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數位筆記軟體中使用卡片盒筆記法,該如何管理筆記檔案?使用 ACCESS 分類法,讓筆記檔案不再一團亂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篇文章寫給想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實作卡片盒筆記法的人。
因為多數人都會在同一個軟體中使用多種筆記方法,很容易讓檔案最後攪和在一起。
我會分享 ACCESS 分類法,可以讓你的筆記檔案不再混亂。

1. 為什麼在數位筆記軟體中,「資料夾分類」很重要?

我在《筆記如何整理才好 ? 5 種主流整理筆記的方式,讓你一次搞懂差異》中,介紹了目前5 種主流的筆記方式,多數人會同時並用其中2–3 種。
我自己則是 5 種方法都有在 Obsidian 使用。為了不讓自己搞混,我認為筆記的「分類方式」就成為關鍵。為什麼呢?因為不區分就會碰到下方 3 個問題:
  • 想在 Obsidian 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如何知道哪些數位筆記叫做「卡片」?
  • 想在 Obsidian 中寫日記,哪些數位筆記叫做「日記」?
  • 想在 Obsidian 中寫讀書筆記,但這些讀書筆記只是過渡到「永久卡片」的資料,如何區分哪些數位筆記叫做「讀書筆記」?
發現問題了嗎?光是區分不同筆記檔案的用途,就讓人頭大。
這個問題較不會發生在真實世界中。因為我們可以…
  • 寫卡片:到書店購買 A6( 148 mm x 105mm)尺寸的白色卡片,寫在上面的內容就是「永久卡片」的內容
  • 寫日記:可以拿 Moleskine 硬殼筆記本當做寫日記的地方;
  • 寫讀書筆記:可以拿一張 A4 白紙隨手記錄,讀完書後可以把 A4 白紙上的筆記再寫成卡片
現實生活中,不同功能的資訊會記錄在不同的媒介上。
但在電腦上,這些筆記都是一個個 “數位檔案” 呀!是我們基於不同的目的(例如寫卡片、寫日記、寫文章…等),為它們多賦予的一層意義罷了。這是使用數位筆記最大的困難點。
我們若不用資料夾或是檔案名稱區分,根本無從判斷這則筆記檔案的功能。

2. 如果想同時使用多個筆記方法,可以使用ACCESS 筆記檔案分類法

這時候 ACCESS 檔案分類方式就排上用場了。
ACCESS 是 YouTuber — Nick Milo 提出的筆記檔案分類法,分成 6 個大資料夾:
  • Atlas
  • Calendar
  • Cards
  • Extra
  • Source
  • Space
詳細說明如下。

Atlas

Atlas 有 collection of maps (地圖集) 的意思。
在「卡片盒筆記法」中,為了管理數量繁多的卡片,因此 Nick Milo 提出了 MOC (Map of Content) 概念。在《數位筆記太多很凌亂怎麼辦?使用 MOC 架構有系統地管理數百則的數位筆記》中我提到:
MOC 就是「將筆記分層,透過超連結串連各則筆記,形成一張知識網。」
當我們在整理卡片的過程中,會不斷將碎片知識整理成主題知識,這些主題知識就是一則則的 MOC。
Nick Milo 將存放 MOC 的資料夾,就稱為 Atlas (地圖集)。
在 Obsidian 中,我的 MOC 筆記

Calendar

存放日誌類的筆記,包含每日、每週、每月、每季、每年的紀錄。

Cards

專門放卡片,這個資料夾就像是魯曼的卡片盒。

Extra

存放有特殊功能的數位筆記檔案,例如
  • Template(筆記模板)
  • Images(圖片檔案)
  • Checklists(檢查清單)
  • Dashboard(整理各種使用情境的入口筆記)
  • Excalidraw(用來畫圖的檔案)

