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碧山路、草溪路口改善|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raw-image


寫在開始

交通工程 (Engineering)交通教育(Education)交通執法(Enforcement),簡稱交通3E。在一個不知道為什麼的歷史脈絡中,台灣的交通演變成一個不知道如何解開的死結,交通3E失去原本應該發揮的功能,在積非成是的叢林法則中用路人遭受迫害,同時也在無意間迫害他人。在交通3E中,山姆認為最重要的是工程,有好的道路環境人自然會按部就班的使用,將設施的模糊空間縮小之後,似是而非的違規會大幅度減少,用路人就算把法規忘光了,依然可以照著良好的設計跟教育宣導來前進,並尊重其他用路人。模糊空間減少了,警察也能更明確的執法,同時節省人力,讓交通取締不再是多到乾脆放棄的勤務壓力。

本系列文章沒有宏大的國家級願景,僅針對家鄉當前陳舊的交通規劃提出改善建議。透過查訪的資料來模擬南投縣草屯鎮市區的道路工程改善方案。同時也很明確地跟大家說山姆不具備專業交通學識、公共工程等背景,所有建議都是網路上抄來的。透過閱讀專家文章、查找各地改善案例及比對草屯相似路段,彙整之後提出的建議。這些建議並非完全正確,但也表現出一個平凡的居民都能對交通環境改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匯集更多支持的居民意見後,期望有一天能夠讓政府機關真正依照專家建議與科學規劃做出積極的改善。

為什麼要開啟這個計畫,延伸閱讀:草屯道路改造補完計畫

改善原則說明

所提出的任何方案都不是最終方案,目的是提出可行的方向讓眾人能夠思考維持現狀以外還有更好的可能。因此提出以下幾點方針,主旨在快速且大範圍的形塑市區的改善方向與藍圖。

1.道路重新規劃的優先順序

依序為人行道連續、其次為車道標線改善,最後是停車空間盤點。以人本交通為出發點,讓1-99歲的居民都能夠順暢安全的行走,同時也想證明只要有好走的路,草屯的市區可以成為最佳的徒步小鎮。

2.每次挑選一個路口或路段

要在一篇把整個草屯市區寫完肯定也會變成論文,因此以單元的方式挑選明顯可以改善的路口或路段,提出一個建議方案後,其他相似地區也可以套用,慢慢地以拼圖的方式將整個布局完成。

3.非精準繪製的圖資

現階段以完成大部分改善想法為目標,透過google map的衛星圖、街景圖或實際拍攝的照片加以繪製跟說明,但先以示意為主,詳細寬度及尺寸等並非精準測量,可以想成草稿。承上一段所敘述,當整體拼圖逐漸成形,並也受到更多在地居民或專業人士認同後,再來做後續更新探討。

4.不斷滾動修正

不斷的討論、發表,接受回饋,重新檢討審查,再發表。前面有說了,山姆並非專業人士,許多網路上抄來的方案套用之後可能還是一坨屎,或者A路段設計完之後銜接B路段產生BUG。此時就需要厲害的你來一起檢討,將設計修正。不斷的累積起來之後共同規展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民意代表礙於選民壓力不願投入的同時,讓居民看見一個改變的可能,凝聚更多共識之後才有改變的契機。

路段選擇:碧山路、草溪路交會口 aka 農會路口

近期一張路口改造的照片在網路上廣泛討論,一條直向道路與斜向的道路交會,寬大的弧形路徑導致路口過大,車輛轉彎多重交織且行人穿越不易。後來將人行道外推延伸,所減路口與直向道路切整齊,停車彎也順勢做出來,看起來很完美的解決。



這不就是我們草屯的農會路口嗎?

碧山路算是貫穿草屯鬧區的一條主要道路,沿路商業活動活絡,這一個與草溪路交會的路口可以說跟國外案例一模一樣,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也完全相同。除了沒有人行道這個問題外,雜亂的路肩長期是往來辦事的民眾隨意停車及違規擺攤的熱點。在今年(2024)看到路邊麵攤收攤了有網友在問搬去哪裡,其他網友在社團說「阿姨辛苦了30年做生意要退休了。」我真的感謝從山姆小學開始到現在一同見證草屯交通30年停滯的風采。後來其他攤位也陸續遷離,不曉得是甚麼神祕政商力量正在發揮,總之路邊總算清空了,拜託情願先拿來路邊停車,也不要再被占用做生意了。另一側農會外面早晚的攤販則還是斷斷續續地維持著,有的會推縮到農會的私有走道上,其他還是擺在馬路上。當然也要鼓勵營業正常化的攤商,例如租在倉庫區的早餐店跟從路邊搬進去的阿婆紅薯餅都是案例。

現況分析

近年行人地獄與交通戰爭的議題在網路上與全台各地發酵,確實有許多改善陸續在進行,這個路口也在標線上改善,但離好的規劃還是有一段距離。山姆身為居民每天經過的觀察,提出以下幾個現在還有待改進的問題。

1.缺少人行道

以前蓋房子的時候以騎樓取代人行道,這是台灣道路公私不分的起點。發展至今已成為人盡皆知的灰色地帶,加上長期喜愛隨意臨停的民情,導致實體人行道發展困難。這一點大概以後每一篇都要重複敘述一次了吧!

