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 X Giloo|《戈巴契夫,幸會》:「我們努力過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一個全世界幾乎都認得的名字,一位獲得同胞兩極評價的往日領袖,如今已是年近九旬的老者。在德國導演韋納・荷索與英國製片人安德烈・辛格合作的紀錄片《戈巴契夫,幸會》裡面,荷索熱切真誠地向戈巴契夫提問,這位老政治家在鏡頭前緩慢、冷靜、清晰地發言,不斷展現優雅風範與氣度,幾乎從訪談的開端,就輕鬆拉近他與發問者及觀眾的距離。
除了一對一訪問,《戈巴契夫,幸會》也簡單介紹這位政治人物的崛起過程、剪輯進許多珍貴畫面,突顯戈巴契夫早年的活力,包括下鄉探訪、出國參訪學習、解決國內農業問題、與歐洲友好、推動「重建」與「開放」政策等等。荷索無疑是佩服、崇拜戈巴契夫的,他熱情表達德國人對戈巴契夫的喜愛與感謝,不論是與美國總統雷根共同結束冷戰、降低核武威脅、推倒鐵幕、或是促成兩德統一,都是難能可貴的成就。荷索呈現的是這個人當年如何盡全力影響了整個時代,一個荷索生長於其中的年代。
在荷索眼中,戈巴契夫是個未能成功的理想主義者。戈巴契夫農村童年的困苦掙扎,讓他很理解基層階級工作與生存的種種辛苦。他的理想與實際作為,可以總結成「為了讓人們活得更好」,不論是解決農產問題、化解核武危機、社會主義思想等等,都指向同一個目標。他希望建立民主、落實社會主義的蘇聯,願意與外界對話與妥協,結果卻是造成蘇聯瓦解、自己的政治生命也結束,還被不少俄國同胞視為叛徒。
當年那些理想,終究撞上了現實的高牆。荷索並未提出太多尖銳議題,也沒有針對戈巴契夫不夠深入的回應再做進逼與質疑,可是有些未說的話,反而產生最銳利、最難忽視的效果,像房間裡的大象那樣無可迴避,例如普丁、川普、與當前國際局勢。尤其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丁,越是不講他的名字,他的存在感越強烈,當戈巴契夫後悔沒能讓國家建立更民主的制度之時,那頭大象不僅跟大家待在房間,還四處踩踏嘶吼。片中普丁的畫面僅出現一次,是在戈巴契夫妻子的葬禮上,簡單一個畫面,就提醒了俄羅斯這些年來的改變,也抹上更深一層遺憾。
戈巴契夫身為一位曾為了大局而妥協退讓的長輩,看著總是不忘展現強勢性格與精準槍法的後輩普丁,是什麼樣的感覺?當年戈巴契夫的民主理想,擺在今日的俄羅斯,似乎不太搭配,畢竟掌權超過二十年的普丁,在三、四年前的民眾支持度都還相當高,直到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才降到歷年新低。我想到《星光雲寂》裡面,茱麗葉.畢諾許飾演的資深演員,如何冷眼觀察克蘿伊.摩蕾茲飾演的新一代當紅女星,那種眼看後浪推前浪、彼此又存著深刻歧見的無力感,令人感嘆過了巔峰的人生,那一路蕭瑟是多麼孤寂。
從《戈巴契夫,幸會》站立的角度觀看戈巴契夫,確實感覺得到他屬於某個消逝的年代,現在的世界早已變了樣,而他的蘇聯夢更是永遠回不去了。他像是一個失去國家的人,看得出他仍掛心、氣憤、遺憾,但另一方面,也因有生之年內那個理想不可能實現,而被迫灑脫。
談盡一生功過之後,《戈巴契夫,幸會》的最後段,重心擺在戈巴契夫與愛妻雷莎的深厚情感。他倆從學生時代就相識,雷莎是他最忠誠的知己與伴侶,永遠堅定地支持他,然而 1999 年雷莎因為白血病去世,他哀傷地說雷莎去世的那天他也死了。
一位曾撼動世界的男人,如今已過了二十年孤獨的日子,並看著祖國政治的走向離他的理想越來越遠。其中難以言喻的哀傷,令這部相談甚歡的紀錄片充滿傷感,每段話語與建言都背負了以古鑑今的責任,也彷彿是戈巴契夫用盡全力的最後一擊。但對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老翁而言,他雖有遺憾,卻也無從後悔,正如他引用的一句墓誌銘:「我們努力過了。」
片末,戈巴契夫吟誦俄國詩人 Mikhail Lermontov 的作品〈我獨自上路〉,其中一段特別苦樂並陳:
「我對未來不抱希望,
對過去亦無悔意,
自由平靜心之所繫,
只願沉睡休憩。」
面對宏大的歷史長流,再了不起的人能做的仍是極為有限。在那個天時地利人和的關鍵時刻,由於幾位領袖的決定,人類有幸暫時解除冷戰與核武危機,但未來卻是永無止盡的無限賽局,所有改革與進步都是不進則退,所有和平只不過是下一場戰爭的鋪陳。每一代有自己的責任及課題,上一代的時間已經到了尾聲,無仗可打也再無戰友,面對無可避免的大限,終究只能獨自上路。
