在驚人。

    更夸張的是,就連2022年10月台股最低點,加權報酬指數也高達2.6萬多點,直接給那些囫圇吠陣"萬點就是高點"的人狠狠一記當頭棒喝。原來加權指數萬點不過是報酬指數的樓底而已,真正的高度還得看報酬指數。

    當然,政府刻意壓抑股價市值暴漲,也是出於穩健考量。若任由股價野蠻生長,不僅易引金融秩序崩盤,也可能讓普通投資人買不起大盤。

    何況對於那些唯利是圖、濫發現金股息以拉攏股東的不良公司,政府更可藉此機制予以風險管控。舉例來說,若一家公司不顧掏空自身,瘋狂將所有資金發放100元的現金股息,但股價卻未被相應扣減,維持在50元,理論上除息當日股價就會被拖落為"負50元"的荒唐地步,投資人反而可在交割時大賺一筆,這顯然背離了投資的初衷。

    因此,政府使用"除權息"機制來為股市催生"高地板、低天花板",目的是維護金融秩序及穩健發展,但為代價是加權指數的真實反映能力因而受到扭曲。明智的投資人除了關注加權指數,更應將加權報酬指數納入考量,並全面審視各項因素,方能正確判讀真實的市場行情


    "萬點就是高點"這句話在現今已不應當視為理所當然的投資準則,反而可視為一種"反指標訊號"。無腦死守此一訊號而輕易空手或拋售的人,通常會在台股歷經通脹漲勢後吃盡苦頭。

    投資的重點,永遠是選擇具備基本面條件的個股,而非僅僅關注大盤指數的整數位階。無論大盤是萬點還是十萬點,個股市場永遠分化為成長股和地雷股,能賺錢的投資方式並不會因大盤位置而有太大變化。隨著通膨惡化,精選優質個股的報酬率甚至會水漲船高。

    就我自身的實際經歷來說,儘管我的證券業務員在農曆年前仍認為"萬八"是高點,建議當時減碼或空手,但我基於對個股前景的看好判斷,不但沒有減碼,反而持續加碼布局。一來一往,如今台股突破2萬點大關,我也成為這波通脹行情的最大受惠者,而非受害者。

    這再次印證,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判斷,做好個股選擇和布局,比起被大盤指數數字所束縛更為重要。投資沒有常規可循,靈活應變並時刻保持獨立思考能力,才是贏得長期勝利的不二法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