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診】21.散脈-任應秋

【中醫-✍🏻四診】21.散脈-任應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源:📗瀕湖脈學白話解


◎概述

散脈,大而散,有表無裏(“表”指浮部,“裏”指沉部,“有表”指輕取覺脈體虛大,“無裏”指重按脈體渙散甚至摸不著),(《脈經》)

渙散不收(“不收”指脈氣不斂),(崔氏)

無統紀無拘束(“無統紀無拘束”,即不規則、不整齊的意思),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少,渙散不收,如楊花散漫之象。(柳氏)

  • 所謂散脈,就是渙散不收的脈象,輕取覺得虛大,稍重按便有些渙散不清楚,再加重按就摸不著了。
  • 總之,散脈不外兩大特點:
    • 一是脈的搏動極不整齊,不是來多(這裡作“快”解)去少(這裡作“慢”解),就是去多來少,也就是脈搏的一來一去不十分清楚
    • 二是脈體浮而虛大,好似楊花的飄散無根,漸輕漸有、漸重漸無,散漫到了極點


◎體狀詩

散似楊花散漫飛,去來無定至難齊;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急速醫。

  • 散脈有兩大特點:
    • 一是像楊花的散漫飛舞輕飄無根
    • 一是來去搏動至數不齊,毫無規則之可言
    • 所以如此,總是由於元氣虛損的緣故
  • 孕婦而見散脈,出現在臨產時,這是快要分娩的徵象;如果還不到產期見散脈,便有墮胎的可能
  • 久病而見散脈,說明脾腎陽氣損傷嚴重,必須急予救治


◎相類詩

散脈無拘散漫然,濡來浮細水中綿;浮而遲大為虛脈,芤脈中空有兩邊。

  • 四種脈都在「浮」部出現,卻各有其不同的脈體特點,這四種脈都屬虛脈範疇,但其主病有程度輕重的不同
    • 散脈:搏動極無規則,脈體浮而虛大,輕飄無根
    • 濡脈:浮而細軟,好比水裏飄浮的綿絮一樣
    • 虛脈:浮而虛大,按之無力
    • 芤脈:浮而中空


◎主病詩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溢飲”是水飲病的一種,其症狀為:暴渴多飲,無汗,水飲流於四肢,身體疼重等);右關軟散胻胕腫(“胻胕”音“杭膚”,“胻”指足脛,“胕”指足背),散居兩尺元氣亂(“元氣亂”原作“魂應斷”,據文意改)。


  • 左寸脈散:心陽不足的怔忡症
  • 右寸脈散:衛氣不固的自汗症
  • 左關脈散:陽不化陰的溢飲病
  • 右關脈散:脾陽不足,水濕下注而足脛、足背腫脹
  • 兩尺脈散:久病而兩尺部均見散脈,是元氣潰散(即“亂”之意)的徵象,應予以特別注意


◎按語

  • 浮散無根,至數不齊,這是識別散脈的要點
  • 散脈主要為元氣大虛的脈象,宜溫補元氣
  • 若概以散脈為死脈,這是錯誤的


avatar-img
會讀書的小紫薯
2會員
79內容數
香港一名30餘歲的中醫師, 沒有父幹,沒有師承,也沒有聰明腦袋; 有的只有一腔希望為世界帶來一點幸福的熱誠,還有一顆堅持每天都要進步的心。 興趣是讀書跟打遊戲, 讀書的時候,習慣把書中的內容以自己的方式紀錄下來。 7年下來,技術沒有長進,筆記倒有不少,放著可惜,於是整理一下,公諸同好,還望拋磚引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