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要清醒而澈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張亦絢,木馬文化,2020
 我也曾是「大人渴求」世界給我們更高深莫測、更睥睨一切──我也曾是那種「歪七扭八的小孩」。我說「歪七扭八」時,是充滿柔情與痛楚的:我明白,我了解──就算「歪七扭八」,本來也有權好好長大。
 有一種作家寫散文時是這樣:閱讀時你抓不太到字裡行間的破綻,大半時候同意得要命(好像不用心靈螢光筆逐句逐字塗抹就會死的那種要命);有不同意之時,還是能在字句辯證之中與其論述對話。能被稱為「作家中的作家」或「文青中的文青」意旨不在樹立一種模型,我在猜這種讚譽實質是上是對事物的本質了解澈底後再決定要繼續討厭或喜歡的真誠(且熱情、但不盲目;且成熟、但不世故),於是記憶援引著學說、歷史、考證的困難功夫。這份真誠有時說,有時不說,有時聽比說更好。這對擁有表達欲望的人來說是困難的,常常想在第一時間訴說那些厭惡與恨,但大半都是想都不想的厭惡與恨(包括愛也是)。
 以我來解還是會說討厭一事來自心理防衛機轉,但讀完了書發現其實並不全然是:討厭葉石濤、鄭清文是無意間去脈絡化的討厭,討厭楊翠是面對光榮感的不安壓力,討厭洪炎秋是不理解時代背景的糊塗討厭。討厭佛洛依德的兩難在於其對個案遭受性暴力的忽略不置,但卻又是一個嚴謹的學者。討厭之容易,來自於片面的觀看;討厭之不易,來自於對其深度認識。《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其實比較像探勘,檢視恨及其原因,有時是認知的怠惰或不及;有時是照見自己;有時,是不得不把這份討厭延續下去,弄清楚自己到底在討厭什麼,為什麼討厭。我們的討厭與喜愛並存,倒像是常態。
 寫討厭的事物如果停留在情緒層面,那就太淺了。書中一篇寫〈我討厭過「書法老師」〉提及小學曾被書法老師尋個由頭叫到老師辦公室卻被性騷擾,還意圖收編她,讓她在全校面前演講,用權力位階把侵犯與獎賞綁在一起,混淆小孩的價值觀。然而對於小孩來說,如何開口說出實情是困難的,畢竟社會位階和價值評判牢牢相縛,說出實話彷彿要突破這堅不可摧的牆,在當年,這對一個孩子而言這是太難的事。重訴此般有羞愧感的事情是不容易的,彷彿一場視角轉換練習。我想起一位心諮師為讓我藉由書寫拉遠個體與事件的距離,觀看自己如客體,反覆重寫的過程漸次理解事件已遠離,我當下能做的僅止於彌補,但這份彌補,有時卻產生強大的力量。或許這也是張亦絢在寫下此書時,那種書寫羞愧感的目的會許單單只是讓自己好受一點,不致壓抑而內傷,卻也讓他人有了「羞愧的出口」:
這當中有某種神聖,某個人以對的眼神或表情掀開了自己一下,妳就被醫治了。──有時醫治的對象,甚至不必是妳:任何人好了,妳也總分到一點那種「好」。
 羞愧如果沒有出口,會不會在心裡留置而扭曲變形?說回〈討厭佛洛伊德〉的文末留個尾聲,推薦了讀者讀佛洛伊德的〈論幽默〉:幽默讓人的超我與現實脫離關係,使人暫時自社會規範束縛中釋放。那麼,說出討厭與恨是不是就是在這個老在說愛、只能按喜歡的語境裡幽默釋放。又或者佛洛伊德在當時以性說心理可能也是件很幽默的事?當然,那有著許多爭議的佛洛伊德,其本人,可能也是一個令人充滿矛盾情緒的「幽默」。書中最讓我感到深刻的篇章還是那寫恨母親的事,母女關係零和解、零修復,恨在劃定界線,如同我自己後來寫的,恨是看見盲目的愛的無能。一樣叮嚀讀者一句,恨母親恨家庭,不是讓人把錯全部推到各種創傷上然後自己就卸責了,而是了解自己恨,然後「好好朝岸上走去」。不然對著親情愛情友情乃至人類再怎麼說愛,也是空泛的虛詞,難免讓人想罵一句:
 小恨怡情,而大恨要長,要有毅力,恨到澈底才通透,寫一篇恨的史詩,才有鋪陳與反轉。討厭的藝術不在懵懂抗拒,在理解與溝通,這叫真愛,因此最了解你的人,常常也是最恨你的人(燦笑)(??)
