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習日記|DAY 2:當學習與 AI 同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對我來說,AI 是一種「數位分身」

對我來說,AI 是一種「數位分身」

給正在觀看的你

在科技軟體業或從事產品設計的你,是不是也正在讚嘆 AI 好好用與擔憂他會搶走自己工作之間遊走呢? 我有一陣子也在這個狀態內,不過隨著時間過去,我變得比較能平靜看待了。

有 AI 前的開發節奏容易被低級問題打斷

React 的學習還在很前面的階段,但是我已經處在腦袋要冒煙的狀態了 😂

過去要 debug 很花時間,有可能找一整天都沒有結果,有時候不是不會寫,只是眼睛不好或是手抖⋯


我自認在 programming 方面並不具有天賦,頂多就是能夠依樣畫葫蘆,跟隨前人給的範例一步一步刻出來,所以當遇到問題,彈性的解決手法變成我最無法使出的,但這往往也是一個開發者必備的能力。

但是現在透過 AI 的話,可以快速幫你發現盲點,不管最新進度寫到哪裡,他都可以給你不錯的改善建議。

甚至是某個判斷式少一個等號,原本需要花相當多人力解決的智障問題,現在有機會把 debug 的時間省下來了。

過去在乙方公司當 UI/UX,出設計稿之外還要自己切版,我曾經上午要修理一個壞掉的畫面,找到中午要吃飯了都沒測到問題在哪,

結果下午發現我只是變數打錯一個字母。

當下真的想一拳把電腦打爆,還我吃便當的胃口啊啊啊!!

因為這不是我不懂怎麼寫,而是因為人的專注限制而出現的問題…(牽拖?)

現在有了AI,可以整個幫你掃過一遍,然後揪出低級錯誤、或針對矛盾的地方給出修正建議,我認為這是是初學者、精神不濟者、耐心低落者最佳良藥。

給大家看一個充滿錯誤(低級到令人髮指)的檢查報告:

不同的模型會給你不同風格的回覆方式,Cursor 裡面的 GPT-5 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你哪裡錯了;我自己買會員的 ChatGPT 則是會再多給我一點情緒價值。

不同的模型會給你不同風格的回覆方式,Cursor 裡面的 GPT-5 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你哪裡錯了;我自己買會員的 ChatGPT 則是會再多給我一點情緒價值。


AI 不僅是益友也是良師

回到手上的 React 學習進度。

有次我被教材轟炸完,疲憊的問 ChatGPT:「雖然教學範例我都能 step by step 照刻出來,可是面對全新的題目就腦筋一片空白⋯」

他給了我一個非常基本、但也是我忽略已久的做法:

下次你想實作功能時,照這樣寫在筆記裡:
1️⃣ 我想做的功能是:_____
2️⃣ 需要哪些狀態或變數?
3️⃣ 哪些事件會觸發變化?
4️⃣ 哪些部分要重複使用(抽成函式或元件)?
5️⃣ 整體流程順序是?

他要我開始打程式碼之前先好好把整個運作流程想清楚。

我突然發現這跟做平面設計時一樣:動筆之前要先搜集資料、調查 Target audience 性質,畫好草圖之後再進 Photoshop,是一樣的道理。

於是我開始在敲鍵盤之前先把大概的流程和需要的語法寫下來

於是我開始在敲鍵盤之前先把大概的流程和需要的語法寫下來

嘗試過後發現他教我的心法還挺實用的。

在紙上構思可以讓思緒較為清楚,對接下來要打的程式嗎更知其所以然。當然,如果在編輯器開著 AI ,他常常會猜中下一句你要打什麼而提早幫你寫出來,這很方便,但對初學者而言反而會減少一點練習機會就是了。

學習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AI 免除掉從頭手刻程式碼的必要性,這表示以往建立基礎架構、重複 build 元件的工作已經從前端工程消失,所以只會花時間埋頭苦幹做著同樣事情的人員的存在必要性可能會被質疑。

在 AI 輔助下,或許開發者並不需要背出精確的程式碼,而是要清楚每個語法的邏輯、要應用在什麼情境及解決什麼問題,擁有架構完整 flow 的能力,不是單純的輸出你的時間與勞力就能夠有價值。

這是我認為將來的初階開發者會面臨的挑戰,或從另一方面看,是機會點吧。(設計師也是,把敲鍵盤改成拿畫筆或滑鼠一樣可套用)

對於我們在學習的人來說呢?

使用 AI 可以省下翻閱筆記本與背誦的「輸入」時間,專心的「產出」。

如果遇到小疑問,可以快速發問獲得解答;省下的腦力,用在需要深入思考的「大問題」。

雖然每次想到這個都有相見恨晚之感,但我認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挑戰,知識來得快速的反面就是思考變得稀少,不經查證就盲目全信的狀況也會隨之增多,這是學習者不得不留意的吧。

但我還是認為,現在正是學習的絕佳時刻,有一個 24 不停歇、隨問隨答的助手,知識搜集、重組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打破了時空壁壘與體力限制,更有機會精確的把握我們要的答案。

有在持續學習,至少比永遠待在原地好,所以何必擔心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元的 UX 職涯探索日記
0會員
8內容數
數位工具活用術|介面設計與使用者研究|轉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