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作|為自己而寫〈一〉從數字釋放出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您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寫作嗎?
從 2006 年開始經營部落格,一路經歷了許多不同的階段,從傳統的部落格(BSP)、到之間的微部落格,近年來許多寫作社群概念風行。對寫作有興趣的人,或許多少都知道這一波的創始者來自於 Medium,同時台灣也有 vocus,另外還有 Matters。
最近,繼 Medium 之後,Matters 也迎來新的改版,也開始顯露出總閱讀時長,看到許多人都對這次的改版有許多建議。各方的說法跟觀點都有,但對於閱讀時間這件事情,認真的想想,其實還蠻多誤區的。

時間的變數因子多

閱讀時間,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集合,暫且先把技術環節都在一旁。單純討論「讀」這件事情,就已經夠複雜的了。
每一個人,對於文字的消化能力不同,所以閱讀一篇文章的時間長短當然也就不同。光這一點,閱讀時間當作指標就已經非常失準了。
文字消化能力又來自於多元因素,年紀、視力、語言掌握度、載具等等。回到自身經驗,有覺得光是自己,可能在紙本的閱讀跟電腦的閱讀,速度就有差了嗎?看英文跟中文,也有差別;看文言文跟白話文也有差別。
甚至當年在 Medium 改使用閱讀時間為收益基準的時候,許多以圖畫為主的創作者索性離開平台,自創平台或者做其他的發展。
內容的多元性,使得我們在評判的時候,是沒有辦法使用單一基準的。
隨便抓出一個因素,都可以改變閱讀的時間長短。例如,分段是這件事情,如果一段文字全部擠在一起,閱讀既需要花費極大的注意力,在消化上面也相對需要時間。
一篇有結構的文章,為了網路讀者設計過後,可能會縮減每一段的行數,讓讀者可以喘息跟消化,甚或是配上許多圖片,既創造休息的空間,又能夠減少消耗注意力。
正因為流暢跟舒服,結構化下的時間不必然是長的,真正高明的作者會希望讓讀者體驗是好的,而不是追求「讓讀者讀越久越好。」
回顧一下,近期看到的文章,真的讓您感覺流暢且舒服的,是哪一篇呢?
讓我閱讀起來很舒服的文章,大概會有幾個特點:「分段清楚」、「目標鮮明」、「輔助工具完整」。這一點,我覺得目前看起來做得最好的是「科技島讀」。從之前的有物報告到科技島讀,作者周欽華在寫作功力真的是令人佩服。
另外還有一個我非常推薦的「諾諾的醫病故事集」,整個行文的流暢度都非常的好。看的過程速度快,感覺順暢。比起把文字濃縮在一起成為一段的文章,這些文章的閱讀時長,甚至可能低很多。
那閱讀時長真的是品質的保證嗎?

閱讀得愈久就是愈好?

講到這邊,或許您隱隱約約知道了答案。沒錯,時間真的不能完全,或者應該說完全不能代表品質。
有些人,透過短短的文字,就能表達完整又感情流露,例如詩人。有些人,舞文弄墨了幾百幾千字,仍寓意不明,最明顯的就是一些發在臉書上的面的「事後道歉文」。
最近看到一個影片《[毛新宇]教你在兩分鐘之內不斷說話但是什麼都沒有說》,就是一個完整的例證,有人下評論兩句話,給人一種:「一語驚醒夢中人。」的震撼,有人兩分鐘也給人帶來另外一種震撼。
好的文章、內容是可能在各種文體出現的。
而且,近年來內容創作者,都在致力於把內容變得好消化,所以創造了更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四格漫畫、資訊圖表、心智圖等等,這一些都是希望優化讀者體驗。
很有趣的悖論,當我們希望讀者閱讀的消化更快,卻又有一個檢視的標準就做閱讀時間。本來以為,好文章是看得比較久的文章,但真正好的文章,卻又不一定希望讀者花太多時間才能掌握箇中要義。
對創作的人來說,大概解法就已經不多了,例如增加發表文章的頻率,或者把文章寫得更長。看的人會變多,要看完的時間變久。但是否就是品質的保證?
可能是,可能不是。
分享一個小故事。最近台灣政治打得火熱,剛好追蹤起一些有話語權的人的推特,我相信他們一定擁有很長的閱讀時長,但他們寫的文字可能是短的,但可能有些資訊是錯誤的。
擷取自網路推特
所以高品質跟時間,不全然是個正相關。

