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鋼雄鷹教練團在投手的選才上一直對於有特殊出手姿勢的選手有相當大的興趣,包含下勾的陳宇宏、張喜凱,今年選秀選入的“南華野茂”陳重光,以及本文要主角,出手姿勢類似前興農牛球星“阿甘”蔡仲南的陳冠豪
陳冠豪畢業於輔仁大學,於2022年以第十六順位加盟台鋼雄鷹,主要以奇特的姿勢讓打者不易出手節奏,以四縫線及變速球為其主要球種,在大專聯賽時最快球速曾測到152km。
第一年在二軍的表現並不突出,出賽場次也不多,整季僅13場的出賽,無法獲得教練團足夠的信賴主要是因他出手姿勢雖然能有效混淆打者創造出不錯的揮空率,卻也因這個姿勢導致出手不易固定,時常有BB連發堆壘包的情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冬盟結束後日籍投手教練因發現陳冠豪在守備時是以側投方式進行傳球,因此建議他改以側投方式嘗試看看,取代原有的上肩投球。而這個建議確實也讓陳冠豪今年二軍表現提升不少,在6/30也迎來了他的一軍初登版,此役更以8球三上三下的表現讓球迷眼睛為之一亮,然而在7/6 面對味全龍時在8局登版失兩分後,便遭下放二軍結束短暫的一軍體驗。
審視陳冠豪的問題除了有保送率過高的情形外,變化球種僅有變速球一種也是一大弱點,雖然該球種目前在小樣本的一軍出賽中看似能製造不錯的揮空率(45%),但對於直球的保護仍稍嫌不足,在如今的中職環境要靠僅一種變化球來長期生存是有相當大的難度。如果未來能增加曲球或滑球等變化球,以此來增加配球靈活度讓打者不易鎖定球種。
而關於控球問題似乎在改為側投後確實有所改善,近期在二軍已連續5場比賽沒有出現四壞球。然而不知是否是姿勢改變的關係,球速似乎有受到影響,目前直球均速為143km,與以往能經常突破145km相比還是有些微落差,但如果能以降低些許球速來換取相對穩定的控球,對於這樣的養成方向我認為是相當正向的。
另外大家免不了也會擔心這種出手姿勢是在燃燒陳冠豪的職業生涯,過去也曾有媒體以陳的投球姿勢來詢問蔡仲南,他也坦言自己的職業生涯早早殞落跟這種姿勢造成下半身相當大負擔脫不了關係,若讓他重新選擇不會再以這種方式來出手。雖然陳冠豪表示這樣的機制他並不會覺得有負擔,然而今年畢竟才21歲,隨著年齡以及局數的累積,身體是否能長期承受這樣負荷是有相當大疑慮的。不過相比蔡仲南當年的環境,如今的職棒環境球團對於球員的保護上改善不少,各隊也都有專業的運科團隊來協助球員的調整與訓練,相信會努力找到一個不破壞他既有特色又能拉長他生涯的機制。
以陳冠豪的潛力只要能保持健康,並將投球機制穩定下來以減少保送,絕對有機會成長成勝利牛,真的希望台鋼教練團能給包括陳冠豪在內的年輕投手多一點耐心,比起派高薪資深的牛棚投手擔任敗處,卡著一軍位置找那一整季都找不到的手感,還不如將局數餵給這些值得期待的選手。怎樣的投手調度模式才是對於台鋼這支球隊未來發展更有幫助,相信是值得教練團好好去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