Source

存放對「各種學習資訊來源」的筆記,例如
  • Article(網路文章)
  • Audio(音頻、Podcast)
  • Book(實體、電子書籍)
  • Chat(和其他人聊天)
  • Lecture (講座筆記)
  • PDF (PDF 檔案)
  • Post (社群貼文)
  • Video (YouTube 影片、線上課程筆記)
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 (卡片盒筆記)》中,申克博士使用「文獻筆記 (literature notes)」這樣的名稱,但我個人不太喜歡。
「文獻筆記」的名詞脈絡,很大原因跟魯曼博士、申克博士的職業 (教授) 與學習來源 (學術論文) 有關。由於他們的資訊來源就是學術機構的學術論文,因此稱呼「在這些論文上做的筆記」為「文獻筆記」。
問題是一般大眾的資訊來源很少是「學術論文」(除非你非常認真,喜歡讀學術文獻),更多來自網路文章、實體書籍、電子書籍、社群網路。稱呼這些資訊來源所做的筆記叫做「文獻筆記」,好像有點怪吧?
因此,我更喜歡直接稱呼為「來源筆記 (Source notes)」,清楚好懂。
我想這也是 Nick Milo 直接命名為 Source 資料夾的原因。

Space

存放生活與工作中的「專案筆記」,可以跟 Tiago Forte 提出的 PARA 結合,但如果怕太複雜也可以不使用 PARA 架構。
這個資料夾是我認為很棒的分類。
雖然在數位筆記軟體中的檔案都叫做「筆記」,但功能有顯著的不同:
  • 日記:紀錄每天生活的大小事
  • 卡片:記錄思考的精華與脈絡
  • 讀書筆記:紀錄看書時的心得
  • 生活/工作專案筆記:紀錄流程、任務、行動
Space 資料夾是專門存放「生活/工作專案筆記」,用來記錄一個專案、一項任務的待辦事項與行動。
這些資訊在執行專案/任務的時候很重要,但在其他場景 (例如讀書) 時就沒那麼重要了,因此我們得有意識地將他們分開。
關於「生活/工作專案筆記」的寫法,我強烈推薦閱讀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的新書 — 《防彈筆記法》,可以對此類筆記有透徹的理解。

3. ACCESS 跟 PARA 的比較,為什麼我不繼續用 PARA 的分類方式?

我在 2021 年曾介紹 Tiago Forte 的 PARA 分類架構,當時 Obsidian 中的資料夾分類就是分成 Project, Area, Resource, Archive 區分。
但隨著我在 Obsidian 中寫下愈多筆記,愈覺得這套分類架構不適合使用在「卡片盒筆記法」的筆記方法中。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非常容易把「MOC」、「日記」、「卡片」、「來源筆記」、「雜七雜八的檔案 (例如模板)」、「生活/工作的專案筆記」攪和在一起,最後變成一團亂。
以下我隨意列舉 2 點。
  • 第一點是「卡片」很難區分
在 PARA 資料夾中,到底哪個資料夾中的筆記叫做「卡片」呢?由於 PARA 沒有對「卡片」的存放方式做定義,非常容易搞混。
  • 第二點是「來源筆記」跟「卡片」時常搞混
魯曼在寫卡片的時候,會先思考 (1)我能夠拿這個段落做什麼 ? (2) 我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使用這個段落 ? 如果想不到就不會寫卡片了。
但在寫「來源筆記 (或是文獻筆記)」中,我們很容易成為知識的搬運工,把所有認為重要的內容通通寫在筆記中、甚至以為這就是卡片。
使用 PARA 很容易讓自己產生誤解,無法區分哪些筆記檔案是「來源筆記」、哪些是「卡片」

