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心理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爬很高的時候,有時如果很累,手腳會有點不聽使喚。這個可能失去控制的感覺會造成恐懼感,而感到高度恐懼時,常常會有憤怒感跟著出現。我的男友通常是我的確保人(在地上牽繩子用確保器顧我性命的人)。我感到恐懼+憤怒時會開始莫名其妙生他的氣:「為什麼要強迫我爬這條路線?」「為什麼我已經很累了還不能回家?」「為什麼他繩子拉這麼緊(或這麼鬆)?」「這條路線明明很困難,為什麼他跟我說很簡單?」當我安全著地後,我有時會忍不住把這些不理性的想法抱怨給他聽。他被罵得莫名其妙的,於是會反擊:「是你自己要爬的,我哪裡有逼你?不想爬就先講啊,幹嘛爬完了再來跟我抱怨?」
我其實知道,這個恐懼+憤怒感跟我男朋友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乖乖在地面上幫我確保,又沒做錯什麼事。恐懼+憤怒+失去控制感是我小時候經歷過很多次的感覺,在高牆上勾起類似的感受。我其實是在氣小時候碰到一些我感到恐懼的情況,例如迷路,或是在學校被人欺負,我當時沒有辦法控制情況,心智也不夠強壯,無力自己安撫自己的情緒。現在好像也是一樣,當手開始痠,腳開始踩空的時候,我有強力的無助感,生氣自己沒力氣沒能力,不能好好照顧好自己。這個感覺其實是沒有伴隨太多思緒的,就是一個很強烈的,複雜的感覺。
昨天我以為我手沒抓好,我男友從下面看說是我腳滑踩空了,反正就是往下掉。我其實非常少跌落(四年來室內第二次不小心摔),因為我很討厭往下掉的感覺。平常如果感覺自己手腳不穩,可能要摔了,會先叫男友收繩子,等繩子拉緊了,再掛著休息,這樣就沒有往下落的感覺。等一下,現在就不怕摔嗎?應該說,以前非常不信任自己的手腳,稍稍累或不穩,就會要求收緊繩子(其實還有一大股力氣可以控制狀況)。這次明明很累,還是繼續移動,某方面來說,是比較相信自己的身體可以做到接下來的動作,所以跟以前比起來算是進步囉。
我平常很少練習往下掉,昨天有機會,其實是該值得高興的。但是我當時無法處理好情緒,所以脾氣發在男友身上,這個要練習控制(或學習排掉壞情緒)。我提到我四年才失足過兩次ㄝ,我男友可是到目前為止一次都沒摔過。你說他厲害嗎?其實,他的肌力跟耐力都比我強非常多,步法跟重心平衡也比我強,但是他跟我爬差不多難度的路線。他引體向上可以做五下以上,我可以做零下(遜到爆) 。他攀岩時,腳有一點點不夠平衡或是抓手點不是百分之百穩定,他就會非常小心,可能用我用的三倍力氣往上移動。在戶外,有時我很輕易爬得上去的路線,我會看到他非常掙札。我想,他要是能夠接受不需要百分之百的控制感也爬得上去(因為我們爬的路線還沒有到很難),他應該可以爬比我高個3-5級吧。你可能會問,什麼叫沒有百分之百控制也可往上爬?我們爬樓梯是不需要用到手的,大腿用的力氣夠,就上的去。攀岩也是一樣,簡單的路線,只要腳惦得穩,大腿力氣夠,有時手輕輕扶著,夠平衡就可以站上去。手需要握很緊,抓得很穩,常常只是心理作用,而不是往上爬必須用的力氣。男友自己也知道他的腦子也有他要克服的問題,但是他說不清楚,我也無法幫他分析,他的心理問題得靠他自己跨過去囉。
這篇想講的是,攀岩時,把身體跟心理往平常不習慣推,會有意想不到的體驗或是情緒出現,例如小時候經驗過的無助感,或是強烈不願接受稍微失去控制感。男生耐力比較好,可以靠身體撐著(用我三倍的時間及力氣爬一條路線)。我的耐力超差,一沒力氣,無助感就出來了。但是我可以接受腳不穩還是用力往上踩,所以可以爬對我來說滿困難的路線,雖然回到家要痠三天,有時候我半夜還會痠到醒過來,我還是很熱愛這項練身又練腦的活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44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攀攀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寫到,前一陣子有經歷到精神很好,精氣十足,但肌力有點跟不上。這次我去攀岩館,精神不好,覺的有點累,就挑簡單一點的路線爬。因為氣虛,所以爬得有些慢,但是這次手勁很足,每個動作做起來都覺得沒有用到力氣極限。我時常攀岩的經驗,感覺都是在跟手疲勞奮鬥。
我跑步的時候,常常跑沒兩下就在喘半天。沒辦法,心肺功能弱嘛。去山上健走時,有時搞不清楚到底是心肺先開始累,還是腿跟核心肌肉先感到痠。反正這輩子就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弱,體質不好,沒有運動細胞,沒有體力。 開始攀岩後,感覺體力這件事比想像中複雜很多,
我是神經質蠻嚴重的人,常常沒事想太多,擔憂一堆還沒發生或不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我是沒吃過抗焦慮藥物啦,但目前對我來說,攀岩是對抗焦慮最好的活動。我不是說攀岩不會焦慮。攀岩超級焦慮的!剛開始攀岩活動時,我只要不確定下一步手腳該如何動,然後手或腿肌肉稍微開始累(痠),我整個人就開始恐慌,
