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太多不合理了,你說怎樣才是成功?鬼才知道。
繼去年《鬼家人》到今年《鬼才之道》,是不是可以大膽猜測台灣驚悚喜劇的類型片可能成為一種除青春愛情與黑幫類型片外的新趨勢?
《鬼才之道》精準掌握經典的英雄旅程劇情模式,建立強大的死後世界觀,以驚悚、喜劇類型包裝自我認同和成長,近兩小時的故事有笑與淚,娛樂性極強也帶出撫慰人心之道,可以說是部值得一看的國片。
使用角色於戲中與他人的對談來作為電影開場、並建立故事背景,是很經典的操作,近年舉凡《小丑》、《塔爾》、《人犬》等片皆是此種操作模式。
而《鬼才之道》,則是以電視節目「名鬼會客室」作為opening,我只能說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拉滿年代感,建立「鬼界娛樂圈」展示鬼的生存之道,更在主持人、女明星凱薩琳與新星潔西卡之間的互動中交代人物背景與建立世界觀。
總體故事架構,不難看出劇情結構使用最經典的設計,也是成長電影中最常出現的「英雄之路」架構:從默默無名到面臨危機,遇到導師後走上改變之路卻屢遇挫折,初嚐成功滋味後卻備受打擊,在最後的故事高潮中共好共榮,大圓滿Happy Ending!
對,誠實說,本片的劇情走向很簡單也很好猜,但我想導演徐漢強厲害之處就在於把這樣看似無聊的事呈現得一點都不無聊,獲得影廳觀眾哄堂大笑後還賺人熱淚。但這一點也不好做,電影產業發展之今已逾百年,你想拍的故事一定有前人拍過,觀眾的口味也在海量的故事之下逐漸刁鑽,只要一點失誤就令人出戲那可能就因此出局。而《鬼才之道》雖然故事設計簡單,但劇本背後有創新強大的世界觀,台詞有不落於時的各種社會或網路梗,劇本之外有頂尖的技術團隊,尤其美術建立起獨樹一幟的台式old school鬼怪風,完美地撐起整部片的風格。
p.s. 查了發現《鬼才之道》的美術跟《月老》都是同一位(王誌成),完全是陰間創造大師。
除故事結構外,在角色建立方面《鬼才之道》亦塑造的很成功。無論是沒有特色的同學,還是鬼后凱薩琳、王牌經紀人Makoto,《鬼才之道》巧妙地運用三位主角的死因,來呈現他們死後成鬼的「鬼性」,每個角色背後都有足以支撐他們的動機與背景故事。
比起主角同學,我還是更喜歡張榕容「凱薩琳」這個角色。刀子嘴豆腐心的前輩,因在生前死後都遭受背叛,所以像刺蝟一般裹起自己,卻仍擁有著比誰都還要柔軟與堅定的心。雖然這種角色設定有些老套,但張榕容的詮釋只能說就是鬼后等級。
死後的世界似乎與陽間沒有不同,都是擠破頭想要「被看見」的世界。生前平平淡淡沒關係,死得精彩漂亮有故事才吸引人,死了就含著金湯匙最引人羨慕,但死後之生與在世一般,不努力、沒才華或跟不上時代的鬼終會被淘汰。
跟不上時代的薩琳被困在414號房;抓不到Timing、被快轉鍵打亂節奏的潔西卡也不敵快速時代下的洪流;即將登上夢想舞台,卻在努力練習中意外死亡而錯失星光的Makoto;望著「努力獎」期許自己有所成就的同學,諷刺地被象徵榮譽的櫃子壓死,死後為了不被消失而被迫要有一技傍。所以說平凡就是一種罪嗎?一旦不符合社會期許與步調,似乎就失去存在的價值。
不再只有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連社會上的陌生人都要參一腳來問你「你有什麼成就?」。現代社會與網路時代下,被光鮮亮麗的生活瞎了眼,不分人鬼都在追逐的名利場,搞得面目全非只是想被看得起;如果沒有才華將被遺忘,面臨被消失的命運就好像隨時將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
《鬼才之道》從社會目光與自我認同為旨切入,同學一角的成長歷程反映多數的我們被社會推擠向前的樣子,在別人成功的光芒之下不斷自我懷疑自己的能力,似乎非要找出一技之長才能存活。但即使平凡也沒關係,接受人生多數時候的平淡,不努力想耍廢也是一種生活之道。
看完《鬼才之道》,沒有驚嚇,而是默默地在笑聲中被一點一滴安慰。
延伸一下最近很愛的一首歌:
「看著遠方卻撞上透明的牆,自我認同不夠感覺會缺氧。」——許光漢《想去哪》
《鬼才之道》看似搞笑簡單的劇情,其實內涵許多可以挖掘與詮釋的象徵,談焦慮、談成長、談性別、談世代交替、談社會階層、談新舊媒體、也談人(鬼)生與夢想。
p.s.最後一定要嘴賤講一下,看完《鬼才之道》思索其故事與主旨時,讓我想到芭比,不過我覺得鬼才比芭比好看太多了,芭比就是談太多但收不回來然後最後談一個前面從沒出現過的自我認同。(不知道會得罪誰,鬼才知道)
更多文章歡迎追蹤
Instagram: @lunamovies97
或是我的Letterboxd:https://boxd.it/4a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