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英雄的生涯

看到國外一篇研究說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中之英雄指的就是作曲家本人。有趣的觀點,然而,英雄又何如?誰或誰是或不是英雄又怎樣?

音樂史的「前浪漫」,始自拿破崙稱帝。拿破崙在歐洲一鬧,讓知識份子失望,也讓社會進入保守、自我審查的肅殺。不少音樂家、藝術家寄情閨房花酒,(第一次大戰後的文學界也有此狀況),「前浪漫」反映此戰後氛圍,小家璧玉成為藝術主流,諸多大師如蕭邦、李斯特的小品,冠上「別離」、「蝴蝶」之類文學意義稀薄的標題,嚴厲批判的話,是相對於「文以載道」的另一極端。

到了後期浪漫時代,音樂是文明、是天命,然而,以難解的哲學開示繁複龐大樂曲(例如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是否令聽者卻步?

拿破崙死後百年,世界在納粹的蹂躪下,尼采式的英雄思維被鄙棄,步入卓別林反英雄的時空,如果《英雄的生涯》之英雄就是理查.史特勞斯自己,曲子最後引出了獨對南山似的孤寂小提琴,是「固眾芳之所在」,蘭蕙芳芷即便未得到合度評價,最後的和弦在安定中帶著飄渺迴光,說的是英雄理想儘管飄渺,卻未隨時空改變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