PARA 的功能與背景

我查詢後發現, PARA 架構是非常強調「行動」的筆記檔案管理方式 (Action-based)。
每一則筆記檔案都應該以完成「某項任務」或「專案」為目標,否則就會被歸類到可複用的資源 (Resource)和封存 (Archive) 資料夾中。
但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寫下的卡片,往往沒辦法立刻想出它的目標與價值!魯曼認為:
每張卡片存在的意義應該視其上下文 (context) 而定,同一張卡片放在不同場景中就會有不同意義。
舉個例子,在《如何建立卡片盒筆記法中的卡片連結 (下) 》有網友問我說:
例如說在學習這個主題下,我設立一個卡片為蔡加尼克效應,編號為 1.1。然後我過一陣子後發現,這個效應也可以應用到愛情這個主題上,說明為什麼想忘很難忘。愛情的主題編號是 2,那這時候蔡加尼克效應這張卡片的編號怎麼辦呢?
這裡我們先不討論卡片編號。
但從這個問題可以發現:「蔡加尼克效應 (Zeigarnik effect)」放在「學習」與「愛情」兩個不同的脈絡下,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意義。
備註:蔡加尼克效應的意思是「相較於已經完成的工作,人們更容易記得未完成的、或是被打斷的工作。」
看看下面的比較…
  • 放在「學習」:例如寫習題的時候,那些做完的問題很快就忘了 ; 但不會做的,則會停下來想很久、有時候吃飯或者睡覺的時候也在想。
  • 放在「愛情」:說明為什麼初戀的滋味想忘很難忘
這種類型的筆記,要用 PARA 分類很困難吧?

總結:來一起使用 ACCESS 分類法吧!

數位筆記軟體很方便,能夠把所有的筆記都 all in one 存放在電腦中。
但也因為這樣,我們必須要有意識地區分筆記檔案的意義,因此使用正確的資料夾分類就變得很重要。例如:
  • 想找日記 -> 去 Calendar 資料夾找
  • 想找卡片 -> 去 Cards 資料夾找
  • 想找各種學習筆記 -> 去 Source 資料夾找
若你想在同一套筆記軟體中同時達成多個目標,例如同時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寫日記」、「寫讀書筆記」、「管理專案/任務」,我推薦可以使用 ACCESS 的檔案分類方式。

