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截拳道心得:前手/後手/鉤拳

一、簡介:

  於1967年李小龍正式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確立其智慧武道名稱為「截拳道」,簡稱JKD。旨在『截擊』對手,想要出『擊』進攻的動作或意念,從而瞬間判斷決定,並驅動自我本身。並以詠春拳為截拳道的核技及發展根基、以拳擊(boxing)、劍擊(fencing,即西洋劍術)與徒手柔術(簡稱手柔或者徒柔)作為輔助技術。


  目前在全世界,直接承襲李小龍的截拳道,僅有二大體系:分別是「丹·伊魯山度師傅」(李小龍宗師弟子、武友及助教)所提倡的「截拳道概念」、以及「黃錦銘師傅」(李小龍宗師的入室弟子)和多數李小龍基金會的成員所提倡的「振藩截拳道」。


二、內容:以下僅記錄自身於書本中所研習的JKD概念,如有不正確敬請指正

  1. 警戒式
  • 雙腳於地面想像一直線,遂站立一前一後,慣用腳(後稱右)於前約朝向左前方30度,後腳(後稱左)內側中心點對準前腳腳根,約朝向左前方45度。
  • 慣用右手臂微貼於軀幹,前手臂展開朝前約45度,後手拳頭自然貼住護臉。
  • 身體軀幹微側左邊,臉朝前方。
  1. 前手
  • 利用地板驅動後腳,發動軀幹髖關節的力量。
  • 右手打出立拳,左手護臉
  • 軀幹轉向左邊,臉部朝前

3.後手

  • 左手打出平拳,右手護臉
  • 後腳微側往內縮
  • 身體自然前擺,臉部朝前

4.勾拳

  • 向右蹲低搖閃
  • 髖關節力量帶動軀幹向左提
  • 右臂上提至打成90度與肩平行
  • 右拳以立拳打出勾拳如一條鞭子
  • 左拳護臉


三、心得:

  李小龍生前不願意大肆推廣本武術,大多後人所傳的JKD都是經由李小龍的手記以及電影影片中所展示出的動作來傳授,他認為這些是普世而自然的格鬥原則,李小龍表示,截拳道是一種「智慧武術」,不止是在打鬥手段上而已,旨在盡量使人類的身體學習,如同變成「像水一樣」,一切順勢而為,無形即有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研習武術的心得記錄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