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成功,成癮就好,不用自宮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由於最近稍微休息了一陣子(其實就是「懶癌」發作的很嚴重…),所以決定再把之前看的《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怎样逼自己成为一个上进的人》拿來激勵自己一下。不得不說,羅振宇在這個領域(到底是哪個領域?…)的認知深度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在這個爭奪注意力的時代,一支30分鐘的影片全場沒有冷場,全程都是有料的內容,真的是非常高難度的演出,所以今天真的是拿來借花獻佛,給大家聊聊裡面的精華,以及我自己的觀點。
許多人都聽過這個金句:「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但他就和許多人一樣,一般的鬧鐘只是提醒他,按停後就繼續睡,根本沒用,直到他換成一個會跑來跑去的鬧鐘,才真的能把他完全弄醒。郎朗這個極負盛名的鋼琴家被逼出來的過程,和其他鋼琴家差異都不大。那些你見過的「成功人士」,自制力也沒有比別人好,完全都是被逼出來的。
扣掉這些很反人性,很極端的例子,回到現實。我們也都是想上進的人,但自制力也跟其他人沒什麼兩樣,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持續成長,比別人突出,比別人優秀呢?他提出的答案就是「如讓人上癮的遊戲那樣,設計讓你上癮的環境」。

「上癮」是被”設計”出來的

他是這麼說的:「人生那些上癮的事,一開始其實都不見得是舒服的,甚至都是反人性的」。細數以前讓我們大家愛不釋手的那些遊戲,一開始誰不是笨手笨腳,像《明日邊界》那樣一直死掉再重來?這樣子的過程,明明認知負擔也是很大,回饋也不全然都是正面的,為什麼就能讓我們玩家無法自拔呢?
現在,大家手機上的遊戲,哪一個不是精心設計過,就是要你上癮的作品呢?而且這個「精心設計」的背後,是多少高知識高專業的人才,聚在一起,不斷的討論及修整出來的產品。面對這麼強大的團隊,我更是刻意要求自己不去玩那些東西,即便我自己就是遊戲開發人員,我也是不敵這麼強大的上癮設計而沈迷下去(連《記帳城市》這種東西我都會沈迷下去)。
所以遊戲上癮真的不是你不好,你沒有自制力,你意志不堅…別怪自己,不是你的錯。只是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大群設計你的專家。
影片中歸納出讓人上癮的設計,要有4個要素:
  1. 強影響力的環境
  2. 把你綁架到前線
  3. 不確定的反饋
  4. 綿密不斷的台階
1,3,4確實是遊戲設計理論提到的,而2是利用了人性愛面子的底層需求。

強影響力的環境

首先,要有環境。要有能被提醒,被比較的環境。而且,環境的影響力遠超過你我的想像。
「孟母三遷」說明了我們東方社會(中國,台灣,日本,韓國等)我們不太缺這種環境,不像西方社會強調的自由發展那麼極端,低於貧窮線的可能是個文肓,富可敵國的通常是跨國企業家。但為何我們大家距離「成功」那麼遠呢?環境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若你所在的環境壓力不夠大,”逼迫”力不夠大,你就不會有所成長。換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你要「跳出你的舒適圈」。”逼迫”這個詞不單純只指工作上的負擔而已,而是人力資源及文化的差別。當你身處一個成長力道強勁的環境,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可謂是臥虎藏龍,每個能人異士都有你想不到的能力;整個工作的步調是那種全速前進,沒有保留的要求品質及效率;整個企業的文化是強調「向專家取經」,「知識要共享」及「看成果說話」的。在這種環境下,你真的會有一種窒氣式的逼迫感,你只要有一天沒什麼成長的感覺,你就會覺得是在退步。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周遊列國”,常換工作的,所以也許我們沒辦法那麼清楚的”比較”出來,自己所屬的環境是不是那麼有影響力的,羅胖這邊提供了2個「指數」給我們當工具,很有趣,也很實用。

