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8|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愛迪生、達利都用過的祕技:善用夢境,激發無限創意

夢是否會讓人更有創造力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你或許有聽過,透過做夢找尋靈感,或是解不開的問題在睡前想一下,說不定會夢到答案。2021 年時有篇研究顯示,剛入睡時的半夢半醒之間是創造力的甜蜜點(sweet spot),那個階段就是所謂的睡眠 N1 階段。

夢的四個階段

一個夢的週期(sleep cycle)分為四個階段,前面三個階段為非快速動眼期 NREM (non-REM),最後一個是快速動眼期(REM, rapid eye movement),成年人的一個週期大約 90 - 110 分鐘,一個晚上會有 4-5 個週期左右。

Stage 1: N1, 剛入睡時的半夢半醒之間,又稱為 hypnagogia,長約 1-7 分鐘。這個階段特徵是包含自發性的、生動的夢,通常包含在入睡前不久發生的清醒經驗,睡前想的東西通常會進入夢中。在這個階段,人們會經歷短暫而生動的夢境,通常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不經意地消失,除非被喚醒。

Stage 2: N2, 淺眠,長約 10-25 分鐘。

Stage 3: N3, 深層睡眠(deep sleep),又稱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 SWS) 或是 delta sleep,長約 20-40 分鐘。

Stage 4: REM, 快醒的時候,也通常是做夢的時候,長約 10-60 分鐘。

睡的循環

愛迪生產生科學點子的密技

江湖傳聞說愛迪生(Thomas Edison)和畫家達利(Salvador Dalí)是利用夢和醒之間來得到靈感,他們的軼事中提到了產生創作和科學點子的夢是發生在從清醒到入睡的過渡過程中,而這也是創造力爆發的時候。

愛迪生在發明遇到瓶頸時,會手提著鋼球在椅子上睡覺,睡著之後手會鬆開,然後他就會被鋼球掉到地板上的聲響驚醒。在醒著和剛睡著時這段期間是入夢時創造力發生的時候,可能會在夢中想到什麼或解決麽問題,而在這時候鋼球落地聲響會把他叫醒,就可以立刻把夢見的東西記錄下來,才不會睡起來後就忘了。而傳言達利也是用這個方法來激發他的創造力,不過他用得是鑰匙而不是鋼球。

讓科學家會獲得諾貝爾獎的夢

德裔藥理學家 Otto Loewi 因獲得諾貝爾獎的方式而聞名,而不是因為他的發現本身。Loewi 的獲獎實驗在他夢中浮現。根據 Loewi 的說法,在1920年復活節星期天前夜,他半夜醒來,打開燈,匆匆在一張薄紙上記下幾條筆記,然後又睡著了。隔天早上六點的時候,他想起半夜醒來的時候寫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但因為字跡太潦草他自己都看不懂。第二天凌晨三點的時候,前一晚半夜記下的東西回到了他的腦海中,是一個實驗的設計,用來確定他 17 年前提出的有關化學傳遞的假說是否正確。於是他立刻起床,跑去實驗室,根據夢中的設計進行了一個青蛙心臟的實驗。

在那個著名的實驗中,Loewi 將兩個跳動的青蛙心臟分別放在灌流室中:一個保留了迷走神經,而另一個則去神經化。接著,他刺激了第一顆心臟的迷走神經,使它跳動得更慢。當他將第一顆心臟的灌流液用到第二顆心臟時,它也變得跳動緩慢,好像它的迷走神經也被刺激了一樣。在另一個類似的實驗中,被刺激的心臟的灌流液則是會使另一顆心臟跳動得更快。他將這個抑制因子命名為 vagusstoff,也就是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他的夢讓他發現神經細胞是透過化學物質來傳遞訊號,並讓他得到了諾貝爾醫學獎。

