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

含有「象山」共 6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善導師「六字釋」今詮(象山慶25.6.14) 《觀經疏.玄義分》云: 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歸命為信,發願是願,名號即行,迴此「三資糧」向於極樂淨土,必得(彌
週末不想跑太遠?臺北也有很多適合放鬆充電的小角落!本文推薦5個捷運就能抵達的療癒景點,包含榮星花園、臺灣科學教育館+美術館、象山步道、大安森林公園和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適合獨處、約會、散心,讓你輕鬆逃離都市叢林。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在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中,有一間世界級的山屋叫"瑪格麗特小屋"(Margherita Hut),位於海拔4,554公尺 這裡是整個歐洲海拔最高的建築,是一間給登山者短暫棲息的小屋,由義大利高山俱樂部在1893年建成。
Thumbnail
臨終「方訣」與「行法」(象山慶25.5.13)     從印度傳譯的《佛說無常經》有「臨終方訣附」,先描述娑婆凡夫的習性,總是貪求五欲而多造惡,不行善,臨終種種苦來逼,此時無力(善業)自救,後悔莫及。自業自受(勝因生善道 惡業墮泥犁),家親眷屬自顧不暇,也不能互相替代。 常求諸欲境 不行於善事
七老人生-戲夢與念佛 (象山慶25.5.9) 快轉?慢活?     有人說現在是1.5倍速的「快轉」時代:寂靜,讓我們焦慮。我們被訓練成「快」就是好、有效率,於是神經慣於保持運作。靜止,讓人陌生,不安全。許多人處在「持續」運轉的狀態—「疲憊又亢奮」,過度刺激但難以休息。我們逐漸失去「專注」的力量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象山北星寶宮步道,是一條連結象山、拇指山與虎山的絕佳健行路線。全長僅0.825公里,適合初學者、長者與家庭出遊。這條步道從靈雲宮出發,穿越住宅區與茂密山林,終點抵達北星寶宮,沿途風光融合自然生態與台北101天際線,讓人流連忘返。無論你是想來場輕鬆的健行,還是捕捉城市與自然的絕美瞬間
Thumbnail
SANAM-avatar-img
2025/05/12
//bit.ly/43dkrPy //bit.ly/42TV5aB //bit.ly/4kjkznD //bit.ly/3F4WmT4 //bit.ly/4kjkC2N
一句彌陀作大舟(象山慶25.5.8) 明.蕅益大師(1599—1655)三十歲,在江西「龍居寺」(馬祖道一),掩關閱藏,遇到未出家的何惺谷,他讀了蕅祖〈白牛十頌〉,大為喜悅;對有關《楞嚴經》「耳根圓通」,互相切磋,破格大諍,蕅祖與他共締千古之盟。他為人或許太勁挺,「為法門每觸時忌,為道友每忘自身」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永春崗步道,隱身於永春高中旁,是一條兼具社區公園氛圍與郊山健行特色的親山步道。這條步道不僅是松山與信義區居民親近自然的最佳起點,還串聯一線天步道與象山步道群,成為通往山區的綠色門戶。無論你是健行新手、家庭出遊,還是想在繁忙都市中尋找片刻寧靜,永春崗步道都是不容錯過的選擇!
Thumbnail
信為道源功德母,念佛乃是成佛因(象山慶25.5.6)     《六十華嚴‧賢首菩薩品》:「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是一切學佛人常聽常說的法語。然而,一般人又說佛法是「智慧」之教,因此,《大智度論》整合「信、智」的關係而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兩者似有先後,而不能偏廢。如《
Thumbnail
長榮的台北米蘭直航載客率爆滿,但還是在米蘭做了不知所云的馬拉松燈箱廣告,無論目標是吸引遊客前往台北,還是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抑或是為自己做形象廣告,投放效果都等於零。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