「傻瓜指數」:越低越好

「傻瓜指數」很有趣,就是「距離你上次覺得自己是個傻瓜的天數」。
在軟體界有一個很類似的判斷方法,就是「若你覺得自己以前寫的程式很渣,就是你有進步」。觀念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是,這個指數的單位是「天數」。反應是很強烈,很快速的。當你開始覺得自己”總算”不像是個傻瓜的時候,原來就是你的”進步”力道在衰退的時候。
他在影片中提到:「若你覺得這一生你都沒有覺得自己像個傻瓜,那這個指數就是你的歲數。」
這是多恐怖的一句推論啊!想想看,若你從小到大的環境,都沒有讓你覺得自己需要改變,需要進步,那不就代表都是別人在配合你,都是環境在配合你?就好像在貧民窟裡,你身邊的人三餐都有問題,知識沒有你高,沒有道德可言。你沒有問題,但鏡頭拉遠來看的話,你就會發現這就是最恐怖的問題!

「朋友指數」:有持續成長最好

「朋友指數」很簡單,就是你認為是「優秀」的「新朋友」累積數。但這個指數的意涵及深度比它的定義要奧妙很多。
「優秀」和「新朋友」是你自己定義的,但若能讓你覺得對方是優秀的,那很好。你本來只認識這一小區塊的朋友,然後又認識了新一個區塊的朋友,那也很好。它的絕妙之處在哪兒呢?當你身邊有一個優秀的朋友,你跟他相處久了,你會學習到不少他的優點,你就不會再覺得他有一開始那麼優秀了,這個指數就會停滯,但這個環境若能讓你再認識到另一個優秀的朋友,基本上就是比你現在的朋友更優秀(或是優秀的地方不同),你又會再從他身上學習優點,變得更優秀,這個指數可以再加一。可想而知,這個指數要增加可完全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若這個指數能一直上升,就是代表你身邊不但都是人才,去哪兒都有人才,最重要的這個環境會不斷「進口」新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你都還能夠跟他們成為朋友,想想看,這種堆疊出來的進步力量有多巨大呀!

限制:其實是必要的

人的本性喜歡自由,討厭被約束被管制,結果很有意思的是,我們賴以維生,養家活口的那些職能,哪一個不是在約束,管制,被要求的狀況下培養訓練出來的?到頭來,我們還得對那樣的過去脫帽致敬。他有一個經驗也是我點頭如搗蒜的,過去坐飛機,坐高鐵,沒網路的時候,許多人趁那個時間好好休息,好好看本書,好好思考未來,那塊難得的連續時間,不但很珍貴,產值也很驚人。結果現在高鐵和飛機上都有網路了,反而讓我們大家失去了「離線」的環境。仔細精算的話,你會發現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把你綁架到前線

第二是要被“綁架”,也就是要把自己推到最前線。
在台上,他話鋒一轉,突然問了個問題:為什麼一個企業要做「品牌」?很有趣的是,很多人看到的答案只是「為了賣更多的產品出去」而已,看得深一點的會說「為了樹立企業的形象」(最終當然還是為了賣更多產品出去)。他告訴我們更深處,更重要的一個答案,是來自於《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提到的:做「品牌」的目的,是要讓這個企業被消費者”綁架”,以最低廉的成本,最嚴格的標準監督自己,從而達到從根本上的品質提升。
他順便以自己「每天早上60秒」的節目當作例子,「每天早上60秒」很容易嗎?第一天很容易,只有5個人聽。到第一個禮拜就很嚇人了,有幾百個人聽。到第三個月的時候,他簡直是到達崩潰的邊緣,每天都得跟「放棄它」的念頭大戰三百回合。但是一到後台去看,聽眾已經達到好幾萬人,到今天已經有1200萬個用戶在等著下一個60秒語音節目。這”綁架”的力道之大,使得他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放棄了,只能要求自己去突破阻礙,繼續下去。
所以“綁架”這件事,其實跟讓你”上癮”並沒有直接關係,它重要的原因是讓我們「停下來的可能越小越好」。

