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無知是福:知道太多的員工,有時會影響工作與獲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個重要的概念,但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能常被這樣提醒。對業務員、產品經理、設計師、各層級學校老師、各類網紅來說,知道太多、目標太大,有時反而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表現。對創業者來說,知道太多多餘的資訊,不見得有幫助。
這些觀念受到重視,是在上世紀的一九八〇年代。
Support the creator with action! Pay to unlock
本篇內容共 1192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You currently cannot view the following content, possibly because you are not logged in or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e room.
1.5K會員
457Content count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知識的魔咒」這觀念非常重要,對行銷業、講師界、藝術文創設計產業,以及各種設計產品的人,最好都要瞭解這是什麼。這一篇要講的是一個非常簡單但重要的實驗,很簡單一下就講完了,重要處在於,這跟教育界一定會瞭解的「幼童的錯誤信念」研究相似,可以讓我們瞭解,這是從每個三歲小孩都會有的「錯誤信念」衍生出來的實驗
「錯誤信念」的研究,讓我們瞭解,幼童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家長跟老師不能對幼兒有不合理的期待,要求他們像大人一樣理解世界。有意思的是,在游獵採集部落裡,三歲大的小孩就會想要學大人,可以幫忙做家事、照顧更小的小孩,也就是可以「看著學」。但對於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小小孩是無法正確認識這世界的。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外在世界變數影響時,我們也會認為這些變數會影響到多數人,而多數人的決定也會跟自己一樣。這種「多數人是對的」、「我是對的」心理機制,說明人類大腦很介意自己是不是在多數的那一邊。或許這反應了數十萬年來人類族群的殘酷屠殺,在依靠棍棒與投石殺人的時代,人多的一邊勝算總是比較大吧。
即使只是想像即將跟好看的人互動,都可能讓心情變好。這會很奇怪嗎?其實這還蠻符合「常識」,只是不太「政治正確」,跟想像中的平等與公義不太一樣。社會主流論述會鼓勵不好看、身材不好、長得太矮等天生條件較差的人,訴說只要努力就會有出頭的一天。只是,好看的人的優勢實在太多了,也難怪韓國人會熱衷整型。
這是現代人類最常見的認知謬誤之一:我們常認為自己的想法有許多人支持,然後就做了許多錯誤的判斷。這對創業者,包括一些小餐廳、小店面的老闆,常會帶來致命的危機:你覺得很多人喜歡的口味與品味,結果只有一些人喜歡。
許多事,不管好事、壞事,都是一連串的機運、巧合接續才有最後的結果,但我們通常沒有那個時間與心力細究,只想快速找出一個說法。這樣的大腦結構在演化上有意義,一來這是一個快速理解世界的方法,我們的大腦需要一個又一個「故事」來打造世界觀;二來認真思考很傷大腦資源、我們需要比較省力的思考模式。
「知識的魔咒」這觀念非常重要,對行銷業、講師界、藝術文創設計產業,以及各種設計產品的人,最好都要瞭解這是什麼。這一篇要講的是一個非常簡單但重要的實驗,很簡單一下就講完了,重要處在於,這跟教育界一定會瞭解的「幼童的錯誤信念」研究相似,可以讓我們瞭解,這是從每個三歲小孩都會有的「錯誤信念」衍生出來的實驗
「錯誤信念」的研究,讓我們瞭解,幼童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家長跟老師不能對幼兒有不合理的期待,要求他們像大人一樣理解世界。有意思的是,在游獵採集部落裡,三歲大的小孩就會想要學大人,可以幫忙做家事、照顧更小的小孩,也就是可以「看著學」。但對於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小小孩是無法正確認識這世界的。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外在世界變數影響時,我們也會認為這些變數會影響到多數人,而多數人的決定也會跟自己一樣。這種「多數人是對的」、「我是對的」心理機制,說明人類大腦很介意自己是不是在多數的那一邊。或許這反應了數十萬年來人類族群的殘酷屠殺,在依靠棍棒與投石殺人的時代,人多的一邊勝算總是比較大吧。
即使只是想像即將跟好看的人互動,都可能讓心情變好。這會很奇怪嗎?其實這還蠻符合「常識」,只是不太「政治正確」,跟想像中的平等與公義不太一樣。社會主流論述會鼓勵不好看、身材不好、長得太矮等天生條件較差的人,訴說只要努力就會有出頭的一天。只是,好看的人的優勢實在太多了,也難怪韓國人會熱衷整型。
這是現代人類最常見的認知謬誤之一:我們常認為自己的想法有許多人支持,然後就做了許多錯誤的判斷。這對創業者,包括一些小餐廳、小店面的老闆,常會帶來致命的危機:你覺得很多人喜歡的口味與品味,結果只有一些人喜歡。
許多事,不管好事、壞事,都是一連串的機運、巧合接續才有最後的結果,但我們通常沒有那個時間與心力細究,只想快速找出一個說法。這樣的大腦結構在演化上有意義,一來這是一個快速理解世界的方法,我們的大腦需要一個又一個「故事」來打造世界觀;二來認真思考很傷大腦資源、我們需要比較省力的思考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我十二歲時,父親在桃園郊區買了一棟房子,門前就是一個大型埤塘,居住環境還算清幽。 後來埤塘填了一半,蓋起了縣政府,後面的一半在不久後,也填了蓋文化中心。莫名其妙的我家變成了文教區,以前的堤岸變成了縣府路。 從蓋了縣政府,又變成市政府以後,左右鄰居都知道,遲早會有人來談改建,所以大家都把錢用在可移
Thumbnail
一年難得幾日股市不開盤,今天就和諸位談談,有土斯有財、有財必有奴的「房地產」。 說是「長安屋奴奮鬥記」,不由想起「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典故,那段賀知章與白居易的對話,正應在小說主角李善德身上。 為了「死裡求生」,開始了這個「長安屋奴奮鬥記」,呱,喜劇收場,過年總要皆大歡喜,才能功德無量、福報綿長。
