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實踐家】#3|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個假議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未來實踐家】是我將過去 10 年來,從職場、生活以及身心靈互相整合後,淬煉出來的新實驗,把輸入的東西,重新演繹加上生活實踐方案,以電子報的方式呈現。
昨天是台灣疫情管制從三級降到二級的第一天,您過得如何?
算一算從 5 月中開始超過兩個月的日子,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讓我們過上跟以前很不一樣的生活。我想,對在職場工作的每一個人來說,可能也都經歷過一段特別的時光。
我也是。
公司從這一波疫情開始,啟動了在家工作,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都是處於一個家跟工作在同一個場域的情況,隨著時間拉長,界線也變得愈來愈模糊。有時候一早起床,都會懷疑一下,今天是上班是還是休閒日呢?
認真想想,全球許多國家,其實是面對真的封城、在家工作的日子,有的已經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近期,疫苗出現、施打普及率的提高,才漸漸的看似能夠重新回到常軌。
回到台灣,隨著管制級別的下降,許多公司也將啟動回辦公室(return to the office)的計畫,有些生活或許變得不同。在疫情之後,人跟人的距離、社交生活以及自處的方式,與其說要回到過去,更應該說是一種新常態的成形,是「第二次的習慣轉換」。
第一的轉換,是在疫情爆發時被迫發生,不得不以最快的方式,適應各種「遠距工作」的模式。第二次轉換,則是要回辦公室,也無法忘懷遠距工作的許多優勢。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相較於疫情前,願意接受全部或部份遠距上班的人,提升了 25%;經過一年疫情的洗禮,高達 63% 的人可以接受遠距工作,其中 11% 更希望全部遠距上班。
過往根深蒂固的概念,認為要到辦公室才是工作的人,已經開始逐漸地減少;越來越多的工作者,希望保留彈性辦公室與遠距上班的彈性,這一方面相較於疫情前提高了 22%。
後疫情時代逾 50%的人希望保持彈性工作,資料來源:McKinsey。

明確的溝通與政策

同時在其他的調查中,約莫 25% 的職場工作者,準備在疫情結束之後轉換職場。企業目前除了要面對疫情之外,還有潛在的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企業是否帶來明確的方向。
疫情下的動態工作方式,企業溝通愈清楚,員工感覺愈舒服,生產力以及對於未來的發展性肯定相對提升。工作者期盼能夠得到更明確的定義,例如可以說明哪個時間是一定要在線上,又哪些時間可以自我調配的。
顯示,遠距工作帶來的彈性,通常伴隨著擔心,煩惱公司將如何評斷工作表現。明確規則能夠帶來依循的方向,讓人免於在不安定的狀態下埋頭苦幹。
明確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彈性這件事情」變得更容易安排。
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彈性」,是隨時都按照自己的意思過生活;然而,真正的彈性或許應該這樣詮釋:「讓個人在一定的框架中,找到配合組織運行的方式。
明確的框架,就能夠有更好、更安心的安排。
多數人期盼有更明確的規則可依循,資料來源:McKinsey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

另外一方面,不論是回辦公室或者保持遠距工作,不同類型的偏好者,有個共同的擔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疫情使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不斷地被模糊,有時候上一秒開一個會,下一秒已經站在廚房鍋爐前。生活空間更小的人,可能工作區後面就是自己休息的床。加上,嚴格的疫情人流管控,離開居所的機會幾近於無。
這時候,遑論平衡生活與工作。連找到自己的生活,看起來都是相對困難的事情。
以我身處的職場為例,這個熱門議題,每年蟬聯冠軍,每年都有改進方案,改善的幅度卻相形牛步。一天,剛好我主管跟我講了一個分析:「生活與工作不應該是用怎麼平衡來思考,因為在這個觀點下,工作與生活變成了對立面。」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
工作與生活不是需要平衡也不是需要整合,如果我們從底層的心態(mindset)改變,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關注的其實就是「好好生活」。
經營工作、職場就是在完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不論遠距工作還是到辦公室,大家都考量生活與工作平衡,資料來源:McKinsey。

