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移工概念股,經營台灣大哥大外籍移工預付卡經銷,及國際匯款服務(東南亞四國),接下來打算切入銷售機票給外籍移工。Memo:統振做fintech,東旺利通路業,202409月新成立快速購旅行社,因為外籍移工客戶群龐大,台灣81萬外籍移工,假設3年回去一次,一年大概有30萬張機票需求,現在都是一些沒人聽過的旅行社透過仲介在賣給移工。所以我們希望成立賣機票的部門,直接B2C賣,因為賣機票是特許行業,所以要成立一家公司。持有達宇電能超過10%,跟BBU有關。持有紅陽科技大約8.6%,三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另外2家是綠界、藍星。電信產品=預付卡經銷,台灣大併購台灣之星,帶動營收大幅上升(經銷的是台哥大的預付卡),不然一般應該是比較平穩。金融科技=代收代付。其他=類似line pay ,毛利只有1.多%,會讓整體毛利下降,但營收持續上升。預估台灣一定不止需要40萬外來人力,國發會預估只看到工業勞動,沒看到服務業勞動力缺口。像是日本現在便利商店都是外籍移工。移工月薪估2.7萬,是因為現在雖然最低工資是2.8萬,但是範圍是在工廠勞工,看護類的其實是2萬,雖然有在討論要把看護類的也納入最低工資,但路應該還很長,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這麼高的月薪在家做照護。下載app後,輸入資料,去便利商店掃條碼付錢,就可以完成國際匯款。也可以用ATM轉帳到虛擬帳戶完成匯款。正在籌備印度業務中。越南移工是在台灣賺最多的類別,但因為地下匯兌關係,筆數跟金額都在掉。用80萬移工算,會員數算市佔率大約40%。東旺利:Toshiba電池台灣唯一代理商,金頂電池台灣獨家代理。也有代理廉價彩妝、德之寶保健品牌、愛迪達洗沐用品。預估5年後移工會破100萬,會占台灣人口5%,預付卡基本盤會持續成長。未來成長動能:1. Qgo,用app賣機票給各國移工,是未來成長動能。app研發已經差不多了。2. 印度新市場3. 學生市場,台灣大約有10萬外籍學生,很多人有在台灣打工,也會有金流。但被金管會限制在8~10類之間,所以不能經營學生。很多越南學生來台灣讀書其實是要來打工賺錢,讀書是次要,這群人會流向地下或是被詐騙。因此我們有在積極爭取開放學生可以使用。4. 拓展類似網銀就能匯款,不用去便利商店或ATM。隱憂: 1. 川普政策影響匯率,匯率對匯對業影響很大,台幣貶值我們就會受惠。 2. 地下匯兌,例如越南7、8成都透過地下匯兌,現在還沒辦法解決,只能透過其他國家增長來彌補越南流失。 3. 其他潛在競爭者進入。越南地下匯兌盛行,跟台商大量去越南投資有關,因為越南人跟台灣中國人一樣,喜歡賭博,台灣有很多賭博業者去越南投資。台灣人去越南賺錢,就需要管道把錢匯回台灣,越南移工也想把錢匯去越南,因此就產生地下匯兌空間。猖獗到移工可以直接打電話叫人來家裡收錢,完成匯款。匯率spread沒有特別賺,只會去掉尾數,因為競爭蠻激烈的。同業進來都是殺匯率、殺手續費競爭。我們想做的是虛擬商品,實體的現在的量販零售商也都有想切入,而且要備貨,很不容易,想做的是看如何跟他們合作。Qgo是透過,GDS全球分銷系統,取得每個航班的票價,之後看要加多少上去賣給客戶。一年假設30萬張機票,我們希望做到20~30%,因為很多移工還是受制於仲介,因為很多移工都會被仲介恐嚇如果自己買機票,出事自己負責。透過仲介買價格可能高3~40%。因為Q pay受制金管會,Q go受觀光署,因為不同政府部門,且都是特許行業,所以app要分開。現在app還沒做好。有試著在fb粉絲團裡土法煉鋼開團人工賣機票,賣出了幾千張,但賣機票用人力很沒效率,因為大家都想一直查票價,希望買便宜的,所以還是用app賣最好。我們對Qgo期待很高,假設一年賣2萬張,一張機票1萬元,就是2億收入,毛利抓10%,就2000萬。2萬張對整個市場規模來說連10%都不到。之後還想推出機場接送服務,買機票就可以加購。Q:銀行看到這樣商機會不會也想切入。A:競爭當然難免,但我們沒有在怕他啦。我們除了提供服務,也花很多心力在經營品牌,透過粉絲團、tiktok、ig跟客戶互動。銀行匯率大概也不會比我們好多少,他們成本不比我們低。而且這個錢對銀行來說是小錢,如果有賺頭他們早就做了。Qgo開發到中後段,還有很多細節還沒決定,IATA的合約也還在進行中,不確定推出時間,但是會是未來成長動能。現在有四家業者,後進的三家都靠殺價競爭,但我們還是持續成長,就像信用卡業者可以用高回饋吸客,但是市佔高的還是中信。地下匯兌因為沒受害者,影響的只有國家,因為沒有特定人受害,所以也不太會積極的去解決。每一年都會抓一些地下匯兌出來交代,但永遠抓不完。NOTE:經營層人看起來蠻讚的,也很有想法。神態有點像鋼哥(實況主),不愧同是東南亞打拼人。產品在台股裡很特別。未來應該是要觀察他們怎麼利用現有龐大客戶群,開拓其他商品,提高CLV。新產品Qgo就蠻值得期待的。今天就被推播郵局的印尼小額匯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