全文劇照提供:Giloo 紀實影音
《戈巴契夫,幸會》是 Giloo 紀實影音【2019 金馬許願池】單元影片之一,線上熱映中,請點我前往觀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親愛的釀朋友:2020 年來到尾聲,今年的《釀電影》完成好多新企劃,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你知道,今年除了我們的雜誌重現江湖之外(下一本已經要送印了!)我們還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單元:【電影釀的酒】Podcast 系列嗎?從今年五月開始,每個月一檔的【電影釀的酒】,只有訂閱會員可以收聽完整版⋯⋯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過去這三週,在劇中飾演「學妹」劉芸香的李玲葦與飾演「學姊」方芮欣的韓寧,在《釀電影》寫給彼此六封信,從一起參與、孵化《返校》影集的心情,聊到藝術與生活的感觸,更介紹心愛的音樂給對方。這兩位明日之星,一同經歷了第一次演出電視劇的新經驗,《釀電影》很高興可以在這期間,為她們的交會留下一些痕跡。
「那句話『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知道為什麼,在成為楊曉淇之後才開始對我產生意義。愛自己要從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開始,我因此得到許多反思,生活上也開始有所調整。實際而言,我的動作的確因此變得比較快,卻遲遲等不到楊曉淇退駕的一天到來,她始終停留在我的生命當中。」
電影開始時說「在世局動盪時,我總會到希斯洛機場大廳走一圈」,此刻連這樣的開場也讓人充滿感觸甚至驚悚。片商文案的「這是我們此刻最需要的電影」有了非關宣傳的力道⋯⋯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親愛的釀朋友:2020 年來到尾聲,今年的《釀電影》完成好多新企劃,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你知道,今年除了我們的雜誌重現江湖之外(下一本已經要送印了!)我們還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單元:【電影釀的酒】Podcast 系列嗎?從今年五月開始,每個月一檔的【電影釀的酒】,只有訂閱會員可以收聽完整版⋯⋯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過去這三週,在劇中飾演「學妹」劉芸香的李玲葦與飾演「學姊」方芮欣的韓寧,在《釀電影》寫給彼此六封信,從一起參與、孵化《返校》影集的心情,聊到藝術與生活的感觸,更介紹心愛的音樂給對方。這兩位明日之星,一同經歷了第一次演出電視劇的新經驗,《釀電影》很高興可以在這期間,為她們的交會留下一些痕跡。
「那句話『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知道為什麼,在成為楊曉淇之後才開始對我產生意義。愛自己要從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開始,我因此得到許多反思,生活上也開始有所調整。實際而言,我的動作的確因此變得比較快,卻遲遲等不到楊曉淇退駕的一天到來,她始終停留在我的生命當中。」
電影開始時說「在世局動盪時,我總會到希斯洛機場大廳走一圈」,此刻連這樣的開場也讓人充滿感觸甚至驚悚。片商文案的「這是我們此刻最需要的電影」有了非關宣傳的力道⋯⋯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憂鬱症困囿他的內在心靈,社會體制侷限他的創作自由。他說地面是他的天空,自己如一隻風箏,於世間飄飄蕩蕩,他焦慮、亦惶恐,憂懼如影隨形,他的夜晚失去睡眠、白日盡是幻覺。
Thumbnail
《浮山若夢》作為智利三部曲的終章,的確是再一次歷史拼本的再現,而拼湊的目的是重新讓被抹去的顯現。三部曲中,從未間斷的提問指向國族認同,這份認同具體化成一句句「你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嗎?」「以你的語言,怎麼說?」「你在研究什麼樣的過去?」