其實人還是渴望與他人互動

最後拉回來談談身心靈。在疫情之下,身心靈的觀點難免提醒:「這是一個很好的跟自己相處,檢視自己的機會。」
但許多研究指出,一定的社交活動有助於身心健康。
自工業革命以來,社會即進入高度分工的樣態,二十世紀幾個工業重大的發展,泰勒化、國際貿易、航空運輸等等,提醒著人們:「交流是無可避免的,人跟人的接觸,已經成為社會運作的基礎之一。」
舉例而言,被譽為護國神山台積電的模式,就是在專業分工的情況下,產生而來。
在台積電創立之前,全球的半導體盛行的「垂直整合」的生產模式,自己設計芯片、自己製造、用自己的品牌,甚至連測試、封裝等工作都統包在一條線路。
張忠謀當時發想,創造出了獨特的「晶圓專業代工」模式,讓專注芯片設計的公司,可以免去建廠成本,才有了「無廠半導體公司」,例如大家熟悉的高通等,兩者互相合作,改變了全球的半導體產業。
這裡面除了專業分工外,跨域的整合與交流亦可見一般。也能印證,人跟人的相處甚為重要。
不僅是產業之間,企業內部也多使用專業分工的形式,組織內的每一個人必須「交流」,已完成一項專案,達到某些共奴目標。延伸到生活之中,也有相同的型態。
多數人對於「與人互動」是有需求,疫情的確給了我們短暫的機會,提供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的跟自己相處,重新擬定自己的目標與方向。但久了,反而會覺得自己少了社交、少了互動,好像不是那麼健康了。
昨天,如果你回到辦公室,有花一點時間,看一下同事,感覺一下與人相處的氛圍嗎?
如果昨天一陣兵荒馬亂,來不及感受人跟人之間相處帶來的氛圍,不仿今天好好的感受一下。

我向來覺得在這個年代,遇到大規模的疫情,相對以往是幸福的。
網路的普及、工具的充足,得以使企業、員工、甚或公部門與學校,用最方便且快速的方式啟動「遠距」方案,而且充滿選擇。
而數位化教育的普及與成功,使人能夠快速地適應,並且轉化成為習慣。一年多的時間,打破了過去數十年奠定的模式,促成了「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室。」
但這也是同時一個很好的練習,讓我們可以學習檢視自己在獨處、人際互動上面的需求以及情緒狀態,進一步的可以感受自己的需求,多一點對自己的關照。

📒 練習實踐

  1. 回到辦公室的朋友,嘗試跟其他人聊聊天,去感受現在的交流跟疫情前有什麼不同?
  2. 還在遠距工作的人,寫下您正在擔心的事情,跟報告調查的重複比例有多少呢?
  3. 現在開始打破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例如行事曆不再分公司版本與個人版本。
歡迎您隨時跟我分享(寄信到 [email protected])練習的心得!

