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走鐘獎|廢宅瞎扯亂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可能有人不太知道《走鐘獎》(Walk Bell John Awards),先提一下,《走鐘獎》一開始是為了仿照金鐘獎金馬獎金曲獎這類主流獎項所設計的,最初也只是「上班不要看」這個Youtube頻道的圈內企劃,不過後來越搞越大,參加者也越來越多,如今儼然成為了台灣知名的年度新媒體盛會。
簡單來說《走鐘獎》現指一個為Youtube、IG、短影片等新類型影片創作為主的獎項。

雖然我不是重度YT使用者,會追的創作頻道也不多,但《走鐘獎》的前兩屆我都有看,相比之下,今年這屆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隨便。

《走鐘獎》原本的立意就不是嚴肅的頒獎,一開始是走搞笑、創意的路線,儘管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進行了組織改變,也加入了許多標準作業流程與更多面向的評審,甚至有點要走向傳統三金獎的路線,但至少看得出來其認真以對,有宏願、有理想、願意突破創新,然而這屆完全把前幾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水準拉低。

可以搞笑,但不是亂來;可以輕鬆,但不是隨便。
不論它是一個頻道企劃,還是一個全國獎項,觀眾只想看到創作者們對此認真相待。

這一屆最大的敗筆就是收音品質。
這是硬傷,完全沒有什麼笑點合不合、風格喜不喜歡的空間,就是,收音品質爛到一個誇張的程度。

數組頒獎人講的段子根本收音不到,完全聽不清楚在講什麼,直播聊天室只能一片尷尬,說實在我不知道現場收音如何,但看起來入場觀眾也不熱絡。更糟糕的是,整場三四個小時,從一開始就有狀況,到後面也不見主辦單位應變,只是多了一個工作人員出來幫忙調整麥克風高度,但改善幅度杯水車薪。
收音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收不到音,段子好不好笑、氣氛帶不帶得起來,都是後話。
而且我覺得這個狀況,顯示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對於臨場應變的實力差距,是更加血淋淋的事實。現場我不信沒有入圍者在刷聊天室,但這麼多人、這麼多團隊老闆、這麼多百萬YTer,竟沒有人做出反應?換個手持麥克風讓頒獎人輪流拿也好啊?
我不是不能接受出包,人都會犯錯,機器也不見得用綠色乖乖就鎮得住,道理大家都懂,說實在的,新媒體的受眾對於出包的容忍度絕對比傳統媒體高。然而收音狀況從頭到尾沒有改善、沒有應變方式,才是讓人覺得難以接受的點。

而且本屆的出包不只收音,包含頒獎人之間的互動尷尬、拿錯頒獎信封,更加讓人覺得水準低落,行事粗糙。
一兩個出包會是笑點,三四個出包就是悲劇。
我覺得例如司儀接錯橋段,這個出包完全能接受,而且也靠著主持人視網膜順利拉回來(視網膜是傳統媒體出身,近年也從新媒體回到傳媒領域發展,真的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我是說對比收音應對,不是對比司儀,司儀是三金司儀賈培德)),這個「出包橋段」是有娛樂效果的。
然而頒獎人拿錯信封,還要跟大家解釋「這不是set的」、「這不是我們的問題」、還要找後台人員支援,當下完全只有尷尬。
另外九妹跟李多慧的頒獎橋段也是尷尬到看不出來到底是劇本還是臨場發揮。

再強調一次,新媒體的受眾絕對不是不能接受臨時出狀況,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出包,實在難以一笑置之。
而且去年明明現場狀況很好啊,今年變成這樣,真的只有感受到「隨便」。

就我個人來說,場面簡單、設備單純、甚至也不用大家禮服盛裝,不必規模這麼大,都沒關係,段子笑點沒get到也沒關係(雖然我覺得去年也比較好笑),但我不想看到為了搞一些排場,導致最基本的都沒有做好,這才是砸掉《走鐘獎》最致命的問題。

我相信主持人、頒獎嘉賓、主辦單位沒有一個人願意看到這種結果,但中間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我們這些觀眾也不會知道,只能有待主辦方自行檢討。
沒錢可以換形式,沒場地可以辦在外面申請路權啊,我希望,也祝福,《走鐘獎》走出自己的路,帶給大家真正富有新媒體風格的盛事,如果最終還是被傳媒印象束縛、被三金框架套住,那不是太可惜了嗎。

