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可以取代助聽器嗎?

Airpods Pro可以取代助聽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2024年Apple推出助聽功能的藍芽耳機airpods pro之後,大家開始關心助聽器和藍芽耳機的議題,尤其是原本想要配戴助聽器,但因為價格昂貴等因素卻步的人,而市面上帶有助聽功能的產品百百種:藍芽耳機、輔聽器和助聽器,這些到底差在哪裡呢~~今天帶大家快速的了解!

根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 統計,預估2050年每10人就會有一人受到聽力損失的影響,這也是除了助聽器廠商之外,耳機廠商也開始佈局聽力市場的原因;而在市面上有許多裝置可以幫助使用者聆聽聲音,主要分成兩大類別:


一、處方式助聽器

指的是傳統一般大家所認為的助聽器hearing aid,需要由聽力師進行驗配,大家可以想像是需要驗度數,量身訂做鏡片的老花眼鏡,所以稱為「處方式助聽器」

助聽器Hearing aid

功能和差異
(1) 醫療器材管理法登記,屬於醫療器材
(2) 需要精準的聽力圖輸入
(3) 由聽力師進行細微參數的客製化調整
(4) 成熟的語音處理技術
(5) 依據聽力設定聽力保護音量
(6) 超長續航力、多裝置和設備連接
(7) 適用於 輕~重度聽損 和特殊聽力族群
(詳細功能和差異看這兩篇:想不到的助聽器現代科技助聽器的降噪功能介紹

缺點:費用較高
通常一耳落在2~15萬不等,費用包含較長時間的保固和後續調整服務等等。




二、非處方式助聽器

指的是除了需要驗配之外的聽覺輔助裝置,大家可以想像是現成的老花眼鏡,不需要精準驗度,就可以配戴的這些裝置,就通稱為「非處方式助聽器」:


個人聲音放大器 PSAP / 輔聽器

Personal sound amplifier
類別
a. 單純放大聲音,無精細頻率(費用較低)
b. 可輸入聽力圖或自帶簡單聽力檢查功能,依照聽力提供常見度數選擇,搭配較簡易的語音處理技術,但無法透過軟體進行精細調整(費用較高)

助聽器廠牌或耳機品牌陸續都有推出相關的產品,價格較助聽器便宜,有的也有支援藍芽功能可以連接手機,價格從一對數千~2.3萬不等。

.適用於 輕中度聽力損失 生活受聽力影響相對較小,想在某些場合加強聽力,且自主操作性較高的使用者!


聽穿戴裝置

Hearable Devices

就是大家比較熟習的藍芽耳機,但額外帶有像是主動降噪、語音放大等功能,根據不同的廠商,所推出的附加功能不同,例如:Airpods pro、Galaxy Buds Pro等等。

大家可以想像成,他主要是為了聽音樂設計的耳機,但帶有許多的附加功能,而其中一項就是放大語音的助聽功能,不過就僅適用於聽力損失較輕,且在某些場合想要加強聽力的使用者,好處是價格通常較低,一對幾千元就可以入手。



應該不難發現,助聽器最大的缺點就是價格,而且是由單耳計價,而非往常大家所認知的一對!

雖然上面所提到的聽覺輔具,功能都有部分重疊,例如藍芽串流、放大聲音等等的功能,但適用的對象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大家在購買使用前,記得尋求專業諮詢!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想要購買相關產品或是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的大家,那我們下次見囉~~!