不確定的反饋

第三是「反饋」,是上癮的根本原因。
很容易理解,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被「反饋」餵養長大的。這裡的「反饋」並不是那種有好結果就表揚,壞結果就斥責的那種反饋,那是訓練小狗的方法。我們會上癮的反饋恰恰相反,我們特愛那種「不確定的反饋」。這真的是遊戲設計的理論沒錯:
純自然機率的遊戲沒有「遊戲性」可言,完全沒有機率設計的遊戲就沒有「驚喜」可言,最容易上癮的遊戲就是那種讓玩家「掌握到某個程度的機率」的遊戲。
即便是規則明確的運動賽事,尤其是那種多人球類遊戲,你花了大把的時間訓練技巧和體能,你的隊友也是,大家都這麼努力,卻不代表你們100%就能得到冠軍。你有技巧有體能,你確實掌握了一定比例的勝算,但又不是全部,也就是因為這樣,大家才這麼愛看比賽。
「反饋」的效果也反應在創業者身上。許多創業者都是從受薪的工作環境中跳出去的,但再回來安份的領一份死薪水到退休的就不多了。多半也都是因為這些創業者,被市場給予反差極大,不確定性極高的反饋給迷住了。若是他們在創業的過程,嘗過那種遠超過死薪水的回饋,掌握到某種程度的市場脈絡,他就很容易會對創業這件事有「上癮」的感覺。反過來看,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多數還是會有一個「穩定比較好」的觀念,但同時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要能夠”上進”,其實本質上是有點衝突的。所以真正要能夠造就財富自由的道路,就是那些不確定性極高的路,只是看我們大家敢不敢走,能走多遠而已。

綿密不斷的台階

第四是難度適中,綿密不斷的「台階」,這確實也是和遊戲設計理論中「適當的難度設計」高度重疊的。
為了能夠讓玩家深陷其中而不自拔,我們得設定一小段又一小段的階段任務,讓玩家可以去挑戰,從中獲得即時且明確的反饋。「咦?不是要不明確的反饋嗎?」這和第三點表面上是有點衝突,但我們要知道重要的差異:「一小段」。
整個遊戲最終的結局或成果,必須是不確定的,而且要按照前一點所述,要讓玩家有某種程度的掌握。但我們設計出來那個「一小段」的反饋,卻是要極其明確的,因為那是成癮設計的「主要推動力」。有點像拼圖一樣,透過一小段一小段的攻克,讓玩家知道他有越來越多的「掌握度」,他就會越來越沈迷其中,他會想知道:「我還可以變得多強?還可以變成什麼樣子?還有什麼是我能取得的?」。要知道,現在的遊戲為什麼要設計那麼多的要素,要挖出那麼深的深度,就是為了要讓玩家能一玩再玩,要讓他感覺他對這個「高度不確定」的遊戲,擁有越來越多「高度確定性」的反饋,這就是有效的深度設計。這裡特別說明一下,這裡的反饋,不一定是指「正向」的反饋,只要是「明確」的反饋就可以。我們玩遊戲不是也一樣嗎?都會贏的遊戲,不見得比較好玩,有挑戰性的遊戲才好玩。

