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鑑】獨角鸚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獨角鸚鵡(學名:Eunymphicus cornutus )是鸚鵡科鸚鵡屬的一種鸚鵡,又名角鸚鵡翎冠鸚鵡,牠是新喀裡多尼亞特有的中型鸚鵡。之所以被稱為「獨角」,是因為牠有兩根從頭部伸出的黑色羽毛,尖端呈紅色。


分類

1788年,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在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的《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的修訂版和擴展版中正式描述了獨角鸚鵡。他將其與所有其他鸚鵡歸為鸚鵡屬,並創造了二項名稱“Psittacus cornutus”。格梅林的描述是基於英國鳥類學家約翰·萊瑟姆於1781年在其《鳥類概要》中描述和說明的“角鸚鵡”。萊瑟姆的標本是在詹姆斯·庫克船長第一次前往南太平洋航行期間從新喀裡多尼亞獲得的,該標本是約瑟夫·班克斯收藏的一部分。現在,獨角鸚鵡烏島翎冠鸚鵡一起歸入屬,由美國鳥類學家James L. Peters於1937年引入。此屬名結合了古希臘語中的eu(意思是‘’真‘’)和1832年約翰·格奧爾格·瓦格勒為玄鳳鸚鵡引入的屬名Nymphicus。具體的綽號cornutus是拉丁語,意思是「有角的」。 1998年,透過DNA研究發現Eunymphicus cornutus(獨角鸚鵡)和Eunymphicus uvaeensis(烏島翎冠鸚鵡)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描述

成鳥的長度包括尾巴通常約為32公分(或約14英寸),和許多鸚鵡一樣,獨角鸚鵡的顏色主要是綠色的,這隻鸚鵡有黃色的頸背、黑色和紅色的臉以及藍色的翅膀和尾巴。牠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兩根羽毛的黑色冠,冠羽毛的尖端是紅色的。 牠會發出帶有鼻音的「kho-khoot」聯絡呼叫,也會發出各種各樣的尖叫聲和咯咯笑聲。

分佈及棲地

獨角鸚鵡是新喀裡多尼亞的特有種。牠優先選擇雨林和月桂林棲息地,但也會接受灌木叢或稀樹草原,牠生活在新喀裡多尼亞潮濕的松樹林中,特別是當有阿加西松和南洋杉存在時。

行為與生態

習慣以小家庭或成對的相處方式,會在樹冠上尋找堅果和種子。


選育

獨角鸚鵡會在地面或地面附近築巢,也會在挖空的原木中築巢,或在死樹的空洞中築巢。據報導,獨角鸚鵡會共享巢穴,這在鸚鵡中並不常見。產卵數量通常為2-4個,孵化持續21-22天(圈養),從孵化到長出羽毛的時間大約是5至6週(圈養情況下)。

地位

自1880年代以來,這種鳥的數量有所減少,但在新喀裡多尼亞的某些地區仍然可以看到牠的痕跡,最近的數量估計認為,目前僅存在5000多隻。對獨角鸚鵡的主要威脅是黑鼠、野貓、引進的魯薩鹿、伐木以及鸚鵡喙羽病,這是一種嚴重的病毒,已知會影響約42種鸚鵡。人類為了當地貿易而偷獵鳥類的情況很少見,因為鳥窩很難找到,更重要的是,當地沒有根深蒂固的飼養鳥類作為寵物的習俗。 獨角鸚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因為牠們的活動範圍有限,族群規模較小且不斷下降。自2000年起,這些鸚鵡被列為CITES I,這意味著有關該物種的所有國際貿易都被禁止。2014年,歐盟將該物種列入A等,這意味著所有歐盟內部貿易都被禁止。這些鸚鵡也受到新喀裡多尼亞法律的充分保護。