avatar-img
哈涵族HaHanZoo 部落格
5會員
32內容數
哈囉~我是聽力師 語涵👋 這邊會分享聽力師的工作日常和聽力相關知識! 還有不定期分享自由行的旅行筆記和好吃食物~ 歡迎大家留言聊聊天交朋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介紹陡降型聽力損失的特性、挑戰與助聽器選配的困難。常見於老年退化或噪音造成的聽損,個案可能在吵雜環境或距離較遠時,聽不清楚對話,需要依靠視覺線索。助聽器選配對此類型聽損個案而言較具挑戰性,患者可能經歷耳悶、迴音、聲音尖銳刺耳等問題。專業聽力師的調整與衛教至關重要,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本文介紹單側聽損的常見困擾,例如聲音辨識方向困難、平衡問題以及社交生活上的挑戰,文章也討論了幾種聽覺輔具的選擇,包含一般助聽器、骨導式助聽器、跨傳式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並說明其適用情況和選配注意事項。此外,文章也提及自2021年起,政府陸續修法,更重視單側聽損者的權益,提供相關補助和資源。
這篇文章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耳塞,包括通用型耳塞和訂製型耳塞,並說明瞭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耳塞。文章也分享了不同類型耳塞的設計概念,例如睡眠耳塞、工作用耳塞、游泳耳塞和通勤用耳塞,以及個人使用耳塞的經驗。
本篇文章探討噪音對聽力的影響,包括噪音型聽力損失的種類,如暴露強度和時間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耳朵以避免聽力損失。透過瞭解不同音量對耳朵的長期影響,呼籲大家在生活中注重聽力健康,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來保護耳朵,特別是在高噪音環境中。
本文深入探討聽力損失的成因,包括外耳、中耳及內耳的相關問題。透過易懂的「聽覺路徑」解釋,幫助讀者瞭解聲音如何被耳朵接收並送至大腦進行理解。同時,還涵蓋了常見的聽力損失原因及後續的處理建議,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面臨聽力問題。希望能增進對聽力健康的認識,並鼓勵大家重視聽力檢查。歡迎留言討論與分享經驗!
現代助聽器不再是過時的象徵,而是融合最新科技的高端產品。本文介紹了六大助聽器的尖端技術,包括自動程式切換、健康數據蒐集、遠端調整、多元藍芽配件、特殊聽力支援及持久電力等,幫助使用者更好地享受聆聽的樂趣。透過這些功能,助聽器不僅增進聽力,也改善使用者的生活品質。
本文介紹陡降型聽力損失的特性、挑戰與助聽器選配的困難。常見於老年退化或噪音造成的聽損,個案可能在吵雜環境或距離較遠時,聽不清楚對話,需要依靠視覺線索。助聽器選配對此類型聽損個案而言較具挑戰性,患者可能經歷耳悶、迴音、聲音尖銳刺耳等問題。專業聽力師的調整與衛教至關重要,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本文介紹單側聽損的常見困擾,例如聲音辨識方向困難、平衡問題以及社交生活上的挑戰,文章也討論了幾種聽覺輔具的選擇,包含一般助聽器、骨導式助聽器、跨傳式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並說明其適用情況和選配注意事項。此外,文章也提及自2021年起,政府陸續修法,更重視單側聽損者的權益,提供相關補助和資源。
這篇文章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耳塞,包括通用型耳塞和訂製型耳塞,並說明瞭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耳塞。文章也分享了不同類型耳塞的設計概念,例如睡眠耳塞、工作用耳塞、游泳耳塞和通勤用耳塞,以及個人使用耳塞的經驗。
本篇文章探討噪音對聽力的影響,包括噪音型聽力損失的種類,如暴露強度和時間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耳朵以避免聽力損失。透過瞭解不同音量對耳朵的長期影響,呼籲大家在生活中注重聽力健康,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來保護耳朵,特別是在高噪音環境中。
本文深入探討聽力損失的成因,包括外耳、中耳及內耳的相關問題。透過易懂的「聽覺路徑」解釋,幫助讀者瞭解聲音如何被耳朵接收並送至大腦進行理解。同時,還涵蓋了常見的聽力損失原因及後續的處理建議,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面臨聽力問題。希望能增進對聽力健康的認識,並鼓勵大家重視聽力檢查。歡迎留言討論與分享經驗!
現代助聽器不再是過時的象徵,而是融合最新科技的高端產品。本文介紹了六大助聽器的尖端技術,包括自動程式切換、健康數據蒐集、遠端調整、多元藍芽配件、特殊聽力支援及持久電力等,幫助使用者更好地享受聆聽的樂趣。透過這些功能,助聽器不僅增進聽力,也改善使用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