Thumbnail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Thumbnail
我想《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最後也能帶著《大法師》走向那些相信自己與電影產生緊密連結的影迷。正如佛萊德金在電影前段自述,他在年輕時觀賞《大國民》,沒辦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就是自己在追尋的東西。我相信是那樣的時刻鬆動了我們對於經典通念上如偶像般的崇敬,而在各自私人的儀式中熱愛這些電影。
Thumbnail
薩爾加多曾經如此深信這一切,因此當他坦承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如此令人哀傷。但更哀傷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可以不再崇拜那個現代主義的大師形象,不再相信照片可以見證苦難進而改變世界,甚至不再追隨他們的目光,但是苦難並不需要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的地獄之中,每天每天地死去
Thumbnail
「生物多樣性」不能只是「見林不見樹」的物種多樣性,應該當作個別有機體的多樣性,但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將事物分門別類的認識基底⋯⋯似乎還沒脫離「神的完美秩序」太遠。自然科學以「人的完美秩序」取而代之,卻無一處不是關於「知道」、「認識」和「控制」以及對其反省的分類學 2.0 焦慮。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憂鬱症困囿他的內在心靈,社會體制侷限他的創作自由。他說地面是他的天空,自己如一隻風箏,於世間飄飄蕩蕩,他焦慮、亦惶恐,憂懼如影隨形,他的夜晚失去睡眠、白日盡是幻覺。
Thumbnail
《浮山若夢》作為智利三部曲的終章,的確是再一次歷史拼本的再現,而拼湊的目的是重新讓被抹去的顯現。三部曲中,從未間斷的提問指向國族認同,這份認同具體化成一句句「你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嗎?」「以你的語言,怎麼說?」「你在研究什麼樣的過去?」
Thumbnail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Thumbnail
我想《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最後也能帶著《大法師》走向那些相信自己與電影產生緊密連結的影迷。正如佛萊德金在電影前段自述,他在年輕時觀賞《大國民》,沒辦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就是自己在追尋的東西。我相信是那樣的時刻鬆動了我們對於經典通念上如偶像般的崇敬,而在各自私人的儀式中熱愛這些電影。
Thumbnail
薩爾加多曾經如此深信這一切,因此當他坦承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如此令人哀傷。但更哀傷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可以不再崇拜那個現代主義的大師形象,不再相信照片可以見證苦難進而改變世界,甚至不再追隨他們的目光,但是苦難並不需要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的地獄之中,每天每天地死去
Thumbnail
「生物多樣性」不能只是「見林不見樹」的物種多樣性,應該當作個別有機體的多樣性,但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將事物分門別類的認識基底⋯⋯似乎還沒脫離「神的完美秩序」太遠。自然科學以「人的完美秩序」取而代之,卻無一處不是關於「知道」、「認識」和「控制」以及對其反省的分類學 2.0 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