(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0.9K會員
1.2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4/12/13
澳洲環頸鸚鵡(學名:Barnardius zonarius,英語:Australian Ringneck、Port Lincoln Parrot,中國大陸作黑頭環頸鸚鵡),又稱林肯港鸚鵡、林肯港環頸鸚鵡、伯納德氏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環頸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Thumbnail
2024/12/13
澳洲環頸鸚鵡(學名:Barnardius zonarius,英語:Australian Ringneck、Port Lincoln Parrot,中國大陸作黑頭環頸鸚鵡),又稱林肯港鸚鵡、林肯港環頸鸚鵡、伯納德氏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環頸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Thumbnail
2024/12/12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英語:Red-capped parrot,中國大陸作紅頂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紅帽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這種鳥類僅分佈於澳洲西南部。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
Thumbnail
2024/12/12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英語:Red-capped parrot,中國大陸作紅頂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紅帽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這種鳥類僅分佈於澳洲西南部。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環境的持續退化製造了更多對其有利的生存環境。
Thumbnail
2024/12/11
藍腰鸚鵡(學名:Psittinus cyanurus),也稱藍腰短尾鸚鵡,一種小型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藍腰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這種鳥類曾為該屬下唯一的物種,但2021年起當中的其中一個亞種被認為有足夠的不同而被獨立為錫米盧鸚鵡。
Thumbnail
2024/12/11
藍腰鸚鵡(學名:Psittinus cyanurus),也稱藍腰短尾鸚鵡,一種小型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藍腰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這種鳥類曾為該屬下唯一的物種,但2021年起當中的其中一個亞種被認為有足夠的不同而被獨立為錫米盧鸚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獨角鸚鵡(學名:Eunymphicus cornutus )是鸚鵡科鸚鵡屬的一種鸚鵡。牠是新喀裡多尼亞特有的中型鸚鵡。之所以被稱為「獨角」,是因為牠有兩根從頭部伸出的黑色羽毛,尖端呈紅色。
Thumbnail
獨角鸚鵡(學名:Eunymphicus cornutus )是鸚鵡科鸚鵡屬的一種鸚鵡。牠是新喀裡多尼亞特有的中型鸚鵡。之所以被稱為「獨角」,是因為牠有兩根從頭部伸出的黑色羽毛,尖端呈紅色。
Thumbnail
暗褐色的海鳥,嘴巴短,尾巴短,但雙翼卻異常地長,讓牠們很適應在海上長期飛行。
Thumbnail
暗褐色的海鳥,嘴巴短,尾巴短,但雙翼卻異常地長,讓牠們很適應在海上長期飛行。
Thumbnail
斯里蘭卡特有種,大型鴿子,有紫色的身體,頸部上有黑白色的橫斑。深處木林中,要看到並不容易。
Thumbnail
斯里蘭卡特有種,大型鴿子,有紫色的身體,頸部上有黑白色的橫斑。深處木林中,要看到並不容易。
Thumbnail
斯里蘭卡特有種,紅臉,黃咀,修長的身體還有優雅的長尾巴。
Thumbnail
斯里蘭卡特有種,紅臉,黃咀,修長的身體還有優雅的長尾巴。
Thumbnail
啡色但有鮮艷橙色嘴巴的小鳥,也是斯里蘭卡的特有種。
Thumbnail
啡色但有鮮艷橙色嘴巴的小鳥,也是斯里蘭卡的特有種。
Thumbnail
Sinocoris oblonga Insecta 昆蟲綱    Cimicomorpha 臭蟲次目       Vetanthocoridae 古花蝽科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
Thumbnail
Sinocoris oblonga Insecta 昆蟲綱    Cimicomorpha 臭蟲次目       Vetanthocoridae 古花蝽科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
Thumbnail
Sinaeschnidia cansellosa Insecta 昆蟲綱    Odonata 蜻蜓目          Aeschnidiidae 晏蜓科              Sinaeschnidia 中國蜓屬    年代:早白堊紀 ( Early Cretaceous  1
Thumbnail
Sinaeschnidia cansellosa Insecta 昆蟲綱    Odonata 蜻蜓目          Aeschnidiidae 晏蜓科              Sinaeschnidia 中國蜓屬    年代:早白堊紀 ( Early Cretaceous  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