Thumbnail
我有一陣子很愛說:「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差不多是姑息自己的藉口。 重看高陽的小說《蘇州格格》,才發現我一直記錯了,項鴻祚是這麼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無益之事指的是填詞。我老是不求甚解。 但我喜歡「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是才子(雖然沒讀過他的詞作)
Thumbnail
還記得【被動收入】的精神是什麼嗎! 讓我們的資產無時不刻地為我們工作,持續把錢滾進來。在勞務收入以外,能有額外且持續性的收入,以此來加速資產的累積。
Thumbnail
伏爾泰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而這話就是我這一年多賞鳥的心聲。
Thumbnail
持續保持對世界好奇的能力,也是一種對民主的自律和尊重。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作為一個「乘客」,其中一件事是允許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繼續下去,只是觀察它。沒有別的東西。因為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任何東西是不正確的。也就是說,一旦你在這個過程中遵循做你自己的方法,那麼發生了什麼並不重要。它不重要。它只是關於你有意識地接受這種體驗的方式;沒有別的,也沒有別的。
Thumbnail
《七個會議》這次講的是職場上的問題,說到業績為王的組織、環境,在一層層剝削下,會如何扭曲人性,進而使起司理論的每個洞串聯起來。 「不知者無罪」,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你打從心裡不知道,另一種在職場上的意思,其實就只是要為自己「脫罪」罷了。 你的上級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必須裝作不知道,因為上級也有上級,他
惟因:無知是福,但我們終將無福消受----鄭立Chenglap文章觀後感   擁有知識令人不快,但獲得知識是快樂的事.   鄭立的文章內簡單的說明了,「視野擴張」這個過程所發生的事情,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第一次出遠門(或出國」、「第一次吃高級料理」、「第一次登山」、「第一次談戀愛」等等.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我十二歲時,父親在桃園郊區買了一棟房子,門前就是一個大型埤塘,居住環境還算清幽。 後來埤塘填了一半,蓋起了縣政府,後面的一半在不久後,也填了蓋文化中心。莫名其妙的我家變成了文教區,以前的堤岸變成了縣府路。 從蓋了縣政府,又變成市政府以後,左右鄰居都知道,遲早會有人來談改建,所以大家都把錢用在可移
Thumbnail
一年難得幾日股市不開盤,今天就和諸位談談,有土斯有財、有財必有奴的「房地產」。 說是「長安屋奴奮鬥記」,不由想起「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典故,那段賀知章與白居易的對話,正應在小說主角李善德身上。 為了「死裡求生」,開始了這個「長安屋奴奮鬥記」,呱,喜劇收場,過年總要皆大歡喜,才能功德無量、福報綿長。
Thumbnail
我有一陣子很愛說:「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差不多是姑息自己的藉口。 重看高陽的小說《蘇州格格》,才發現我一直記錯了,項鴻祚是這麼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無益之事指的是填詞。我老是不求甚解。 但我喜歡「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是才子(雖然沒讀過他的詞作)
Thumbnail
還記得【被動收入】的精神是什麼嗎! 讓我們的資產無時不刻地為我們工作,持續把錢滾進來。在勞務收入以外,能有額外且持續性的收入,以此來加速資產的累積。
Thumbnail
伏爾泰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而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而這話就是我這一年多賞鳥的心聲。
Thumbnail
持續保持對世界好奇的能力,也是一種對民主的自律和尊重。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作為一個「乘客」,其中一件事是允許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繼續下去,只是觀察它。沒有別的東西。因為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任何東西是不正確的。也就是說,一旦你在這個過程中遵循做你自己的方法,那麼發生了什麼並不重要。它不重要。它只是關於你有意識地接受這種體驗的方式;沒有別的,也沒有別的。
Thumbnail
《七個會議》這次講的是職場上的問題,說到業績為王的組織、環境,在一層層剝削下,會如何扭曲人性,進而使起司理論的每個洞串聯起來。 「不知者無罪」,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你打從心裡不知道,另一種在職場上的意思,其實就只是要為自己「脫罪」罷了。 你的上級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必須裝作不知道,因為上級也有上級,他
惟因:無知是福,但我們終將無福消受----鄭立Chenglap文章觀後感   擁有知識令人不快,但獲得知識是快樂的事.   鄭立的文章內簡單的說明了,「視野擴張」這個過程所發生的事情,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第一次出遠門(或出國」、「第一次吃高級料理」、「第一次登山」、「第一次談戀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