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2024台北捷運集章全制霸

raw-image


前言


八月中偶然在臉書被推播人家分享的北捷集章全制霸成果,整個被打中!印章可愛,設計很有意義不說,光收集這件事就很有吸引力(微車站收集控?),當下就決定要挑戰這件事。


爬了一下大家的分享,集的方式可以用TPASS、當日票、24小時票、48小時票、 72小時票、騎腳踏車、騎機車。


本來還很天真想說可以花一天一直搭車不要出來,但集章是要出站才能集,所以完全不行!看有人分享買了當日票或是騎機車從早跑到晚跑完,真的太強!(但真的不建議會很累哈哈哈)


我一開始試著集平常就會去的地方,真正在跑的時候可以少停一站,感覺像是賺到!過了快一個月之後發現收集的很有限,會去的站基本上很固定,接下來也沒有規劃要去哪一站玩,該是思考要怎麼排行程把車站跑完的時候了。


有一天剛好要往松山方向,騎機車沿著南京東路跑一段綠線,可能因為是接近通勤時間的四五點,在車陣中穿梭,然後站內外上下跑其實會有點累,如果避開通勤時間也許會好一點,另外不熟悉站體的情況下,從站外要到詢問處有時候比想像中更遠,綜合評估下放棄這個選項。


如果本來就有TPASS當然最好,可惜我平常用不上所以沒辦法買,在不同的票券中,72小時票可以更有餘裕,衡量價錢之後決定買48小時票。



集章策略


  1. 班距大大影響集章效率,所以我想利用通勤時間跑車站是最有效率的做法,48小時票在第一天晚上開通,可以橫跨三天的通勤時間。

2. 棕線離家最遠,而開通當天是從善導寺出發,所以決定第一天先跑棕線加藍線試試看。

3. 聽說紅、橘線班距長,決定第二天跑綠線、橘線,第三天跑紅線和剩下的站。

4. 從中心往底站集,從底站回頭的時候可以有位子坐著休息。

5. 轉乘站有多次機會集到,所以不急著停,有足夠時間才集。

6. 用台北捷運APP動態資訊2.0看好班距,以及哪個車廂路線最順、離詢問處最近。


集章紀錄


Day1: 棕線、藍線(南港),1830-2130休息半小時

Day2: 藍線(頂埔)、綠線(新店)、橘線(南勢角+迴龍),1530-2230休息半小時

Day3: 紅線(淡水)、橘線(蘆洲)、紅線(象山),1330-1830


集章經驗分享


規劃好路線再出發,但保持彈性,最重要還是體力

按照上面的策略規劃,整體來說算是順利,但還是有一些臨時的小微調,像是第二天發現,綠線班距比想像中還要長,當機立斷改跑藍線,或是第三天臨機應變跑剩下的站等等。

第一天跑的時候發現,上上下下跑「體力」很重要,不然就算班距短,跑不到也是錯過車,連續三天腳容易累積疲勞,所以要把握時間休息,最好把休息吃飯時間也規劃進去,像是棕線有南港軟體園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休息站,或是很多藍線的站出口有便利商店很方便補給。


水和補給品也很重要

上下跑趕車蠻容易不知不覺耗掉體力,而且會想把握時間多跑幾站,帶水和方便吃的小東西,短暫出站補給可以有效充電。有一天不小心把水喝完了,站內沒有商店,來不及出站買,在站外看到飲水機超感動!


轉乘站一定要看好路線

基本上轉乘站都很擠且結構複雜,真的要先規劃路線比較好,看好兩層月台哪一層哪一個方向比較順,以及車廂哪一個離手扶梯近,其中我覺得西門最可怕XD。


路線難易度(個人經驗)

最輕鬆我覺得是紅線復興崗到紅樹林(往淡水),出口超近,班距適中,座位多,廁所乾淨;藍線其實也不相上下,大部分站結構類似,上個手扶梯就到出口,班距短,商店多。


棕線通勤時間人爆炸多,但班距短,快的話3到5分鐘就可以集一個站,就是上下跑比較需要體力,還有半戶外沒冷氣,跟車廂溫差蠻大的;紅線也是類似,班距稍長一點,要多花二十幾分鐘跑新北投支線,往象山方向站內蠻舒服的。


最崩潰應該是班距很長的綠線和橘線,一開始跑綠線沒有注意到他班距那麼長,緊急先去跑藍線,等通勤時間回來班距還是不短,站體結構複雜,小碧潭可以衝去刷了再衝回來搭同一班車,但是回來來不及衝上下一班往新店的車哭。


因為時間被綠線耗掉,等到跑橘線的時候,跑完南勢角已經八點,接著往迴龍真的是欲哭無淚,集一站要十幾分鐘,不得已採取少量的抓時間差跑(前進兩站後退一站),但效果有限,真的是榮登最難跑寶座。

寫在最後


第一次參與集章活動,覺得很有趣,集完很有成就感,跑了很多從來沒去過的站,也撿拾了一些學生時代的搭車回憶,有些站會想要哪一天去那附近逛逛,有些路線會想要等晴天再搭一次,之後如果還有類似活動還會想要參加,也會想要跟同好交流集章策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