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盯著電腦螢幕,K 棒一路往下插。
手心冒汗,手機「叮」的一聲跳出通知:資金歸零。
那一刻,就像被狠狠打了一記耳光。腦子裡只剩下一個念頭——「再補一次,這次一定能翻回來……」
結果呢?再一次爆倉。短短幾天,我就燒掉了 30–50 萬的積蓄。
大概只有 1% 的人能靠虛擬貨幣致富,而剩下的 99%,多半只是被市場收割。我,就是那 99% 之一。那段時間,我整夜失眠、心慌不安,只想著「如何翻倍賺回來」。直到最後,我才驚覺:我不是在投資,而是在賭博。
血淚三階段
① 貪心的起手式
看到別人槓桿翻倍獲利,我心癢難耐。「我應該也可以吧?」結果一開始真的小贏,錯覺讓我以為自己是高手。
賺快錢的快感,會麻痺理智。
② 失控的深淵
有了甜頭,我忍不住加大槓桿。「這次一定能贏!」但市場偏偏反著走,一張張單子被強平,錢被硬生生抽走。我不甘心,一次次補倉、一次次刷卡買幣,結果只是越陷越深。
補倉不是勇敢,而是自掘墳墓。
③ 最後的後果
存款逐漸被掏空,心理壓力壓得我快喘不過氣。直到那一刻我才醒悟:
不是我在賺錢,而是市場偶爾施捨給我一點甜頭。
我後來怎麼做?
冷靜下來後,我開始研究「合約網格機器人」。回頭看,當年的自己沒有任何策略,只是被情緒推著走。市場早就有工具能幫忙自動跑網格,卻偏要自己硬扛。這些錢,全都是昂貴的學費。
現在更幸運的是,AI 工具已經能輔助判斷,讓操作不再只是「憑感覺」。我選擇的是 合約網格,因為:
- 不用 24 小時守盤
- 本金可以少、槓桿可以低
- 25U 就能試水溫
- 能比較穩定地收割波動,而不是孤注一擲
相比「孤注一擲式的合約」,這才是一種能長久呼吸的方法。它雖然比現貨網格風險高,但至少不會像手動合約那樣,一夜之間全軍覆沒。
給新手的三個建議
- 沒有本事,就別亂碰全倉合約。
- 想體驗市場波動,可以先用小錢跑網格。
- 每天看著帳戶慢慢增加,比「爆倉歸零」舒服一萬倍。
結語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把自己燒掉的 50 萬,當成種下的樹,希望後人能涼快一點。
💬 你有爆倉的經驗嗎?或是你正在猶豫要不要碰合約?留言分享一下,也許能救到下一個人。
- 延伸閱讀:
👉 上班也能賺!從爆倉到躺賺,我用機器人 8 天自動收益 11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