 印象中《小道消息》畫了一張圖,是她被老師問為什麼總在抄隔壁的作文,她答:因為他是我的聖維克多山。到了《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卻寫了好友抄她的作文,她自己出於一念慈悲,只是撕掉了自己寫好的部分,想來心裡一定是討厭的。不過換作我是張亦絢好友,我也想抄張的字字句句,那可是聖維克多山,搞不好我抄久了也會變成文字的塞尚(當然不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2會員
68Content count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花都開好了》王盛弘,馬可孛羅,2017  我有虛榮感,我有得失心,我不掩飾,更不矯情虛榮與得失為罪惡,但我有更深的嚮往:那株自開自落的芙蓉花,不為誰而美麗。
《愛人蒸他的睡眠》陳顥仁,九歌,2021 ──睜開眼睛/感覺夜晚是白天的骨頭/醒來是/睡著的反鎖/翻一個身/我是/我是三月的固著 ──〈第二個晚上〉
《成為男人的方法》沈信宏,寶瓶文化,2021  我還走在成為父親的路上。路途上沒有明確的界線,讓人跨過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是個父親。只能張皇前行,一邊檢索自己是不是還遺漏了什麼零件,哪裡的裝扮還不夠沉穩,密密縫綴仍藏不住魯莽的氣息浮蕩而出。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心靈寫作》娜妲莉.高柏,心靈工坊,2016(30週年紀念版)  問題在於,我們以為我們活著;我們以為我們的言語字句是永恆堅實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身上。錯了,我們寫在當下,寫作只是那一瞬間的事。
《花都開好了》王盛弘,馬可孛羅,2017  我有虛榮感,我有得失心,我不掩飾,更不矯情虛榮與得失為罪惡,但我有更深的嚮往:那株自開自落的芙蓉花,不為誰而美麗。
《愛人蒸他的睡眠》陳顥仁,九歌,2021 ──睜開眼睛/感覺夜晚是白天的骨頭/醒來是/睡著的反鎖/翻一個身/我是/我是三月的固著 ──〈第二個晚上〉
《成為男人的方法》沈信宏,寶瓶文化,2021  我還走在成為父親的路上。路途上沒有明確的界線,讓人跨過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是個父親。只能張皇前行,一邊檢索自己是不是還遺漏了什麼零件,哪裡的裝扮還不夠沉穩,密密縫綴仍藏不住魯莽的氣息浮蕩而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Thumbnail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Thumbnail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反對勵志書籍的聲音,反對者可能認為,這些文章沒有用、不好用,或只是暫時讓人興奮。 我會先列舉關於「讀勵志書」的正反理由、討論,再提我的觀點。 優點: 有時候讀者需要被打臉,才會下定決心去改變(看作者風格)......
如何做好底妝呢?有時候看著韓劇的女主角的妝容,為何可以這麼自然,其實韓系的妝容特色就是主打輕薄透明、粉嫩好氣色的妝容,看起來像似沒化妝似的。 至於韓系的底妝有甚麼樣的技巧呢?就是要做好打底的步驟,可以讓肌膚做好保濕的準備,在上粉底意才會更貼近肌膚,在事前也能靠妝前產品遮住毛孔與暗沉沉的膚質。 上底妝
Thumbnail
教育與學校體制,是讓貧窮子弟翻身、促進機會平等的踏腳石,還是複製中產階級家庭優勢、強化階級不平等的發動機?對於大多數的國人來說,教育應該要使階級可以流動、底層人民得以翻身,依憑著自身的努力翻轉生活,但理想有時卻也僅限於理想而已,事實真是如此嗎?
Thumbnail
...我們沿著整齊的梯田茶園,一層一層向上緩步,很快的這位(綽號)耕太郎就帶著我走到高地,往港口眺望的同時,問了幾次「到過清水沒有?」...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 這段旅途的不同之處在於——通篇只有一枚“旅途纪念手信”,旨在聚焦旅途“戰利品”,探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Thumbnail
「討厭」或是「被討厭」在心理層面很容易產生出防禦跟攻擊的應對方式,要是常常分不清楚別人「到底是不喜歡那件事情」還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就很容易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多時候應該要回頭想一下:別人搞不好連自己做了讓你感覺被討厭的事都不知道呢!你幹嘛一定要去找「被討厭的勇氣」?然後順便討厭了自己?
Thumbnail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反對勵志書籍的聲音,反對者可能認為,這些文章沒有用、不好用,或只是暫時讓人興奮。 我會先列舉關於「讀勵志書」的正反理由、討論,再提我的觀點。 優點: 有時候讀者需要被打臉,才會下定決心去改變(看作者風格)......
如何做好底妝呢?有時候看著韓劇的女主角的妝容,為何可以這麼自然,其實韓系的妝容特色就是主打輕薄透明、粉嫩好氣色的妝容,看起來像似沒化妝似的。 至於韓系的底妝有甚麼樣的技巧呢?就是要做好打底的步驟,可以讓肌膚做好保濕的準備,在上粉底意才會更貼近肌膚,在事前也能靠妝前產品遮住毛孔與暗沉沉的膚質。 上底妝
Thumbnail
教育與學校體制,是讓貧窮子弟翻身、促進機會平等的踏腳石,還是複製中產階級家庭優勢、強化階級不平等的發動機?對於大多數的國人來說,教育應該要使階級可以流動、底層人民得以翻身,依憑著自身的努力翻轉生活,但理想有時卻也僅限於理想而已,事實真是如此嗎?
Thumbnail
...我們沿著整齊的梯田茶園,一層一層向上緩步,很快的這位(綽號)耕太郎就帶著我走到高地,往港口眺望的同時,問了幾次「到過清水沒有?」...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 這段旅途的不同之處在於——通篇只有一枚“旅途纪念手信”,旨在聚焦旅途“戰利品”,探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