我從小就喜歡爬來爬去,跳來跳去,常被大人說不夠淑女。同時,我在體育課表現並不好,動作慢,平衡感不好,跑步,籃球,足球,羽毛球,樣樣都遜,被稱之為「沒有運動細胞」。 二十多歲時有跟朋友去嘗試過攀岩,第一次就很喜歡,但是當時朋友體能好,活動矯健,可攀爬高難度的路線。相較下我自認肌力弱,塊頭大,不太適合這
之前寫到,前一陣子有經歷到精神很好,精氣十足,但肌力有點跟不上。這次我去攀岩館,精神不好,覺的有點累,就挑簡單一點的路線爬。因為氣虛,所以爬得有些慢,但是這次手勁很足,每個動作做起來都覺得沒有用到力氣極限。我時常攀岩的經驗,感覺都是在跟手疲勞奮鬥。
我跑步的時候,常常跑沒兩下就在喘半天。沒辦法,心肺功能弱嘛。去山上健走時,有時搞不清楚到底是心肺先開始累,還是腿跟核心肌肉先感到痠。反正這輩子就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弱,體質不好,沒有運動細胞,沒有體力。 開始攀岩後,感覺體力這件事比想像中複雜很多,
我是神經質蠻嚴重的人,常常沒事想太多,擔憂一堆還沒發生或不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我是沒吃過抗焦慮藥物啦,但目前對我來說,攀岩是對抗焦慮最好的活動。我不是說攀岩不會焦慮。攀岩超級焦慮的!剛開始攀岩活動時,我只要不確定下一步手腳該如何動,然後手或腿肌肉稍微開始累(痠),我整個人就開始恐慌,
我從小就喜歡爬來爬去,跳來跳去,常被大人說不夠淑女。同時,我在體育課表現並不好,動作慢,平衡感不好,跑步,籃球,足球,羽毛球,樣樣都遜,被稱之為「沒有運動細胞」。 二十多歲時有跟朋友去嘗試過攀岩,第一次就很喜歡,但是當時朋友體能好,活動矯健,可攀爬高難度的路線。相較下我自認肌力弱,塊頭大,不太適合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何謂心理學?心理學其實一門研究個體(也就是人)思考方式與行為背後意義的一門科學。
有幸讀了友人R的心理學期中報告,想起自己以前的某報告,說的平平淡淡被老師評有禪境,卻沒有實際揉進自己的經歷。   我很佩服自剖的人,要把心打開、把過往不堪(?)的回憶挖出來,排列整齊供人觀看(就像遺跡出土),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但越是往地底裡深入,越能照亮內心世界。    *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是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Thumbnail
在雜學校裡,你會看見各行各業的專家;在每個團隊中,看見專家們一路走來的努力和成果。不少人都表示「失去」其實是人人都需要教育與學習的事情,沒想到雜學校展覽有這麼特別的團隊讓人有機會坦承心中的失落感,希望能透過團隊所提供的資源撫慰心靈。
「那個佔據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夾雜著你最多的愛。」 「有的人雖然離開了父母,卻一直渴求一個能替代父母的人。」──岡田尊司《母親這種病》。 《鋼琴教師》(La Pianiste)描述一位將近 40歲的女鋼琴老師 Erika與男學生 Klemmer的師生戀,整部片描述 Erika與母親支配─服從的關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何謂心理學?心理學其實一門研究個體(也就是人)思考方式與行為背後意義的一門科學。
有幸讀了友人R的心理學期中報告,想起自己以前的某報告,說的平平淡淡被老師評有禪境,卻沒有實際揉進自己的經歷。   我很佩服自剖的人,要把心打開、把過往不堪(?)的回憶挖出來,排列整齊供人觀看(就像遺跡出土),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但越是往地底裡深入,越能照亮內心世界。    *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是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Thumbnail
在雜學校裡,你會看見各行各業的專家;在每個團隊中,看見專家們一路走來的努力和成果。不少人都表示「失去」其實是人人都需要教育與學習的事情,沒想到雜學校展覽有這麼特別的團隊讓人有機會坦承心中的失落感,希望能透過團隊所提供的資源撫慰心靈。
「那個佔據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夾雜著你最多的愛。」 「有的人雖然離開了父母,卻一直渴求一個能替代父母的人。」──岡田尊司《母親這種病》。 《鋼琴教師》(La Pianiste)描述一位將近 40歲的女鋼琴老師 Erika與男學生 Klemmer的師生戀,整部片描述 Erika與母親支配─服從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