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1001
芭樂醬應用:芭樂數背包
數背包=番「薯」+「杯」子+麵「包」
相關連結:芭樂醬
分割6份滾圓靜置後,擀每個麵團成約手掌大小的牛舌餅狀,於中央位置擺放塑成長條的地瓜乳酪餡,確實封口。封口朝下輕壓麵團再次成牛舌餅狀,於中央直向切兩刀,保留頭尾不切斷。扭轉麵條三圈,固定前端於工作台上,後端繞過前端後往下收口。
晚間偶爾有之的輕雜談時間。
接續「法國2號球」一文中提到的系統和目標的對話。以做麵包這件事為例。一年前多前受孩子鼓舞,滿載信心與勇氣,開始全心投入製作和販售麵包,於是積極從家人、鄰里、熟識朋友之間建築自己與麵包的關係連結。
藉由他們口耳相傳的推波助瀾,逐漸從每周一日到最多約有一半以上的天數,皆忙碌於完成訂單上的麵包品項。那時候的時光,雖然偶爾為了趕單而晨起,但心情是雀躍歡喜的。受到肯定的心促使自己願意為正在做的事情繼續付出、投入、不問背後積累的金錢與時間成本。
隨著時間更迭,初始值因過熱開始走樣。一心執著於,做的麵包就是要販售,堅持品質的同時,也強調跟著季節飲食,經常運用當季蔬果,變化各種不同類型的麵包。然,勞心勞力之餘,受歡迎程度與販售結果都不若預期,最後過熱走樣的初始值已經偏離正軌,從做的好賣的好,走板成,做不好也賣不好。
與女兒的至今回想。
如今自己不再執著,做的好雖然無人購買,但從做的好中浸潤於心的喜悅,鼓動了染白的雙手,齧合腦中以晝為夜以夜繼日不停運轉的烘焙主意。如此的心情與念頭轉變,來自,不投注於目標,是更朝系統方向適時適當調整。持續修正初始值,順其自然,自然會接納變得更廣大的自己。初始值也能常保溫熱平穩狀態,竭力鞏固它的原始設定。
女兒也盡力以方法重於目標,反轉原有固化的思考模式,雙腳踩著幾經試鍊,穩固不倚的步伐,前一步抵住後一步,持續朝前,直至抵達目的地。
正如芭樂數背包,數著數著,數到最後,總算達成它終究要成為盤中包的使命。
雖嚐不出芭樂味,憑藉它的𡚒力,少了加糖的步驟,微淡的甜,柔和綿軟的組織質地,結合滑潤又帶丁丁點點顆粒的番薯奶酪餡,似甜點又是麵包的食感,歸類它於何處,隨時隨地都可以是它的容身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