成癮→成就→成功

大家看到這裡,其實應該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這就是那些「養成習慣」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要成功要有哪些習慣,要做些什麼。而大部分的人都還沒成功(包括我自己…)也就是因為沒走完這個流程。我常拿來舉例的《控制狂又怎樣》就是一個全程走完的例子,書中卡爾登對自己下過這樣的評語:「給自己的行事曆上留下空白,就會招致惡魔」。我們是想上進,但同時也很辛苦。我們所處的時代,真的又太多好玩的東西了。好玩的遊戲就不說了,還有許多好電影要看,好劇要追,好的書要啃,好的小說要跟。而這些東西的背後,都是高度專業的團隊,他們都是要來瓦解我們自制力的高手。但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極其友好的時代,不論我們想學任何東西,沒有上網搜不到的資料可以讀,沒有上網找不到的教學影片可以看,沒有上網尋不著的同好社群可以加入,就只是你要不要學的問題而已。透過意志力的自律絕對是行不通的,市面上已有不少書籍也都證實了,在說明要用科學的方法去養成你想要的習慣,戒除你不想要的習慣。大家的方法雖會有些出入,但大方向我想是不變的:
能成為一個「習慣」,就不是兩、三天能戒掉的。你唯一能做的是讓自己對另一件事達到上癮的程度,才能變成新的習慣去取代它。
若能投注心力去設計出那個容易上癮的環境,讓自己上癮了(不管是你自律做到的還是被強迫的,都是好方法),你必然會取得「成就」,就像現在很多遊戲都會設計這種要素,給你「綿密不斷的台階」,當你取得的成就夠多的時候,你自己都會知道距離你想要的「成功」就不遠了。
在節目的最後,提到《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匹狼》的故事。在我這個遊戲設計者聽來,這本身甚至都像一個遊戲。就像「三國」類型的遊戲,你投注心力在不同的領袖上,最終你就會變成那個領袖,歷史就會給你”適合”那個領袖的評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63Content count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有同事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需要在早會上來倡導「正向心態」嗎?許多同事都會口耳相傳:「老闆不喜歡消極心態及報怨言論,你的發言一定要表現的非常積極及正向。」在上行下效的影響下,連同事都覺得當組內有報怨的聲音出來的時候,他似乎應該要”管理”一下這個狀況…
    「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具像化一點來說的話,就是「對”努力”的價值認同到什麼程度?」的心態。但我今天想說的是比較「實務」面的主題,也是我「過不去」的那些問題…
    以「分享」為主的文化,不但是部門的重點文化之一,更是「溝通」的一道很好的潤滑劑。良性的分享,就會讓彼此的關係融洽的像街坊鄰居一樣,我跟你借一根蔥,你跟我借一下油,你跟我說說資料庫程式設計的難處,我跟你聊聊遊戲設計上優化的痛苦。若大家就像一家人那樣能隨意聊聊,哪有什麼”溝通”的問題呢?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這類的新聞最近出現的蠻多的,像是Automattic員工上千人,股價估計30億,但全公司都是遠距工作,或是唐鳳談「在家工作」的企業微型化模式。許多遠距工作的服務及工具也業績爆棚,股價爆漲。之所以讓我感觸很深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工作很美好很自由(想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是),而是…
    前幾年,我常宣導一個觀念:「在工作按時完成的前提下,我不強求各位加班。你們有權利去選擇你們下班後的生活。公司有資源給你們,來加班看職務相關的資料,不管是技術文件或是語言學習,公司都願意付你們加班費,希望你們多利用公司這樣的資源,讓自己的職能有所成長,學到的都是你們的」。 當然,大家的選擇就很明確…
    問了問身邊的同事:「把你的Java Code改成用C的源碼風格呈現的話,你會因此就難以理解同一份程式嗎?」,或是反過來:「若同事的源碼和你的Domain完全不同,但和你的源碼風格一致,你會因此覺得這份源碼比較容易理解嗎?」 我真的都得到肯定的答案,雖然有點難以理解…
    今天有同事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需要在早會上來倡導「正向心態」嗎?許多同事都會口耳相傳:「老闆不喜歡消極心態及報怨言論,你的發言一定要表現的非常積極及正向。」在上行下效的影響下,連同事都覺得當組內有報怨的聲音出來的時候,他似乎應該要”管理”一下這個狀況…
    「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具像化一點來說的話,就是「對”努力”的價值認同到什麼程度?」的心態。但我今天想說的是比較「實務」面的主題,也是我「過不去」的那些問題…
    以「分享」為主的文化,不但是部門的重點文化之一,更是「溝通」的一道很好的潤滑劑。良性的分享,就會讓彼此的關係融洽的像街坊鄰居一樣,我跟你借一根蔥,你跟我借一下油,你跟我說說資料庫程式設計的難處,我跟你聊聊遊戲設計上優化的痛苦。若大家就像一家人那樣能隨意聊聊,哪有什麼”溝通”的問題呢?
    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這類的新聞最近出現的蠻多的,像是Automattic員工上千人,股價估計30億,但全公司都是遠距工作,或是唐鳳談「在家工作」的企業微型化模式。許多遠距工作的服務及工具也業績爆棚,股價爆漲。之所以讓我感觸很深的原因,不是因為遠距工作很美好很自由(想像是這樣,但實際上不是),而是…