另一個例子是 Friedrich August Kekul,1865 年的某天他從一個奇怪的夢中醒來,這個夢是一條蛇形成一個圓圈,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當時的他想要知道苯(benzene)真正化學結構,而夢中的蛇吞下自己的尾巴的樣子,讓他意識到苯的結構是一個環,並讓他在德國小有名氣。

透過夢解開數學謎題

在超過一百年後的 2021 年,科學家們想重現愛迪生的方法,就是抓住半夢半醒之間的 moment。法國巴黎 Sorbonne Université 的研究團隊找了 103 位很容易入睡的人,給他們一個數學題,要他們利用兩個規則把一個八位轉成七位數,但是沒告訴他們解題小秘訣。

他們讓參與者先做數學題,解不出來的就坐在一個暗室裡的椅子上,闔眼休息 20 分鐘,休息同時右手握著一個塑膠瓶,直到他們因手上的塑膠瓶掉落而醒來,結果在 N1 階段醒來的人,解出數學題的比進入 N2 的人多。也就是說,這個創造力是發生在 N1 只有 15 秒的人,如果進入深層睡眠後就消失了。

N1 真的會激發創造力

為了了解 N1 是否真的能夠激發創造力,哈佛和 MIT 的研究團隊募集了志願者到實驗室中進行實驗,他們被分為清醒組和小睡組。

小睡組的要躺下並戴上眼罩,同時佩戴一個叫 Dormio 的手套裝置以追蹤睡眠階段,連接到手套的電腦會透過聲音來提示佩戴者夢見特定主題,稱為「有目標的夢境孵化」,對照組則是戴著 Dormio 但沒得到指示。

電腦指示志願者閉上眼睛並放鬆。當他們開始逐漸入睡時,聲音提示他們想著樹,然後等志願者進入半夢半醒的 N1,我們在這個階段仍然可以處理外界的信息,但相對於清醒時,思維更不受限制,思緒流動自如。

研究團隊在志願者進入 N1 階段約 5 分鐘後,用第二個聲音提示叫醒他們,要他們說出心裡在想什麼,然後再指示他們繼續入睡。這個過程在 45 分鐘內重複進行了多次,喚醒參與者報告他們的夢境,然後讓他們繼續入睡。

清醒組則是一直保持清醒,要麼想著樹木,要麼只是專注於一般的思緒。

接受到聲音指示的志願者真的夢到了樹嗎?

所有使用 Dormio 的志願者都說他們夢到了樹:一個志願者夢見自己的手臂是由木頭製成的,另一個說他變成巨人,可以把樹當小點心那樣吃。

志願者們也進行了創造力測試,要求他們寫出樹木的其他用途。研究人員發現志願者們會將他們夢到的東西運用在創作之中,例如夢見自己的四肢是木頭做的那位寫了一個關於橡木國王的故事,而夢見自己變得比樹還要高大的人,在他的創作中,樹被做成了巨人的牙籤。

評審用心理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創造力評分標準對這些故事進行了評分,考慮了敘述的獨創性、幽默性和感染力。

分析結果顯示,夢到樹的人的創造力分數比沒有睡覺、在想自己事情的人高了 78%,比沒睡但也是在想樹的人高了 63%。有睡覺但是沒接受指示的人雖然也創造力爆發,但有接受「夢見樹」指示的創造力還是比他們高了 48%。

研究的共同作者 Kathleen Esfahany 是該實驗進行時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她解釋道,人們夢見與樹相關的夢境越多,他們的創造力就越高,這個研究顯示,夢見特定主題有助於我們在該主題上發揮創造力。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認知科學家 Adam Haar 在研究中指出,許多認為自己被困住且缺乏創造力的志願者對於自己在夢境中的創造力感到驚訝。他表示,大多數人雖然不知道自己體內有一個完全不受束縛的部分,但每天一到晚上就會忘了這個束縛而奔放。

各位,睡前想東西是有用的!大家可以試試記住那個夜晚中解放的自己,看能不能利用夢解開謎題或找到創作的靈感,怕醒來忘記的話,也許可以效法一下愛迪生的方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