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需要意外險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意外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意外險的內容也非常容易能夠理解,判定上要符合「外來的」「突發的」「非疾病」,另外我習慣再增加一項「非本意」

我認為「非本意」的觀念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帶著故意的心態來讓自己限於危險之中;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讓人理解到,在這個社會裡面有非常非常多「非本意」的事情正在發生。(請注意,這裡說的非本意指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

到底有多少呢?

我們難以統計一般人在家裡發生的意外,舉例: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被家裡養的寵物抓傷或是在浴室穿褲子的時候沒站穩滑倒;那我們可以就針對可以被「量化」的意外事件來探討,也就是人們最常討論的,路上注意安全。

在2023年一整年,累計交通事故不計大小,總共超過40萬件,沒有錯,400,000件交通事故,那台灣的人口又只有多少?可見數字之可觀 (40萬)

在2024年的上半年,共計也有19萬件、受傷25萬人交通事故(19萬)

而這些事故無論有沒有造成人的受傷或是車的損壞,都確實是社會的成本,車禍當下車流的不方便,以及警察一定是要到場協助處理,如果車禍的那個人是我,想必我也會覺得「天啊~我怎麼這麼倒楣」,車禍本身,百分之95%以上,絕對都是「非本意」

一、

只要好好地遵守交通規則,發生事故一定不是我的錯,讓對方來賠我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

分享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例子;他騎在大馬路上,一個方向有分成兩道,外面車道是要右轉的,而他直行騎在裡面的車道,在綠燈通過一個路口的時候突然有一位老先生闖紅燈飛奔似的走斑馬線衝出來! 而他為了閃避這位老先生,整台機車帶著人翻倒滑了出去,那天的天氣蠻冷的,所以手上有戴手套,在路上滑行的時候是用手撐著地面,沒想到手套整個都給磨破了! 當下起來那個手掌包括膝蓋都有蠻嚴重的擦傷,血肉模糊;

而這位闖紅燈的老先生去哪裡了呢? 他拍拍屁股就走了,有人會問,這位老先生算不算肇事逃逸? 直接公布答案: 不算! 因為他是行人,沒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最後我這位朋友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行向公司請假,帶著傷把車牽起來,自己騎到附近的醫院掛號處理傷口,幸好地點就在醫院門口,不知道是諷刺還是幸運;不過所幸我這位朋友有在意外險上面加強保障,讓他在這個事件中,沒有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

已經很倒楣了,沒辦法順利上班,還要賠錢,有比這更讓人難受的嗎?

raw-image


raw-image

路上常見的腳踏車,也不被判定成動力交通工具唷!(腳踏車)

二、

「反正肇責不在我,對方有義務對我賠償」

這句話其實是正確的喔,但真的不能只依靠在強制險上的賠償

因為如果對方沒有投保「第三人責任保險」那車子損壞的部分,也只能在雙方聯絡協調時或是在公開和解場合跟對方請求賠償,當然這部分屬於車險的範疇,不是意外險。

再來就是強制險的理賠也是有限的,前面我朋友的案例有提到,他因為一個很倒楣的車禍事件,要負擔自己的『醫療費』、可能的『修車費』、無法上班的『薪水損失』、還有無形的『時間成本』,而醫療費也許可以向對方的保險公司請求,但修車費可能就要看我們有沒有投保車體險,薪水的損失也要看我們身上有沒有投保其他相對應險種。

結論:一個意外事件的發生可能對人造成多個面向的壓力

  1. 醫療費用的支出
  2. 物品財產的損壞
  3. 可能造成收入暫停
  4. 日常生活上或大或小的不便(也許是傷口不能碰水)


希望利用意外險,帶給大家保險觀念的入門,其實這樣看下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保險,在公司有勞保團保,在路上騎車有強制險第三人責任險等等。

而上面舉的是車禍的例子,如果今天是在室內不小心受傷、在工作途中不慎發生意外,或是其他不可歸責於他人的情形,並非是在路上發生車禍還可以等公務機關計算肇責的比例。在意外發生的當下,解決突發狀況、脫離危險是最首要的任務,再來的問題就真的是錢,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存款可以協助度過難關?

如果保險可以理賠,而不用消耗存款積蓄,誰會討厭呢?

raw-image

實際保障內容請以個別保單條款為準

相信許多人都有到超商買豆漿的經驗 豆漿分成無糖、低糖還有全糖,你喜歡哪種? 依照自身需求購買產品本來就是天經地義 那麼你一個月花幾千塊的保險,內容是什麼呢? 厚厚一本保單,翻開來複習過了嗎? 誠摯邀請您一起來了解保障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事物的誘惑真的會讓一個人失去邏輯、理性
Thumbnail
        建立偽意義很簡單,你只要想,你只要願意行動,蹦!你就可以擁有,把想法轉化行動,基本上就是偽意義的代名詞,如果你不想,你大可隨遇而安,可行嗎?如果沒有想,這篇文章也不會誕生,於是我們看到偽意義裡面的意義,其實大多都是偽意義的真實表現。
Thumbnail
有些網友,希望我也談一些日常生活法律方面的常識,我也想談一些風險思維方面的觀念。初衷是希望能起到一些幫助了解日常法律基本觀念與提升風險意識的作用。期望讓一般人在面對日常生活糾紛時,不至於驚慌失措或徬徨無助,能措其手足或知所應對進退,甚至還能趨吉避凶或消災解難。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事物的誘惑真的會讓一個人失去邏輯、理性
Thumbnail
        建立偽意義很簡單,你只要想,你只要願意行動,蹦!你就可以擁有,把想法轉化行動,基本上就是偽意義的代名詞,如果你不想,你大可隨遇而安,可行嗎?如果沒有想,這篇文章也不會誕生,於是我們看到偽意義裡面的意義,其實大多都是偽意義的真實表現。
Thumbnail
有些網友,希望我也談一些日常生活法律方面的常識,我也想談一些風險思維方面的觀念。初衷是希望能起到一些幫助了解日常法律基本觀念與提升風險意識的作用。期望讓一般人在面對日常生活糾紛時,不至於驚慌失措或徬徨無助,能措其手足或知所應對進退,甚至還能趨吉避凶或消災解難。
Thumbnail
大多數人總覺得「事出必有因」,這種直覺式的「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的「慣行思想」。每當遇到難以解釋的事情時,如果存在一種理由,心理便會覺得舒坦一些。一件事情沒有答案,會讓人覺得很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