    前幾年,我常宣導一個觀念:「在工作按時完成的前提下,我不強求各位加班。你們有權利去選擇你們下班後的生活。公司有資源給你們,來加班看職務相關的資料,不管是技術文件或是語言學習,公司都願意付你們加班費,希望你們多利用公司這樣的資源,讓自己的職能有所成長,學到的都是你們的」。 當然,大家的選擇就很明確…
    問了問身邊的同事:「把你的Java Code改成用C的源碼風格呈現的話,你會因此就難以理解同一份程式嗎?」,或是反過來:「若同事的源碼和你的Domain完全不同,但和你的源碼風格一致,你會因此覺得這份源碼比較容易理解嗎?」 我真的都得到肯定的答案,雖然有點難以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找出自己「最好的自己」同時也要認識自己的「反自我」
    Thumbnail
              看到別人臉書按讚數成千上萬,難免會產生羨慕的感覺。為何他們可以?自己卻不行?從簡化的方向去回答,那是因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多,還沒能跨越成功的門檻。因此,回顧自己所做過的事情,有沒有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前進?例如想要減肥,卻每天買鹹酥雞來吃;想要寫文章,卻
    Thumbnail
    現今各式的網路與自媒體平台逐漸興起,每個人被世界看見的機會大大增加,又或者說一些個人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或言論,都被迫在大眾面前公開,因此不管是企業員工、自由接案者、或是網路創業者,都應該做好個人品牌經營,維護並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以及找到明確的個人定位,把自己當作產品一樣行銷出去,提供價值給你的觀眾
    Thumbnail
    社群網站、手機和其他會讓人「成癮」的事物一樣,能巧妙操控你我的「大腦回饋系統」。在過往,多巴胺是在我們完成一項工作或任務時大腦分泌的獎賞,讓我們感到愉快,但是現在不管是把未讀訊息讀完、被人按讚、收到一則私訊,或是在遊戲裡破關,都會引發多巴胺分泌,所以我們都難以抵抗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事物的魅力
    Thumbnail
    你是否對於某個理念非常認同? 例如極簡生活、減緩快時尚、不塑生活、正念飲食、活在當下、工作即生活、生命的目的是體驗、唯一的宗教就是愛等等。 或是曾經受惠於某項知識,希望讓其他人也能知道進而體會你曾經....
    Thumbnail
    我每餐都過水了,為什麼還是胖? 我都不吃澱粉了,為什麼還是胖? 好不容易減下來5公斤,怎麼很快又胖回來? 我每天都去健身房踩飛輪,為什麼還是胖? 我真的吃很多嗎,到底多了多少? 布姊「一對一找出致胖因子」諮詢內容 那諮詢內容,都是一樣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因為你...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找出自己「最好的自己」同時也要認識自己的「反自我」
    Thumbnail
              看到別人臉書按讚數成千上萬,難免會產生羨慕的感覺。為何他們可以?自己卻不行?從簡化的方向去回答,那是因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多,還沒能跨越成功的門檻。因此,回顧自己所做過的事情,有沒有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前進?例如想要減肥,卻每天買鹹酥雞來吃;想要寫文章,卻
    Thumbnail
    現今各式的網路與自媒體平台逐漸興起,每個人被世界看見的機會大大增加,又或者說一些個人在網路上留下的資訊或言論,都被迫在大眾面前公開,因此不管是企業員工、自由接案者、或是網路創業者,都應該做好個人品牌經營,維護並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以及找到明確的個人定位,把自己當作產品一樣行銷出去,提供價值給你的觀眾
    Thumbnail
    社群網站、手機和其他會讓人「成癮」的事物一樣,能巧妙操控你我的「大腦回饋系統」。在過往,多巴胺是在我們完成一項工作或任務時大腦分泌的獎賞,讓我們感到愉快,但是現在不管是把未讀訊息讀完、被人按讚、收到一則私訊,或是在遊戲裡破關,都會引發多巴胺分泌,所以我們都難以抵抗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事物的魅力
    Thumbnail
    你是否對於某個理念非常認同? 例如極簡生活、減緩快時尚、不塑生活、正念飲食、活在當下、工作即生活、生命的目的是體驗、唯一的宗教就是愛等等。 或是曾經受惠於某項知識,希望讓其他人也能知道進而體會你曾經....
    Thumbnail
    我每餐都過水了,為什麼還是胖? 我都不吃澱粉了,為什麼還是胖? 好不容易減下來5公斤,怎麼很快又胖回來? 我每天都去健身房踩飛輪,為什麼還是胖? 我真的吃很多嗎,到底多了多少? 布姊「一對一找出致胖因子」諮詢內容 那諮詢內容,都是一樣的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因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