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憶開始兩只老木箱就在了。大箱子用來裝被子、褥子,小只箱子裡面有高檔布料、衣物、信件、照片、紀念意義的東西等等,以及大人的愛情與回憶。平時被束諸高閣(其實是釘在牆上的層板架啦!),箱裡的東西更是不能隨便碰,小只箱子還會上個單鎖。特別的日子或要找取某樣物件時才會被父親扛下來,小心翼翼撢除箱面報紙上厚厚的時間落塵,先用濕布拭去塵跡,再仔細用乾布擦拭一遍;小孩子興奮又好奇圍著父親,眼睛緊盯著開箱的手,聽他講老掉牙箱子由來,從木板取得到尋人裁切製作,然後連著旁邊老衣櫥一併講講,這樣的過程現在看來已經是種儀式了。但是小孩子誰在乎啊!滿心期待開箱時刻,看看自己上次發現的那件寶物還在不在,有沒有新貨進駐。
記憶故鄉的地圖
開箱後就是說故事時間,父親找出這次要的物件,順帶說上來龍去脈,每個物件都有各自的故事,最喜歡的就是這個時刻,既可聽故事又可以看到實體道具,爸爸是說故事的高手,把事情說得活靈活現,精彩萬分,雖然有些內容我們都會背了,小孩們還是聽的欲罷不能,幾隻小手按壓箱沿,不肯父親合上箱蓋,央著再說一件故事;這時壓軸說的會是要我們記得老家親人名字,當老大的要負責熟背老家地址,如果真有那天來臨,也好拿著僅有的線索帶著弟妹尋路回家…。喜歡這種裝載萬物的百寶箱,最好奇用層層棉紙包裹的圓形墨色鏡片,父親說是上好水晶玻璃,在上海可時髦了,多貴多不容易才到手的,以後給我做太陽眼鏡用。可我怎麼看怎麼覺得像畫報裡末代皇帝帶的,老土到不行。
愛的見證
父親給的"上好水晶玻璃鏡片"被壓出了輻射狀裂紋,仍被珍藏在我的小箱裡不捨扔除。同被我無意發現因而覬覦,進而掠奪的是一本極小的掌上型袖珍英文字典,墨綠色燙金體的封面,(在當時那個年代因該不便宜吧!),泛黃的蝴蝶頁紙張上留有退色鋼筆墨水書體,時間久遠仍看得出一句署名的鼓勵話語,是父親當年追母親時的愛情見證。有一年父親請裁縫師為母親量身訂做幾款旗袍,面料都是他自己在台北衡陽路布莊選購,其中兩件被珍惜在木箱裡,一件白底藍色花,現在看起來仍頗具現代感;一件是黑色鏤花面料,每每看這無袖旗袍都驚訝不已,年輕時媽媽身材怎麼能這麼苗條啊!
與生命同等量
有一年豪雨為患,村子後頭的埤塘潰堤成災,池水夾雜淤泥漫過塘畔和塘堤淹進村裡,後村因地勢較低水漲得極快,一眨眼便淹到成人大腿部了,鄰居媽媽急得來家裡敲門求救,小弟弟小妹妹合撐著一把翻飛的破傘顫抖著跟在後面,媽媽趕緊拿出新毛巾讓他們擦乾頭髮,煮熱湯麵讓他們驅寒墊胃,我和爸爸隨著鄰居媽媽返回他家搶救家當,沿路髒污混水裡漂浮樹枝雜草或幾隻泡水死雞,還能看到水上游的大鴨小鴨;進門看到同學和他大弟兩人無助地坐在通鋪中的木箱上,臉上佈滿驚嚇淚痕…..,大人簡單收拾ㄧ下,扛著綠色軍用雨衣罩著的木箱,我撐傘帶著同學緊跟在後涉水回家,頓時小小客廳多了好幾個人和一只大木箱。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有只箱子就能叫家。那時很多家庭都用木箱子(或皮箱)裝著一家子的生活物品,能在上面吃飯、寫功課、玩跳棋,甚至會在箱子上面包餃子…,至今,家中老木箱還承載著他的使命,裝著過時的衣物和兩位母親的手織品,(一位是母親,一位是婆婆),又加上新添入的珍藏,兩代小朋友兒時的小衣服小鞋子,童言童語的卡片。箱子放在客廳當邊櫃或當小案几用,有時在上面喝茶看書,時而充當小朋友的塗鴉桌;裡面存放的衣物一年清整一次,如是讀一本老故事書,在腦海裡看一片老電影,享受倒帶時光的愉悅。
現代來說,老木箱早已經是過時舊物,網路上也有販售,我不會想買,覺得那是承載別人過往的記憶,不好佔為己有。所以很早前,自己也添購一只全新的樟木箱,擺放客廳當大桌用!新舊木箱一點都不唐突,很有時代的協調感與故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