拋開數字,找到為什麼而寫

我自己曾經嘗試過每日更新文章,今年的 6 月 14 日至 7 月 11 日,我連續在 Matters 上面發表文章,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
  • 第一天,野心勃勃,每一打出一個字都覺得在實踐人生的道路之上;
  • 第十天略顯疲態,但還是持續的更新;
  • 第十七天,無力寫文章,重發已經封存的好文;
  • 第二十天,寫出只有幾行的短文;
  • 第廿八天,決定結束日更。
這是一段對自己的嘗試,嘗試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結論是:「日更,沒有這麼適合我!」有很多因素,上班、素材等等,寫到最後,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寫作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因為可以幫助在喜歡寫作的人找到一些答案。
我寫到最後,真的是停下來問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必須要說,我很懷念一開始 Matters 大家的互動感,一開始 Medium 總是讓我看到高品質的文章。這些都會令人擁有「持續創作」的動力,但漸漸地我發現,在不同的平台找感覺,太不切實際了。
28 天後,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寫,是想要什麼?又為了什麼?」
我的答案是:「我想寫自己都喜歡的文章。然後用自己凝聚起來且消化產出的觀點、心法、方法,創造營收!」
那一刻開始,有一種解放的感覺。本來會很想說,我一定要寫出好文章,文章一定要能夠達到一定的數字等等,如果我只是要追求數字,每個平台的不同,反而會讓自己迷失的自己。
一瞬間就跟自己講:「寫出自己喜歡的文章,比什麼都重要。」
好的,我想說的先停在這邊。
就是因為重新找到為自己而寫的理由,所以後來慢慢地開展了不同的生活面貌。如果您也正在面對「為什麼寫作?」的這個問題,或許先從數字裡面解放出來,包含寫多少字、想要創造多少閱讀時間等等,都先忘了,答案可能就在心中自然浮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9會員
101Content count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未來實踐家】是我將過去 10 年來,從職場、生活以及身心靈互相整合後,淬煉出來的新實驗,把輸入的東西,重新演繹加上生活實踐方案,以電子報的方式呈現。
再次宣告,停止更新 Medium 平台,又是一段心路歷程,與你分享。
疫情會改變很多事情,但其實也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思考與機會。我們擁有了兩個已知的幸運,最後一個幸運操之在己。
兩年多前,開始有了重新架構網站的想法,所以把 Blogger 架設的網站,移轉至到了新的平台,當年我也做過了一些優缺點評析,剛好最近又再重新整理網站的所有架構,順便也重新啟動了一次 Hugo 架設網站的循環。
回來想想,硬要把自己的東西切割開來,把身心靈這一塊拉出來,跟「我這個人」是背道而馳。經過這樣的推理,終於發現,或者應該說體會到了一個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開始寫子彈筆記運用的經驗,是因為過去幾個月,都會不時地花很多時間,找尋 App 看看有沒有超級好用的,漸漸發現,沒有最好用的工具,重點如何建構自己的系統。而邊整理邊分享的方式,正好讓我產生持續進步的空間。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
【未來實踐家】是我將過去 10 年來,從職場、生活以及身心靈互相整合後,淬煉出來的新實驗,把輸入的東西,重新演繹加上生活實踐方案,以電子報的方式呈現。
再次宣告,停止更新 Medium 平台,又是一段心路歷程,與你分享。
疫情會改變很多事情,但其實也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思考與機會。我們擁有了兩個已知的幸運,最後一個幸運操之在己。
兩年多前,開始有了重新架構網站的想法,所以把 Blogger 架設的網站,移轉至到了新的平台,當年我也做過了一些優缺點評析,剛好最近又再重新整理網站的所有架構,順便也重新啟動了一次 Hugo 架設網站的循環。
回來想想,硬要把自己的東西切割開來,把身心靈這一塊拉出來,跟「我這個人」是背道而馳。經過這樣的推理,終於發現,或者應該說體會到了一個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開始寫子彈筆記運用的經驗,是因為過去幾個月,都會不時地花很多時間,找尋 App 看看有沒有超級好用的,漸漸發現,沒有最好用的工具,重點如何建構自己的系統。而邊整理邊分享的方式,正好讓我產生持續進步的空間。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2024年6月9日星期日, 這個週末我調整了一個GPTs, 幫助我將500-1000字的英文文章, 逐句翻譯, 並根據內文結構標記副標題。 這大大的改變我閱讀原文書的方式。 雖然來美國已經要滿七年, 但對於那種300頁, 美國作者寫的nonfictio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三個內容創作的方向供讀者參考,包括以目前工作為發想點、對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內容創作、以及根據自身能力進行創作。提供了數個例子,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開始內容創作。
Thumbnail
1.了解你能夠給予用戶的核心價值,並且以一種"不要太無聊"的形式傳達 2.確定你的內容領域---從你最有興趣或者最了解的地方入手 3.確定你的受眾是誰,並且內容要非常明確地對著受眾傳達 4.不要追求完美 5.保持平常心,把創作、輸出內容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患得患失 6.永遠不要以"如何賺錢"為第一優先