我正在寫一本《用 Obsidian 實作卡片盒筆記法》的電子書,希望幫助想增進思考與寫作能力的朋友。
為了讓書籍對大家更有用,目前我正在訪談有使用 Obsidian 與卡片盒筆記法的朋友,收集大家的問題並將答案寫進書中。
如果你在實作卡片盒筆記法上有遇到問題,歡迎填寫問卷和我聊聊。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 訂閱電子報 加入 650+ 學習愛好者的行列,每週 1 個學習行動建議!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 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206會員
129Content count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推薦一場 33 分鐘的好演講,主題是「個人創作者最好的投資與行動就是寫作」。演講人是國外高產創作者 Sean McCabe,他每天平均會寫 6000–8000 字,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寫 (Writing) 。這場演講他會分享在網路上寫作的好處及常見的心魔處理方式。
經營電子報是一件有趣、又能讓自己成長飛快的 Side Project。這篇文章啟發於 10+1 電子報的作者 - Rishikesh Sreehari,我也想分享自己電子報的寫作流程。如果你想經營電子報卻不知從何開始、或是正在經營電子報但想看看新的寫作流程,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自己寫電子報也快要滿一年了,一開始對內容怎麼寫完全沒概念,現在已經逐漸摸到了方向。凡事都可以更好,我想到那不如來整理一下自己訂閱的電子報吧!我訂了超過 20 份電子報,目前僅留下 15 份最棒的。仔細分析後發現寫作形式可以分為2種:「策展型」和「創作型」。我會稍微介紹這些電子報後再分享我的想法
這兩年網路上出現許多整理筆記的方式,讓人眼花撩亂。這麼多的筆記方法,每種整理方式想達到的目的都不同。礙於網路上的資訊太多太雜,許多人往往看到一個方法就直接使用,結果容易把自己的筆記庫弄的一團亂,最後只好放棄(然後重複這個循環)。這篇文章將分享 5 種筆記整理結構,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SaaS 公司提供即時、線上的軟體產品/服務,因此讓小白使用者「好上手」是非常重要的。但使用者卡關時怎麼辦?一個不用浪費公司太多人力、又能讓使用者快速排除問題的方法就是:「提供技術文件」。如果你的公司內部/產品團隊沒有專門的Technical Writer,看完這篇文章可以讓你了解 4 種產品必要的
我曾經擔任 PM 將近 6 年的時間、在新職位 - Technical Writer 工作 9 個月的時間,這篇文章分享關於「寫文件」這件事 - 包含 Technical Writer 在做些什麼、跟「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的差異。如果你對軟體產業有興趣,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推薦一場 33 分鐘的好演講,主題是「個人創作者最好的投資與行動就是寫作」。演講人是國外高產創作者 Sean McCabe,他每天平均會寫 6000–8000 字,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寫 (Writing) 。這場演講他會分享在網路上寫作的好處及常見的心魔處理方式。
經營電子報是一件有趣、又能讓自己成長飛快的 Side Project。這篇文章啟發於 10+1 電子報的作者 - Rishikesh Sreehari,我也想分享自己電子報的寫作流程。如果你想經營電子報卻不知從何開始、或是正在經營電子報但想看看新的寫作流程,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自己寫電子報也快要滿一年了,一開始對內容怎麼寫完全沒概念,現在已經逐漸摸到了方向。凡事都可以更好,我想到那不如來整理一下自己訂閱的電子報吧!我訂了超過 20 份電子報,目前僅留下 15 份最棒的。仔細分析後發現寫作形式可以分為2種:「策展型」和「創作型」。我會稍微介紹這些電子報後再分享我的想法
這兩年網路上出現許多整理筆記的方式,讓人眼花撩亂。這麼多的筆記方法,每種整理方式想達到的目的都不同。礙於網路上的資訊太多太雜,許多人往往看到一個方法就直接使用,結果容易把自己的筆記庫弄的一團亂,最後只好放棄(然後重複這個循環)。這篇文章將分享 5 種筆記整理結構,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SaaS 公司提供即時、線上的軟體產品/服務,因此讓小白使用者「好上手」是非常重要的。但使用者卡關時怎麼辦?一個不用浪費公司太多人力、又能讓使用者快速排除問題的方法就是:「提供技術文件」。如果你的公司內部/產品團隊沒有專門的Technical Writer,看完這篇文章可以讓你了解 4 種產品必要的
我曾經擔任 PM 將近 6 年的時間、在新職位 - Technical Writer 工作 9 個月的時間,這篇文章分享關於「寫文件」這件事 - 包含 Technical Writer 在做些什麼、跟「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的差異。如果你對軟體產業有興趣,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誠心認為前年,雅維茱芮的《藤蔓》是我心中當年原住民專輯的最佳。那時沒有把評論放在方格子中,只有在臉書上發表。這邊擷取其中一段介紹,若有興趣不妨去聽看看以電子樂編曲的前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就快結束了 到底要不要跟心儀的他告白呢? 對方會不會答應自己呢? 一起來看看這個題目 「我應該在2023結束前和心儀對象告白嗎?」吧! ⭐⭐⭐⭐⭐⭐⭐⭐⭐⭐⭐⭐⭐⭐⭐⭐ 注意事項: 1️⃣無法每個人都能完整對應到,僅供參考 2️⃣以你的第一直覺做選