最後也來講一下比較主觀的東西。
評審標準一直都是許多人在意的焦點,儘管這個獎項一開始只是一群自己人弄出來的搞笑企劃(評審、入圍都自己人),但隨著投獎人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大,總是難免必須畫出一條「大部分」人能接受的標準線,這也是這個獎項要出圈——如果有這個願景的話——就得正視的問題。
然而該怎麼分類、如何評分絕對是個大哉問,尤其新媒體不論在題材、創作方式、人力上並不像傳媒分工定義清楚,所以看得出來主辦單位每年都在調整。
但今年我個人很疑惑為什麼啾啾鞋的那部會入圍一級玩家獎。先聲明我一直有追啾啾鞋頻道,要說好惡的話,我反而算是粉絲,然而他那部影片是「介紹」遊戲,並不是他本人親自下去玩遊戲,我以為這應該算是知識類影片?怎麼會投一級玩家還入圍?難道介紹《甄嬛傳》的影片可以入圍戲劇類獎項?介紹《黑白大廚》可以入圍民以食為天?不應該吧?
當然我不認為這類項目一定要技術多好,例如多會打電玩、多會料理、多會演奏才能競爭,畢竟是「影片」,也必須考量整體氣氛、剪輯、節奏、娛樂性,但至少至少,要本人自己下去嘗試吧?而不應該只是「介紹」這些資料,吃美食好歹還有享用這個過程啊。
我也不是要扼殺說這類影片不應該得獎,而是類別的差異。知識影片自然有它的難度,蒐集資料、查證、統整、寫腳本等,它依然可以投金頭腦獎或最佳影片,或後製剪輯類,而不應該是影片中「介紹標的」的類別。
這是我自己覺得今年印象比較深刻的點。

其實這屆我最期待《山道猴子的一生》能得獎,而它榮獲了年度最佳影片。
這部影片絕對實至名歸,不只出圈到上新聞,變成社會現象,它更代表了在許多人紛紛花錢投資硬體、拍攝出國旅遊等的時代,光靠著編劇,甚至還是用梗圖和估狗配音,就是這麼相對陽春的呈現,仍然能受到肯定、仍然能成就一部經典作品。
更甚者,在短影音強權威脅之下,《山道猴子的一生》上下加起來超過一小時片長,依舊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或許也代表了長影片還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台灣真的有軟實力,真的不缺編劇,缺的是媒合唉。

總之我對《走鐘獎》還是有很高的期待,透過此獎得以認識許多原本不知道的創作者,比如超認真少年,就是在他們第四屆得獎後我才開始關注。
雖然常常被觀眾酸什麼上台得獎的人都不認識,這是誰,等等,不過一個獎項如果每年得獎的都是同一批人輪流,才要擔心一灘死水。有新的人,表示有新的創意和新的人進來,有流動產業才有希望和未來。這點值得給予《走鐘獎》肯定。
同時《走鐘獎》面臨的挑戰也顯而易見,舉辦品質是這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可以說收音出包直接毀掉了第六屆這場頒獎典禮。
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灰色地帶未來更是不好處理。三金獎自有它的門檻,一般人不可能進得去,然而傳媒、品牌、演藝公司要涉足YT、IG可說是非常簡單,那到底該如何定義新媒體的創作者?個人創作者要如何與擁有大量資源與經驗的媒體競爭?
去年有傳媒的節目入圍,我就覺得頗感微妙,人家的製作規格、經費擺在那邊,其他人怎麼活?(幸好在今年這個狀況減少許多!)然而又真的很難界定創作者的界線,人是會跑的嘛。
往後,我們熟知的新媒體起家的創作者跑去主持傳媒節目,或是傳統藝人跑來經營YT,都是可以預期到的,那《走鐘獎》的宗旨、它的受眾、它的定位,要怎麼去面對這些狀況?
如果不能阻止傳媒的節目殺進來,要如何給予個人創作者空間,想必這會是《走鐘獎》未來幾年要如何活出自己獨特定位的關鍵。


PS.今年頒獎人的段子真的很尬(有聽到的,收音太差沒聽到的就算了),我都要懷疑是不是自己老了有代溝了QQ最好笑的果然還是影片,明年考慮一下把頒獎嘉賓改掉吧,真的沒必要學三金獎,希望下一屆能看到更有創意的頒獎方式。然後收音品質拜託好一點。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走鐘獎
YT第六屆走鐘獎直播2024/10/26

特別推薦雖然我覺得大家都看過了的
山道猴子的一生:

avatar-img
5會員
55內容數
一些閒聊記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子館西區分館 的其他內容
《通靈之戰》節目心得,包含全劇劇透,請慎入。
本文包含全劇劇透,敬請慎入。 《機動戰士鋼彈SEED FREEDOM》吐槽心得。
《通靈之戰》節目心得,包含全劇劇透,請慎入。
本文包含全劇劇透,敬請慎入。 《機動戰士鋼彈SEED FREEDOM》吐槽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