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上網選擇(30天以上)

泰國上網選擇(30天以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篇簡單的分享如果即將要在泰國待超過一個月以上的網路選擇,

我使用的是泰國三大電信之一Truemove,在大城市使用的心得是速度頗快,但如果在偏僻的小島或者郊外可能訊號就會有點慢,Youtube 要降低畫質才會比較不卡。


此網卡(350泰銖,10Mbps 總流量 70GB )可以在7-11買到,但不是每間都有賣,我跑了好幾間才找到,大多店員會先給你7-10天的那種旅行用SIM卡,Tourist / Traveler 通常會比較貴,可以直接拿圖片給店員看或直接詢問要350泰銖的Prepaid卡。


插入SIM卡後,如果你有需同時使用台灣SIM卡的需求,可以先將泰國的實體SIM卡轉成eSIM後,取出泰國SIM卡再插入原本台灣的SIM卡即可。(此功能我只知道IPhone有,Andriod手機我就不知道了)


30天後待網路即將到期,在APP Store下載 TrueMove 官方APP登錄自己的手機號碼並線上加值,頁面可以加購你想要的流量方案(如圖)


raw-image


如果想要保持原本的30天350泰銖70GB流量方案,可以直接在Top up按鈕加值350泰銖,等網路到期後會自動扣款。

如果不想要維持原本的方案可自行查看APP裡面比較適合自己的流量,加值欲購買的相應的金額後,記得再次選購直到確認Balance的地方已經被扣款才表示有購買成功喔!否則網路30天的期限到了又加值到少於上一個流量方案的金額,那麼自動扣款失敗後,上網的方案就會自動採用上網計量的方式,會持續扣款帳戶餘額直到餘額不足為止。


   Balance 地方需注意有無購買方案成功

Balance 地方需注意有無購買方案成功


最後,加值的頁面如果不想選擇那些整數金額(如圖下),按"More"可自行輸入想要加值的任何金額,加值方式可以接受國際信用卡。


raw-image


這是我這次使用的上網方式,之前我有使用過AIS的電信公司,方法也是一樣,先去便利商店買SIM卡後,再下載官方APP線上加值,不過這個月有看到其他人分享AIS二月開始要實名認證,我自己還尚未試過,所以不知道是否所實,再請有試過的人分享了。


我買的 TrueMove 的這款網路速度 10Mbps 與 70GB 流量,我認為比較適合非網路成癮族群或者不是網路工作者(因為視訊、通話這網速有點卡),我通常使用網路大多是晚上要睡覺的前幾小時才會看些耗流量的影片,日常使用大多只是簡單回覆訊息傳照片與Google map 而已,這樣使用量一個月 70GB 非常夠用還能剩一半以上,網速在曼谷使用不卡頓,但出了郊外看 YouTube 沒有調低畫質使用下偶爾有點卡頓,尤其如果要去小島的地方(不過通常偏僻小島的地方即使用其他電信也不快就是了),給在觀望的人參考。


分享完畢,如果有更棒的方式也歡迎留言 : )









avatar-img
Intern Human 的沙龍
142會員
111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ntern Huma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 羅伯特.薛弗德的每本著作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會不斷的提及與強調幾個貫穿整本書的名詞,開始前我先介紹幾個書中常見的名詞,首先是書中最主要的,如何運用「第11項元素」以及向「內在執行長」發出求助信。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堂財務課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的觀點,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是這麼說的:「祝福所有你樂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人事物。」雖然當時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分享關於錢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很羨慕一個人的經濟狀態,例如對方可能坐擁豪宅、豪車等等,不論對方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經濟處境,你認同與否都祝福對方。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短片,關於一位老奶奶分享自己活了95歲的生命洞見。 當靈性自我探索來到一個階段,或許你也會漸漸感知到每個人就如同一顆鑽石的其中一面切面,看似是分離的,但以遠觀視角來看,仍舊是同一顆鑽石。
作者 羅伯特.薛弗德的每本著作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會不斷的提及與強調幾個貫穿整本書的名詞,開始前我先介紹幾個書中常見的名詞,首先是書中最主要的,如何運用「第11項元素」以及向「內在執行長」發出求助信。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堂財務課中聽到一位老師分享的觀點,當時老師在課堂上是這麼說的:「祝福所有你樂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人事物。」雖然當時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分享關於錢財,他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很羨慕一個人的經濟狀態,例如對方可能坐擁豪宅、豪車等等,不論對方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經濟處境,你認同與否都祝福對方。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短片,關於一位老奶奶分享自己活了95歲的生命洞見。 當靈性自我探索來到一個階段,或許你也會漸漸感知到每個人就如同一顆鑽石的其中一面切面,看似是分離的,但以遠觀視角來看,仍舊是同一顆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