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商品?
商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涵蓋許多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在金融市場中,商品通常指的是天然存在的原材料,經過加工後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產品。
原油、金屬、黃金、農作物、糖等都屬於商品的範疇。這些原材料被提煉、加工後,成為食品、能源和衣物等基本生活需求的產品。
商品的一大特點是其價格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高的標準化。也就是說,不論是哪個國家生產的相同資產,其價格往往趨於一致。
例如,在俄羅斯或巴西的金礦中開採出的黃金,其價格基本一致。
不過,不同的商品情況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原油種類會根據不同的基準價格進行定價,如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或西德州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
為什麼交易者喜歡商品?
交易者喜歡商品有多種原因:
- 多樣化選擇:商品市場種類豐富,交易者可以選擇不同市場進行交易。
- 避險資產:某些商品(如貴金屬)具有強大的價值儲存功能,即使在全球經濟動盪時仍能保值。
- 投機潛力:部分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具有高利潤的投機空間。然而,這也意味著風險較高。以2020年至2021年的原油價格波動為例,便能看出其中的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的特性。
- 對抗通貨膨脹:商品的價值通常不與貨幣掛鉤。如果貨幣因通脹而貶值,商品價格往往能夠保持其價值。因此,許多交易者與投資者將其作為對抗通膨的工具。
將商品納入投資或交易組合也是增加多樣化的有效方式。多樣化的組合在理論上能更好地抵禦金融交易中的風險。如果某一類資產(如股票)價格下跌,商品價格的表現可能有助於彌補損失。
可以交易哪些商品?
商品市場選擇豐富,以下是主要的商品類別:
- 金屬類:包括貴金屬(如黃金、白銀)以及工業金屬(如鐵、銅、鎳、鋰)。
- 農產品類:涵蓋可食與不可食用的產品。例如,麥子、穀物、可可、糖屬於可食商品;棉花、棕櫚油與橡膠則屬於非食用商品。
- 能源類:包括原油、汽油、天然氣、煤炭與取暖油,也涵蓋可再生能源如風能與太陽能。
- 牲畜類:涵蓋牛、豬等活體動物。
什麼因素驅動商品市場?
商品市場的價格走勢主要由供需決定。一般來說,需求越高,價格也越高;相反,需求低時,價格便會下跌。如果供應不足且需求旺盛,也會導致價格上升。
以原油市場為例:COVID-19疫情期間,原油需求低迷,產量也受到影響。然而,截至2021年10月,需求已回升,但產油國(如OPEC+)維持相對低產,以保護價格。
然而,商品價格的波動性可能比其他資產更高,因為生產相關的變數非常多。例如:
- 健康問題:牲畜市場可能因口蹄疫等健康問題受到影響。
- 收成不佳:糧食價格可能因收成狀況不佳而上漲。
- 天氣因素:如颶風可能導致墨西哥灣的天然氣基礎設施中斷。
- 全球經濟趨勢:中國與印度崛起為工業強國,也導致其他國家金屬(如鋼鐵)的供應下降。
上述因素使得商品價格難以預測,並且波動性高。因此,相較於其他資產,商品交易的風險較大。請記住:您應只在能承擔損失的前提下進行投資或交易。
商品如何進行交易?
商品通常在交易所進行買賣,就像股票一樣。事實上,現代交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與19世紀的商人交易農作物。
在平台如Markets.com,提供透過差價合約(CFDs)進行商品交易的選擇。這允許您對商品價格走勢進行投機,而無需實際持有該資產。
差價合約的特點:
- 槓桿交易:您可以僅以少部分的交易金額進行投資。
- 放大潛在收益與損失:槓桿交易可以放大您的收益,但同樣也可能擴大損失。
此外,還有商品交易型基金(ETFs)。這類基金將多種資產組合成單一籃子。一些ETF會持有其覆蓋的實體資產,例如黃金ETF可能持有一定數量的金條或金幣;另一些則以更複雜的方式模擬其所追蹤的市場。
結論
商品交易是一種多樣化與高潛力的投資方式。然而,由於其價格波動大、風險較高,投資者需要謹慎行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