「如果人終有一死,又為何要堅持而活?」 這是我降臨這個世界後,發出的第一個靈魂質問。 記得當時懵懂無知的我問著雙親,他們也沒有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很顯然他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直到我十六歲時,這個問題依舊縈繞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我在成長階段時期,一直有自我毀滅的傾向。但我隱藏的很好
我想在雨中奔跑 成為路人眼裡的可笑   我想在雨中奔跑 這並不是一句玩笑   是想紀念逝去的青春 是想卸掉身上的盔甲   我只是太累了 需要在雨中奔跑  
Thumbnail
累了,會想要停下來,會陷入混亂的怪圈裡,有時候會希望自己像一個永動機,永遠不會累,但是我不是。那在停下來休息,在看著其他人依舊那麼努力的在前行的時候,我到底在想些甚麼呢?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一個那麼簡單..
Thumbnail
Embiyax su hug? (你好嗎?) 我是來自花蓮的太魯閣族,我是Putang Nuku。
Thumbnail
吃飯旅行買東西, 凡事問 Google 經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與生活這麼緊密接觸的優質網站 ( 全球熱門網域流量排行榜第二名 ),除了投資股票擁抱它,另一個建議就是加入 Google 地圖的在地響導,所有人都可以貢獻內容,發揮個人影響力,輕鬆成為全球社群的一份子。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深入暸解除了拍網美照以外,還可以用什麼樣的角度欣賞駁二藝術特區,最後教大家如何用划算的方式玩遍整個駁二喔! 特色介紹 照片來源:IG @elmo_kao 照片來源:IG @diming_hsu 照片來源:IG @fine0629
Thumbnail
圖。文/布恣芽朵 在探路客看到樹懶姑娘分享了一篇「五月天……還在賣夢想?」讓我想到,自己也收藏了一首「五月天……夢想的歌曲」。
Thumbnail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常帶我去看藝術品展覽和拍賣。這也跟他自己從事相關工作有關。每次其實我都有點意興闌珊,因為我都覺得那些有些無趣。好幾次我都跟他抱怨,但每次他都笑笑地回我說:「多去看就知道了。」對於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還是常常跟他去那些場所走馬看花,算做是一種附庸風雅吧。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我誠心認為前年,雅維茱芮的《藤蔓》是我心中當年原住民專輯的最佳。那時沒有把評論放在方格子中,只有在臉書上發表。這邊擷取其中一段介紹,若有興趣不妨去聽看看以電子樂編曲的前作。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就快結束了 到底要不要跟心儀的他告白呢? 對方會不會答應自己呢? 一起來看看這個題目 「我應該在2023結束前和心儀對象告白嗎?」吧! ⭐⭐⭐⭐⭐⭐⭐⭐⭐⭐⭐⭐⭐⭐⭐⭐ 注意事項: 1️⃣無法每個人都能完整對應到,僅供參考 2️⃣以你的第一直覺做選
「如果人終有一死,又為何要堅持而活?」 這是我降臨這個世界後,發出的第一個靈魂質問。 記得當時懵懂無知的我問著雙親,他們也沒有給我一個確切的答案。很顯然他們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直到我十六歲時,這個問題依舊縈繞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我在成長階段時期,一直有自我毀滅的傾向。但我隱藏的很好
我想在雨中奔跑 成為路人眼裡的可笑   我想在雨中奔跑 這並不是一句玩笑   是想紀念逝去的青春 是想卸掉身上的盔甲   我只是太累了 需要在雨中奔跑  
Thumbnail
累了,會想要停下來,會陷入混亂的怪圈裡,有時候會希望自己像一個永動機,永遠不會累,但是我不是。那在停下來休息,在看著其他人依舊那麼努力的在前行的時候,我到底在想些甚麼呢?答案往往不是唯一一個那麼簡單..
Thumbnail
Embiyax su hug? (你好嗎?) 我是來自花蓮的太魯閣族,我是Putang Nuku。
Thumbnail
吃飯旅行買東西, 凡事問 Google 經成為每個人的日常。與生活這麼緊密接觸的優質網站 ( 全球熱門網域流量排行榜第二名 ),除了投資股票擁抱它,另一個建議就是加入 Google 地圖的在地響導,所有人都可以貢獻內容,發揮個人影響力,輕鬆成為全球社群的一份子。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台灣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深入暸解除了拍網美照以外,還可以用什麼樣的角度欣賞駁二藝術特區,最後教大家如何用划算的方式玩遍整個駁二喔! 特色介紹 照片來源:IG @elmo_kao 照片來源:IG @diming_hsu 照片來源:IG @fine0629
Thumbnail
圖。文/布恣芽朵 在探路客看到樹懶姑娘分享了一篇「五月天……還在賣夢想?」讓我想到,自己也收藏了一首「五月天……夢想的歌曲」。
Thumbnail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常帶我去看藝術品展覽和拍賣。這也跟他自己從事相關工作有關。每次其實我都有點意興闌珊,因為我都覺得那些有些無趣。好幾次我都跟他抱怨,但每次他都笑笑地回我說:「多去看就知道了。」對於這句話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還是常常跟他去那些場所走馬看花,算做是一種附庸風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