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知識毒藥」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快節奏的網路時代,我們身邊充斥著淺碟短視的內容。


美國雕塑家Richard Serra評論電視媒體:「如果某樣看似能替你帶來價值的東西是免費的,那麼真正的商品很可能其實是你。」當我們幾乎不花錢就能享受大量資訊和娛樂時,我們才是商業模式裡待宰的肥羊,而非受益者。


每天,我們被手機、平板、電視上的資訊轟炸。這些內容透過吸睛的標題、精心編排的內容和刺激性的圖文,來爭奪我們的注意力,目的是讓我們看更多廣告。無論是新聞頻道、內容平台還是社群媒體,他們都在這場榨取多巴胺以換取經濟效益的競賽中,沒有一個會考慮我們是否真正受惠於這些內容。


Herbert Simon指出,過量資訊導致注意力的匱乏,我們需要更明智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既然一個人腦中的思想決定了他的心靈品質,我們就更該將注意力視為「靈魂的貨幣」——你把它花在什麼素質的對象上,你就會成為什麼素質的人。


因此,我們應該停止接收新聞


叔本華說,世界上有兩種寫作的人,一種是為了傳遞重要觀點而寫,另一種是為錢而寫:前者成就重要的知識和思想,後者則產出低質量、缺乏深度的內容。今天看到的新聞,在兩個禮拜後就會過時,無論你看不看,對你的成長毫無影響,只是讓廣告商賺錢而已。


Nassim Taleb也說:在複雜的世界裡,「因果」這個概念本身就值得懷疑;它要嘛幾乎不可能被檢測出來,要嘛根本沒有定義──這也是為什麼應該忽視報紙的原因,因為它們不斷為事物提供「因果」的解釋。


很多人認為停止接收新聞會讓自己與時事脫節,但這其實錯了。面對每天緊追時事、永不錯過最新話題、在所有熱門題材上都已經有一套意見的人,你只需要問他們「為什麼你這麼想」跟「什麼樣的證據有可能讓你改變想法」這兩個問題,就能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們的意見是別人替他們想好的;對事件的情緒反應是媒體預先設定的;思想的深度不會比Yahoo新聞留言板的素質好太多。


停止接收新聞後,你會發現大多數人只是在挑選支持自己立場的資訊,並沒有全面認識事情。你也會發現,自己並不像想像中那麼見識廣博。攝取大量膚淺短視的資訊,不會讓你的觀點更完善,只會讓你對於「我是對的」抱有不配擁有的自信。


與新聞脫鉤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因為他們對社交場合中的沉默、自身知識的匱乏,以及獨立思考感到不安。但如果我們追求高質量的知識和深度的思考,就必須避開那些每天送上門的膚淺新聞,尋求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知識來源,並有意識地與這些知識互動,產生屬於自己的洞見。如果必須看新聞,就應該著重事實和數據,而不是個人意見或聳動標題。


任何說他們「不想跟時事脫節」的人都是低效的人。我們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你花越多時間關注這些膚淺資訊、他人的反應、甚至跟狐群狗黨在群組上針對新聞作脣槍舌戰,你就剩下越少時間和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包含自我的教育和精進。你正把寶貴人生浪費在你幾個禮拜後就會忘記的事情上。


如果一件事情真的這麼重要,你的配偶會告訴你、你的朋友會轉傳連結給你、你的同事會在午餐時提起。


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avatar-img
28會員
14內容數
As long as you are looking down, you cannot see something that is above you.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