Thumbnail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快速變化,內容創作和營銷的策略也需要不斷調整與創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2024年的幾個主要趨勢,包括社交媒體的演變,如何有效吸引回頭客,新式內容創作者的思維方式,以及小眾市場的內容營銷策略。
Thumbnail
本篇文章為成長學院邀請 podcast「Sex Chat 談性說愛」 創辦人揚撰稿,談談近幾年 podcast 蓬勃發展下,他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揚的 podcast 節目是以性與愛為主軸,且聽他娓娓道來,這五年來從起心動念、開始企劃、約訪,乃至如何面對靈感枯竭、再到能持續創作的理由吧!
Thumbnail
近來隨AI技術演進,網際智慧重新開發,推出「文字MP3專業版」,將應用層面擴大至有聲書、影片配音等,獲得2022年金塾獎新興技術組秀才。「文字MP3專業版」提供高品質真人發音引擎,可將大量文字内容轉換為朗讀聲音檔,並可在同一篇文字內容中切換不同朗讀聲音,並輸出為MP3或WAV聲音檔案。
Thumbnail
最近經常會聽到ISCN 及 IPFS等相關詞彙,其中不外乎強調去中心化及保護創作者原始創作的著作權部分,今天我又突發奇想,想來針對著作權部分說說: 最近去中心化出版的字眼一職在我腦中迴繞,或許是因為這詞彙太新穎,我的小腦袋瓜還不大能吸收,但據我部份了解"IPFS"和"ISCN"的概念(或技術)其主要
      這是我在《商業思維學院》由《個人品牌》作者何則文老師主講的一門線上主題課程,以下是何則文老師的上課內容加上我個人的經驗統整與心得感想,一共整理出五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一、內容創作是什麼? 以文字、聲音、影像呈現 乘載於網路社群媒體平台 線上個人品牌的重要基石 價值變現的
Thumbnail
週六(1/23)下午很開心參與了日更狂人「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所號召的閉門課,她為了日更團的成員邀請了孫治華老師,重開一次內容創作的策略課程。 你可以能會以為這是一堂在教如何寫文章的課程,錯了,文章如何寫得好,不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堂課真正的核心,是讓你井噴寫不完的題材。 課堂上的練習,從讀者角度出發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2024年6月9日星期日, 這個週末我調整了一個GPTs, 幫助我將500-1000字的英文文章, 逐句翻譯, 並根據內文結構標記副標題。 這大大的改變我閱讀原文書的方式。 雖然來美國已經要滿七年, 但對於那種300頁, 美國作者寫的nonfictio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三個內容創作的方向供讀者參考,包括以目前工作為發想點、對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內容創作、以及根據自身能力進行創作。提供了數個例子,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開始內容創作。
Thumbnail
1.了解你能夠給予用戶的核心價值,並且以一種"不要太無聊"的形式傳達 2.確定你的內容領域---從你最有興趣或者最了解的地方入手 3.確定你的受眾是誰,並且內容要非常明確地對著受眾傳達 4.不要追求完美 5.保持平常心,把創作、輸出內容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患得患失 6.永遠不要以"如何賺錢"為第一優先
Thumbnail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快速變化,內容創作和營銷的策略也需要不斷調整與創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2024年的幾個主要趨勢,包括社交媒體的演變,如何有效吸引回頭客,新式內容創作者的思維方式,以及小眾市場的內容營銷策略。
Thumbnail
本篇文章為成長學院邀請 podcast「Sex Chat 談性說愛」 創辦人揚撰稿,談談近幾年 podcast 蓬勃發展下,他的創作歷程與經驗。揚的 podcast 節目是以性與愛為主軸,且聽他娓娓道來,這五年來從起心動念、開始企劃、約訪,乃至如何面對靈感枯竭、再到能持續創作的理由吧!
Thumbnail
近來隨AI技術演進,網際智慧重新開發,推出「文字MP3專業版」,將應用層面擴大至有聲書、影片配音等,獲得2022年金塾獎新興技術組秀才。「文字MP3專業版」提供高品質真人發音引擎,可將大量文字内容轉換為朗讀聲音檔,並可在同一篇文字內容中切換不同朗讀聲音,並輸出為MP3或WAV聲音檔案。
Thumbnail
最近經常會聽到ISCN 及 IPFS等相關詞彙,其中不外乎強調去中心化及保護創作者原始創作的著作權部分,今天我又突發奇想,想來針對著作權部分說說: 最近去中心化出版的字眼一職在我腦中迴繞,或許是因為這詞彙太新穎,我的小腦袋瓜還不大能吸收,但據我部份了解"IPFS"和"ISCN"的概念(或技術)其主要
      這是我在《商業思維學院》由《個人品牌》作者何則文老師主講的一門線上主題課程,以下是何則文老師的上課內容加上我個人的經驗統整與心得感想,一共整理出五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一、內容創作是什麼? 以文字、聲音、影像呈現 乘載於網路社群媒體平台 線上個人品牌的重要基石 價值變現的
Thumbnail
週六(1/23)下午很開心參與了日更狂人「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所號召的閉門課,她為了日更團的成員邀請了孫治華老師,重開一次內容創作的策略課程。 你可以能會以為這是一堂在教如何寫文章的課程,錯了,文章如何寫得好,不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堂課真正的核心,是讓你井噴寫不完的題材。 課堂上的練習,從讀者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