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公告】檢討專欄運作和規劃,「美股投資十日談」能為你帶來什麼?

raw-image

上週寫了一篇談自己過去幾年投資組合表現和「資產配置」的文章,期間的變化與起伏很多,之前一直疲於應對,沒時間檢討專欄運作和規劃,都是且戰且走。最近市場終於給我空檔,現在就想寫一篇文章釐清一下想法,以利後續專欄定位與運作。

過去幾年的市場環境和投資成績

這幾年我們經歷了非常多事情,根本不用細想,隨便提幾件都是未來絕對寫入教科書的大事,包括Covid-19、因疫情而導致的全球封鎖、疫後解封、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危機、美國聯準會結束金融海嘯以來的長期低利率政策、美中台引動的國際局勢變化,還有半導體產業形塑的地緣政治格局。這樣的政經環境劇烈動盪,跟金融海嘯以後那十年的太平盛世相比,真的是天差地別,投資市場變化也只能用「波濤洶湧」來形容。

過去幾年,本專欄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與挑戰下艱難前進著。大家知道,「美股投資十日談」並不是一個空談投資理論的專欄,我談的所有理論都會馬上投放在市場進行實戰驗證,會跟訂閱讀者分享買賣紀錄(並說明交易理由)、追蹤投資組合變化、追蹤公司表現(主要是財報表現),最後透過實質回報和投資組合的長期表現,回頭檢驗過去的做法是否適當。如果表現很好,那就繼續嘛;如果不太理想,有沒有存在可以改善的地方?到底哪裡想錯了?如此不斷反思、調整,持續追求更好的投資回報。

在投資市場,沒有永恆的真理和不變的獲利途徑。市場時時有可能會出現變化,作為投資者沒有必要跟市場對著幹,不要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大概就是過去幾年我從市場獲得的訊息。本專欄,就是幫大家長期追蹤表現、時時體察市場微妙的變化、時時反思自己有沒有需要或可調整的空間,最終結果,投資回報的績效會用數字告訴你。

過去幾年,我並不是都站在正確的一邊,有被市場狠狠教訓過(2022年),但確實也因為長期關注市場動態和整理財報數據、估值行情的關係,有避掉過許多風險、也有把握住不少難得的投資機遇(像CRWD、NVDA),幾年下來的整體績效是跑贏大盤的。我在這篇文章有作整理和比較。根據最近統計的結果,從2020年年初到上週為止,我的投資組合總回報是+182%,同期QQQ和VOO的總回報分別是+123%和+68%。

經營「美股投資十日談」的初衷

每次寫這種回顧類的文字,總要談談初衷,再來想下一步該怎麼走。

其實最一開始寫「美股投資十日談」時候,也沒有想到會弄到現在這麼「硬」。大家看看我幾年前寫「投資心法」的那些文字,很多都免費公開,那時候抱著的心態,只是想傳達一些正確的投資或理財觀念而已。

不管是香港還是台灣,我覺得華人地區的教育機構都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好像都不太願意談錢、談理財、談賺錢。彷彿只要談到錢,就有利益、就有銅臭味,想把學生跟外界的污染塵埃隔絕,把學院塑造成一個「無塵室」。

但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即學生終究是要出社會、是要接觸塵埃的。不談別的,在香港每一個上班族都要自己決定強積金的投資組合,這關乎你的退休生活,難道不重要嗎?但在學校裡面卻完全不接觸這些,直接就把學生投放到社會這個大染缸中,最少在理財這一塊是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的。如果一個人一輩子不怎麼理財,失去投資收入事小,更慘的是那種臨老要退休才被投資詐騙的。

我前陣子跟大家提過,我家中早前就有長輩被投資詐騙了幾百萬,那就是我岳母。很諷刺的是,她女婿是個寫美股投資專欄、也做過金融業的人。我岳母不是無知婦孺,從事的是某個要領證照執業的專業人士,那證照並不好考,平常給人印象就是精明幹練。她是台灣客家人,一輩子專注於本業,勤儉持家,我真的萬萬沒想到她居然會被詐騙。

後來想想,問題其實就出在她雖然專業很強,但確實就是金融投資經驗不多、也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以前的投資就是房產和土地,老了想說拿些錢去金融市場滾一滾,但沒有找到對的途徑,結果就被詐騙了。我印象中她以前應該有問過我投資相關的東西,但大家知道,我個人投資風格雖然可以很進取,但我覺得年紀越大就應該越保守,我回答她的話肯定多半就是買0050就好了。然後我通常也會把績效講得比較保守,畢竟市場還是有起有伏,大概只會講長期平均下來每年10%增長是沒問題的,還有3%現金股利。

我想,她大概是瞧不上這樣的回報,所以寧可去相信詐騙集團說的:「把錢給我,幾個月後幫你賺幾倍回來。」我不是說市場不存在高額回報的可能,畢竟我自己也曾經在金融市場賺過很多錢。但是,金融市場有個不變的東西是,爭取高回報的過程往往會伴隨較大的風險。我拿你的錢,自己承擔風險,然後來幫你爭取高回報,天下有這麼好康的事情嗎?我自己就是一個幾乎不太幫別人操盤的人(老婆除外),因為我深知,如果你想要爭取高回報的話,我沒辦法幫你承擔風險。如果你覺得市場大盤回報就不錯了,那麼就去買大盤指數型ETF就好(其實真的已經不錯),根本不用找誰來操盤。

