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險,顧名思義,是能夠針對癌症的發現與治療進行理賠的險種,那防癌險重要嗎?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癌症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呢?
一、罹癌人數(癌症並不罕見)
2021年(民國110年) → 12萬人 (衛福部)
2022年(民國111年)→ 13萬人 (衛福部)
二、罹癌年齡(不是只有老人會生病)
根據民國110年的資料,罹癌中位數年齡為64歲,中位數的意思是,有一半的罹癌人口在64歲以下,另一半則是高於64歲。(衛福部)
在國外也有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在50歲之前罹癌可能性較高,這可能與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熬夜等等生活方式有關 (BBC)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3年,肺癌的罹癌人數超越了大腸癌,這是一個可以放大到環境污染來討論的議題,二手煙、PM2.5、烹飪以及工作環境等等都有可能是對我們身體造成危害的因子。(衛福部)
三、生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一個人的生命是如何影響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作息;在2024年12月25日上映的癌友紀錄片《交換禮物》,在致謝名單中,列出了好大一串的人名,要記錄一個人的罹癌的故事就會發現,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了,背後相關聯的家人、朋友、醫師、護理師還有護工人員。
我們要感謝所有家人朋友的陪伴,許多肺癌患者甚至指出,他們這輩子從來沒有抽煙的習慣,在面對疾病的時候,至少我們期望在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積極且正向的接受先進的治療,不但是愛自己,也是愛著我們身邊所有人的方式。
四、藝人-汪建民罹癌離開人世
汪建民的離開,是演藝圈一個很大的震撼彈,原來罹癌不需要到很老,在年輕時,我們就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身體的健康。而汪建民在離開人世前說過:「後悔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多存錢」;然而,像我們一般人該如何存到一筆錢,是足以面對癌症到來的呢?
一般我們常聽到的標靶治療,是可以針對特定癌細胞或基因突變的精準治療方式,是一個很常被用來治療癌症的療法,價格非常的高,根據不同的癌症種類、部位的不同,標靶治療一個月可能的花費是10~30萬,一般人工作多久,能夠存到這一個月的花費呢?
若是需要長期治療,以年為單位計算,想要用先進的治療方式,就很容易是會破百萬的,一個百萬,是一般人工作多久能夠存到的呢?
總結
癌症與我們的生活環境、作息有著關聯,並不是一個罕見疾病,在面對癌症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讓我們無後顧之憂的接受治療,醫學的進步讓許多癌症都有被治癒的機會,可以安心的接受先進的治療方式,相信是許多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所期望的,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讀者更認識癌症一些,期望每個人都可以過得更健康。
實際保障內容請以個別保單條款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