2.路口過大,停等行人困難

相信居民都是好人,看到在農會出入的許多長輩要過馬路都下意識想停等,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路口真的太大了!不管從哪一個方向看到行人要過馬路,都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停等。真的停下來打手勢遠在天邊的行人也很難get到,旁邊的汽機車不是按喇叭就是利用超大路口任意超越,讓守法停下來的駕駛像個白癡傻在原地,行人跟駕駛互相都覺得尷尬。

超大路口發現行人也難以停讓


3.模糊的駕駛空間

延續路口過大這個問題,即使農會門口劃出了轉彎導引線,依然保留了方便刷卡與違停的萬用路肩。從草溪路要在碧山路轉彎的駕駛一定更有感覺,現在畫的停止線根本看不到左右來車,停在那邊一樣被當白痴,必須要再往前越過行穿線一個車身,才真正能判斷轉彎時機,其他路口的車輛也才稍微能分辨你正在等待轉彎。

萬用路肩與無法轉彎的停止線

4.農會廣場與小巷子的多重路口

路口緊鄰農會賣場的出入口,儘管農會有專門的停車場,但依然開放廣場讓民眾停車。而另一頭的巷子出入也讓該路口更加複雜,不論是開車還是走路,都是靠著叢林法則生存,毫無秩序可言。

改善方案

1.人行道連續

以人行道重新規劃路型,將原本過大的半圓形路口縮減成正常的雙向車道,每次僅有一台車輛能夠轉彎。讓車流順著排隊前進,減少爭道的風險及違規停車的機會。人行道轉角處可運用棒棒糖等設施做出區隔,有明確的導引也避免車輛開上人行道。

2.行穿線調整

原有的行穿線因為超大的路口還有農會廣場出入口等設施而畫得很遠,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也照著自己想要的路線穿越馬路,很常看到直接斜越整個路口的人,在停讓文化不盛行的台灣真的是蠻危險的。配合人行道做出調整之後,縮小的路口可以比較清楚的畫上常見的行穿線,方正的路線也比較讓人直覺的沿著走。

另一方面在小巷子外也有許多穿越的需求,在修正路口之後原本僅能停一輛車的地方也放大到2輛車的長度,車速減低的情況下也較容易停讓。

3.廣場出入的單向化

以國人經常旅遊的日本為例,在日本許多商店自備停車場是很常見的,若自己的出入口不適合直接雙向通行,則會以同向出入為原則。在這個案例上,農會廣場的出入口直接對著路口,往來車輛非常多的情況下斜越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此建議可以同巷出入來調整。

當然廣場禁止停車,改租給攤商成為小市集或定期舉辦活動,應該是更能活絡地方的選擇。

4.雙向混合車道

市區道路通常都是全車種混合行駛,保留過寬的路肩會因為機車靠右的陋習而產生車輛併行的擦撞風險。在有人行道的修飾之後,所有車種應依序排隊前進,才是正常且安全的方法。

另外,路口若能做出像日本那種左轉車道也可以很直接地改善一台車要等左轉就塞車的問題。不過山姆不太會畫,等待厲害的高手加入。


5.停車規劃

碧山路在市區路段本來就沒有規畫任何汽車停車位,部分路段有設置機車停車格,這個另篇討論。本路口民生活動多元,停車的需求高,只要稍微看一下,不論是農會自身的停車場,轉進草溪路不到200公尺就有兩個收費停車場,足夠容納近百台汽車。因此山姆認為本路口不再需要畫設也無多餘空間畫設停車格,目前大家看到的停車,都是因為萬用路肩的關係而產生台灣特有的人情味停車法,並不可取。

寫在結尾

再次重申,本篇所有內容皆為個人觀察並收集各方資料所做出的建議,並非完美,但期望拋出議題的同時能讓更多人了解到現行交通建設的不足,並且有更多人願意朝正常化的方向努力。若你覺得山姆的規劃通篇胡扯,漏洞百出,也沒有關係。山姆使用民間魔法「你行你來」之術。

圖畫太爛?你來幫忙畫,像那個左轉專用道我就畫不出來。

路型規劃不正確?你來幫忙規劃,到底要多寬才正確

只會嘴砲不會執行?你政商關係良好,請幫忙聯繫有力人士站出來。

只要有朝一日凝聚足夠的公民力量,讓行政機關及民意代表能夠正視這樣的民間能量,進而推動改善,我怎樣都可以,老實說我就想當收割成果,享受權益從天而降的凡人。當草屯成為以人為本,適合居住的台灣第一大鎮,並成為全國效仿的楷模,我一定把票都投給你們。

但是現在,只能從自己先開始,才有機會感染他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