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跨越肉身的邊界來愛自己

    在閱讀不管是環保、生態的書籍,甚至道學、佛學的書籍時,都會提到一個共同的事情,就是我們與大自然並無清楚的分別,這件事我也是慢慢的在閱讀中體驗到,不管要從比較靈性的角度,以及要從生物科學的角度來說,都無庸置疑。

    為什麼如此說 ? 早些在忘記哪裡讀到過,對於所謂「獨立個體」的反思,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身上那些「非我」的細菌,數量甚至超越我們的細胞總數,而且我們若沒有它們,也無法存活。而關於獨立這概念,即便從人與人間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沒有人是可以獨立存活的。

    從這樣的觀點來去思考所謂我們與大自然是一體的這件事,好像就沒有那麼抽象,薩古魯曾在演講中提到:「當我們清楚認知到我們的肺有一半掛在樹上,我們自然就不會想要去砍筏樹」,樹透過光合作用製造養分,這件事雖然其中運作的過程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但這也算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在國小就可能會接觸到的日常觀念,但我們對於此所帶出連結的事實,卻也多不以為然,或說不知其所然。

    曾經在失靈的大地,一書講述生態心理學的書籍中提到一個概念,作者提到「意識」並不是在我們之內運作的東西,意識是在我們與意識對象之中運作的過程,這過程說了以後覺得非常合理,畢竟如果沒有意識的對象,也沒有所謂的意識能存在,但也不得不說,這概念或說事實非常的不直觀,對於只能從自己的眼睛往外望的人類來說,真不是那麼容易如此想。

    最近聽了一些演講、書跟他人的說法,總覺得有些違和,有些人倡導的目標是可以更加自立、更加自由,甚至誓言要將所有限制都拿掉,我是不知道真正活到如此境界會是如何,但每每聽到如此的言論,我都會不自覺地想到環保的問題。更加自由、自立,對許多人來說的意義就是可以多買一些東西,可以更多的去享樂,不在乎地球在被超標破壞時,我們可能更需要的是節制;且就算不以環保的觀點來看待,中華古代聖賢的教導中,無不強調節制寡欲的重要,這些難道都只是保守過時的觀念嗎 ?

    直到我最近對於看了很多次的那句:「我們跟大自然是一體的」這概念後,好像有點體悟。我們要愛自己、要更自立、要更自由或許根本上並無錯誤,錯誤的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只侷限在我們的肉體,或者更準確說只存在我們腦袋創造出來的形象(很多時候過度揮霍最早發出怒吼的反而是身體),而如果我們能體會到那超出肉體限制的自己時,我們如果能深刻的認識到,我並不是獨立的,而是依存的,依存在自然、他人之中,那或許那時的愛自己,就可以有不同的樣貌~ 感覺值得努力努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