我將花一年(2021.7.26 ~ 2022.7.24)的時間,透過電子報以及在 vocus 分享的方式,持續分享更多關於個人與組織的相關內容,轉譯、整合與連結資料,期盼讓美儀人在個體經營的過程之中,能夠完成總體效益極大化。
我不會給出滿滿的「乾貨」,取而代之的是,一則則經過消化出來的故事。伴隨而來的是,分享多元的實踐方式,例如從實際的生活練習、職場小方法、數位工具甚或是身心靈的一些技巧,陪伴您踏上創造的路途。
請至我的個人主頁追蹤我,或者您也可以前往官方網站,查看如何訂閱電子報以及閱讀文章。〔官方網站「未來六米」:https://willliu.m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再次宣告,停止更新 Medium 平台,又是一段心路歷程,與你分享。
疫情會改變很多事情,但其實也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思考與機會。我們擁有了兩個已知的幸運,最後一個幸運操之在己。
兩年多前,開始有了重新架構網站的想法,所以把 Blogger 架設的網站,移轉至到了新的平台,當年我也做過了一些優缺點評析,剛好最近又再重新整理網站的所有架構,順便也重新啟動了一次 Hugo 架設網站的循環。
回來想想,硬要把自己的東西切割開來,把身心靈這一塊拉出來,跟「我這個人」是背道而馳。經過這樣的推理,終於發現,或者應該說體會到了一個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開始寫子彈筆記運用的經驗,是因為過去幾個月,都會不時地花很多時間,找尋 App 看看有沒有超級好用的,漸漸發現,沒有最好用的工具,重點如何建構自己的系統。而邊整理邊分享的方式,正好讓我產生持續進步的空間。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
從這月開始,我給了自己新的嘗試,就是好好的把自己放在13月亮曆之中,在過去的一週,自己也經過許多思考跟轉化,針對公曆來講述13月亮曆,剛好是我實驗的一環,就讓繼續走下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再次宣告,停止更新 Medium 平台,又是一段心路歷程,與你分享。
疫情會改變很多事情,但其實也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思考與機會。我們擁有了兩個已知的幸運,最後一個幸運操之在己。
兩年多前,開始有了重新架構網站的想法,所以把 Blogger 架設的網站,移轉至到了新的平台,當年我也做過了一些優缺點評析,剛好最近又再重新整理網站的所有架構,順便也重新啟動了一次 Hugo 架設網站的循環。
回來想想,硬要把自己的東西切割開來,把身心靈這一塊拉出來,跟「我這個人」是背道而馳。經過這樣的推理,終於發現,或者應該說體會到了一個常常聽到的一句話。
開始寫子彈筆記運用的經驗,是因為過去幾個月,都會不時地花很多時間,找尋 App 看看有沒有超級好用的,漸漸發現,沒有最好用的工具,重點如何建構自己的系統。而邊整理邊分享的方式,正好讓我產生持續進步的空間。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
從這月開始,我給了自己新的嘗試,就是好好的把自己放在13月亮曆之中,在過去的一週,自己也經過許多思考跟轉化,針對公曆來講述13月亮曆,剛好是我實驗的一環,就讓繼續走下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近年我國政府大力的倡議 5+2領域的重點產業轉型,其中循環經濟是一個核心的重點領域。 循環經濟這個名詞在近五年期間不斷的被媒體報導,也有不少產業宣稱自己正在實踐循環經濟。 但循環經濟要怎樣實踐 ? 究竟有那些要點? 其實是一個很值得被仔細了解的系統觀。
Thumbnail
很多時候也許「不是工作讓人感到疲累」或是「工作好煩喔」,如果可以把坐姿調整一下,會減低身體的疲累感,工作起來也更有效率一些。
Thumbnail
台中工家美術館於2020年底最令人期待的展覽,湊齊了在台北頗有人氣的三大品牌共同合作,包含台灣饒舌嘻哈音樂廠牌顏社企業有限公司(KAO!INC.)策展、老店新生的詹記麻辣火鍋店推出新支線「浪漫屋by詹記」,以及屢屢在亞洲50大最佳酒吧中獲得佳績的Draft Land推出台中限定微醺酒吧
Thumbnail
最近很多大學生在新學期都開始實習,或是有些人也在找自己喜歡的實習,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點我覺得在職場、公司實習,要如何才能 #做好這份實習 以及如何 #讓主管正職喜歡你
Thumbnail
一場疫情,真的帶來許多改變! 上班的時候老是做白日夢想著: 「我何時可以財富自由、不用上班?!」
Thumbnail
今天這集要來討論的是「工作室/書房」區域,要如何在小坪數中達到收納及使用便利,還要考慮到櫃體不要做到有壓迫感, 在這集中會有相關的討論,請不要錯過喔!!
Thumbnail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近年我國政府大力的倡議 5+2領域的重點產業轉型,其中循環經濟是一個核心的重點領域。 循環經濟這個名詞在近五年期間不斷的被媒體報導,也有不少產業宣稱自己正在實踐循環經濟。 但循環經濟要怎樣實踐 ? 究竟有那些要點? 其實是一個很值得被仔細了解的系統觀。
Thumbnail
很多時候也許「不是工作讓人感到疲累」或是「工作好煩喔」,如果可以把坐姿調整一下,會減低身體的疲累感,工作起來也更有效率一些。
Thumbnail
台中工家美術館於2020年底最令人期待的展覽,湊齊了在台北頗有人氣的三大品牌共同合作,包含台灣饒舌嘻哈音樂廠牌顏社企業有限公司(KAO!INC.)策展、老店新生的詹記麻辣火鍋店推出新支線「浪漫屋by詹記」,以及屢屢在亞洲50大最佳酒吧中獲得佳績的Draft Land推出台中限定微醺酒吧
Thumbnail
最近很多大學生在新學期都開始實習,或是有些人也在找自己喜歡的實習,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點我覺得在職場、公司實習,要如何才能 #做好這份實習 以及如何 #讓主管正職喜歡你
Thumbnail
一場疫情,真的帶來許多改變! 上班的時候老是做白日夢想著: 「我何時可以財富自由、不用上班?!」
Thumbnail
今天這集要來討論的是「工作室/書房」區域,要如何在小坪數中達到收納及使用便利,還要考慮到櫃體不要做到有壓迫感, 在這集中會有相關的討論,請不要錯過喔!!
Thumbnail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