反正,我實在看過太多因為缺乏投資理財觀念而出現的種種人生問題,而我自己的人生某程度上是因為懂得投資理財,到目前為止過得還算可以,所以想傳達一些基本觀念給大家。後來寫著寫著,發現很多東西真是一環扣一環,投資觀念會影響到投資風格與選股、選什麼股票會影響到操作邏輯、如何進退,對市場和經濟環境的看法又會影響到風控原則,再來又必須談到整體的資產配置,甚至證券投資以外其他不同的資產類別。

當然,我在「美股投資十日談」主要談的還是美股,把最多精力放在財報分析,因為我覺得這對我體察市場微妙變化很有幫助,是我操作股票時候必不可或缺的一環。以近期例子來說,當我看了SNOW的財報,才驚覺部分軟體股其實在短期內有可能會是人工智慧行情的「受害者」,馬上把相關股票都砍掉,避免了不少損失。

然而,我在美股部分的操作,一定也是跟其他資產類別相搭配的,不然我撐不過2022年那種如金融海嘯式的市場崩盤,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跟大家聊一聊。回首過去這許多年,我自問自己的資產配置做得滿好的,既不會太過進取而導致難以承受市場風險,也不致過於保守而抓不住市場機會。大家透過訂閱「美股投資十日談」專欄,除了對美股投資有幫助之外,也可以把我的整體資產配置方式視為一個案例,當作自己的參考。

本專欄會關注哪些股票?

第一,我自己多年來有累積一個股票觀察名單,很多也都在這個索引檔案裡面了。這裡面的很多公司我雖然不一定會持有,但多多少少會持續觀察。股票名單很多是2020年成長股噴發行情留下來的,我對這些公司都很熟,即使不是持股,我透過時不時觀察這些公司的股價、財報和估值表現,可持續維持自己對市場的敏感度,抓住投資機會。

第二,跟幾年前相比,現在投資環境的變化已經非常大,不可能都死守以前的東西。所以維持自己對整體市場不同產業的宏觀概念是很重要的。但這部分很難都靠自己,沒有團隊輔助是很難的。我自己因為曾在金融業工作過的關係,透過人脈可以固定拿到投資相關的報告,包括美股的部分(部分內容我會免費分享到Discord群組)。

他們報的明牌我通常都不太管,但幫我追蹤不同產業的熱度、焦點和動態變化,倒是幫助不小。一旦某個產業出現一個值得留意的主題(這就要靠市場敏感度輔助),再從中選股其實就不會是非常難的事情,像是減肥藥、半導體AI等。

挑選好股票之後,我就會用我一貫的方式去檢驗、操作。我用來檢驗的數據其實多半都是公開的財報資料而已,都放在公司的官網,誰都可以看到。不過,我個人會比較重視歷史數據和估值的比較,需要花不少時間整理,我也會幫大家分析到底怎樣的「財報結構」才叫好。一旦結構被破壞,是很可怕的事情,是強烈利空訊號,但如果沒有整理長期的歷史數據並不容易看出來。有些時候,光看歷史數據是不夠的,還要搭配管理層所交代數據背後的眉角,以及他們對未來展望的看法,最後我再綜合評斷出一個看法。

專欄價值與未來發展

如同上文所說,投資無定法。本專欄整個運作邏輯就是:我用我的經驗和資源來幫助大家吸收和過濾資訊,透過日常財報分析、估值更新來體察市場微妙的變化,並且透過實質的交易、追蹤投資組合表現來檢驗理論。在這過程當中,我不一定都正確,但會時時反思自己有沒有調整的空間。過去幾年,我所有的這些過程都已經充分呈現在「美股投資十日談」這個專欄中,未來也會持續這樣做。到目前為止,我的績效不但跑贏一般認知下的美股大盤(標普500),同時也跑贏表現相對強勢的納指100指數ETF QQQ。

透過這個專欄,我會幫助大家關注和篩選整體市場資訊,大家會知道我的買賣過程,能夠追蹤我投資組合的長期表現,我會不斷整理財報數據進行分析,追蹤軟體股板塊的估值變化,體察市場溫度。甚至,我也會分享自己對整體資產配置的看法和做法,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波動變化。

以我目前所做的事情和過去已有的成績來說,我把專欄月費設定在100多元,即一個便當的錢,絕對是物超所值的。一方面,我必須要做付費專欄,因為我相信內容有價,而且要有實質收益才能激勵自己長期穩定經營下去。但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收費太高,導致門檻高到一般人望而卻步。畢竟本專欄的初衷是希望普及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必須要把月費設定在一個絕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水平,才有意義。因此,從專欄開始運作到現在,收費都差不多維持在目前這個水平,年費更是完全沒變過。考慮到這幾年的通膨狀況,實質上可能更便宜了,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嘗試、利用與支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