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語言和文字的距離

談及語言和文字,我們常以語文一詞並稱兩者,但其實語言和文字,是屬於兩個層次的概念。兩者之間有一定距離,同時又會互相影響。

語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技能,我們的大腦有專責處理語言的部位。幼童天生就能習得語言,不自覺地辨識音義關係,全靠大腦操作。大腦習得語言的能力會於成長後關閉,故成年人學習外語,方式有異,造成母語外語之別。語言是原始的技能,文字不是。現代語言大多都配有文字系統,但語言是可以獨立於文字之外的。換句話說,語言並非必然配有文字。

以漢語文字為例,古時文字只於政治階層之間流通使用,興平民無關係。在近現代教育普及之前,人類在脫離文字的語境下使用語言是為常態。對於未有機會學習文字的人來講,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有無文字對應,幾乎不會影響語言使用。

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故先有語言而後生文字。文字作為語言的符號,與普通符號又屬不同層次。文字會與語言單位掛勾,例如英文 boy 是與 /bɔɪ/ 這音節有對應關係,在表達男孩之義的同時,亦對應了讀音,形音義俱備;而性別符號♂只提示雄性之義,並無與語言中的任何單位掛勾,只是以符號表達一個概念。

社會發展,生活上使用的概念增多,語言亦伴隨社會情況而變化。任何活生生的語言都會不斷變化,而文字與語言關係密切,亦會受語言變化影響而改變。語言和文字變化速度是不一致的,現實情況下,語言與文字必定會有距離。通常語言會比文字靈活,變化多端。文字滯後於語言,產生歧異後才作改變,配合現況;但文字廣泛使用之下,社會會賦予正統地位,其正統地位又會使人改變語言以貼近官方形式,故語言又會受文字影響。

語言和文字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並非幾篇文章可以講盡。因為語文會因時地不同而有變化,今人要了解古人的想法會有困難。早於漢代已有學者研究語言文字,其目的就是為了讀通古文。古今是相對的概念,對於古人來說,遠古先秦時代的文學因年代久遠,閱讀有障礙。近古人研究語言文字,目的是要了解遠古人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從而了解先賢的思想。故此,中國的文字音韻之學較貼近文獻學,與西方語言學於本質上是不相同的。西方語言學為語言文字的研究帶來了許多新角度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我們學習中文,除依循漢學之外,亦應借鑑現代語言學,以取全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