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面有一對父母與兩個姐姐,是的,我是一名獨子,在學生時代之中與過去,當他人曉得我的背景時,有的人會說,你好好喔,是獨子家中又有兩個姊姊,根本是家中的寶啊!當時懵懂的我,似乎還蠻享受這種有著小小特權的身分,畢竟在和家中兩位老姊相差六七歲的童年之中,或許沒有太多童年玩伴是缺點,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沒有人能共搶玩具、電腦等資源,一個人悠哉悠哉的,倒也是挺不錯的。
孤單是偶爾竄出的念頭,但很快的。媽媽帶著我進入附近的托兒所、補習班,誤打誤撞地也和同年紀的小孩子們,進入接受義務教育的小學生活。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教我的老師和過去教導大姐的班導是同一位老師。
她在剛開始即問了全班一個問題:「有念幼稚園的舉手?」。舉望四周,每個幼稚的手在我的四周蔓延起來,是的,因為班上有39名學生,但只有區區不到三人沒有念,其中包含了我。回家問媽媽,他說你有念一年的心算跟補習班啊!
但補習班沒有教ㄅㄆㄇㄈ,那對我根本是無字天書一番的困難,因此小一整整一年,功課除了數學以外,都是介於後段班的成績,最怕的是段考前的聽寫考試,ˇˋˊ˙四聲根本是用猜的,最後免不了的,吃了許多令人抽痛的竹筍炒肉絲,這些在童年歲月時,根本不懂甚麼叫做好或壞。
只知道當學期成績單發下時,其他的朋友全部都優可以上台被叫做模範生,而我拿著非甲即乙,甚至見過丙或丁的成績單時,那個老師在我面前,我的耳邊吸入一句:「為什麼你和你的姐姐資質差那麼多?」即使童年無知,但是,心裡的難過仍是少不了的。沒人喜歡被比較,但比較是難免的,如果暫居上風那還能謙虛客客氣氣的裝作不知這回事,可是被比下去時,感覺就差了。
於是在一年半後,小二即將下學期時,不知哪來的勇氣,向媽媽說了我要轉學的決心,講了很多理由,像是小青梅也要轉,好多人都要轉,水溝好臭,班上人太多了,小班制可以有更完善的照顧等等的理由。當然心中沒講的是,如果一直待在西門國小,那個心中被老師拿來和家姊比較的陰影,揮之不去。
這是我第一次和老媽作革命式的反抗,起初她是強烈反對的,但毅力這回事真的很神奇,終於在一個多禮拜像蒼蠅般的煩人後,他不耐煩的帶我在寒假後開學第一天,辦理了轉學手續,成為頂埔國小,區區只有兩班,每班29人的其中一員。
這件事在當時看來或許只是很小微不足道的改變,但在轉學後快要十七年後的現在,其實是個很關鍵的轉變。
首要的自然是在新環境中,認識了許多朋友,因為頂埔並不像西門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學童主要來自和香山劃分的學區,還有1/3的轉學生,轉學生裡學童的家長心中,大多有著共同的看法,像是他們喜歡小班制的教學方式,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她們選擇將戶籍遷過來。
別小看這一點,身為哺乳動物的我們,有很多行為都是為了後代而行動,因此那些舉動,無意間的篩選了家長的性格。簡單的說,如果她怕麻煩或不在意孩子,那最後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發生,大概就在原本的學區渡過了六年。
可是他們希望孩子更好,所以他們將孩子遷移過來,無意間的,將大家聚在一起的動機讓環境變得更加宜人後,一個班上的學習風氣就能自然而然地將孩子往上提升了。
當然更加明顯的一點,是老師的因地制宜的教學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小五、六的素華老師,她鼓勵學生們創作,不管是在美術或作文上,他非常注重作文,那時我們寫作時,要分成兩種,首先是將草稿騰在草稿簿上,再經過她的建議與修改後,寫在稿紙上。有些比較好的,她幫我們寄到國語日報上,班上的許多學生因她的幫忙而讓作文上了報,其中包括你的兒子,上了兩次。
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寫了一個關於─我的夢想。寫著想成為太空人,在許多星球旅行,渴了在水星喝水,在土星光環上慢跑等等的天馬行空,她看了很喜歡,幫我寄到比國語日報更高一階的中央日報上。最後雖然沒有上報,但真的很感謝她的幫忙,如果沒有她的殷勤教育,也許現在的我就不會那麼喜歡閱讀與寫作了吧。
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顯而易見的重要,像上面的同樣寫作主題,在國中時寫給當時的國文老師,她只給我低於平均的分數,然後在建議時寫了句:「實際點比較好」。很慶幸的是在小學時期遇到總是不斷鼓勵人的老師,因為人的惰性與刻板印象使然,所以在植入一套價值觀後,要再受到影響就已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童年轉少年時期的摸索中,頂埔國小的那四年半生活,至今仍令人懷念,當然,也扮演了關鍵的自我養成第一步。
一切的一切,都始於剛開始的「轉學」,這項小小的改變做起。
謝謝媽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