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生過什麼事》|理解大腦的 運作方式,療癒自己與他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但除了童年階段,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生命經驗到各種各樣的不舒服的經歷,有的可能有所意識,但下意識地逃避不去面對處理;有的可能甚至隱而不覺,藏在日常生活中,成為習慣的一部分而毫無自覺。
《你發生過什麼事》|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療癒自己與他人
《你發生過什麼事》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分享相仿的童年經驗,讓曾經有相似經驗的人感覺自己並不孤單。並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看清過去的事情如何影響未來的行為,以及如何重新建立我們對自我價值的感受。

大腦是如何處理訊息?

溝通是希望把我的想法傳達到對方的腦中,但真正進入大腦的理性思考皮質區之前,首先會先透過經過下層腦,接收五感資訊。這個情緒濾網會比對過往經驗、重新分類與解讀後,才會傳達到皮質。
我們大腦的組織方式,是先產生行動與感受,然後才思考。p32
這跟《峰值體驗》與《快思慢想》中提到腦內系統一與系統二的交互應用相同,五感收集的事物的描敘與表徵資訊是透過系統一,這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做判斷,例如:明明會議室沒有對話,但感覺得到空氣中的氣氛凝重。系統一可以快速的處理印象與感覺,也就是大腦最優先處理的順序。
也因為大腦的功能,會依照當時的狀態而做改變:冷靜放鬆時,會利用「皮質」進行創造與思考,認知相對開放,可以進行抽象式的思考;但一旦遇到預期以外的事,在大腦感到威脅時,會引發從眾、僵住、逃避甚至順從的反應,此時的認知變的僵固,思考也容易卡在同個迴圈。
在溝通時,先讓對方認為自己跟他是同一國:我群的放鬆感可以降低戒心,減少因為排斥而引發的討論上的衝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了腦科學的方法。

壓力調節復原系統

在嬰兒早期發展的前兩個月裡,父母持續給予的一致性、可預期的支持非常重要,可以給孩子在未來創造正向人生的起步,並發展出有復原力的壓力調節系統
壓力並不一定都是壞的,當我們面對適度的挑戰並且成功通過後,可以增強應對的能力,經驗可以改善我們的表現。壓力的問題是:難以預期、無法控制、時間過長以及強度極端
就像做重訓一樣,透過有系統安排的訓練菜單,每次加強一點點挑戰的難度,可以漸進式的增強肌肉能力。
並且不只是重訓,在體育、繪畫等不同的技能領域裡,都可以看到人類在突破壓力後的表現。
我想起之前在 Krenz 的電腦繪圖課程中,也有提到他的繪畫課綱設計,就是逐漸墊高難度,避免一開始就因為門檻過高而放棄,而是讓實作練習中,慢慢突破門檻,就像過關打怪一樣,將該階段的能力習得成無意識狀態,這樣才有餘裕進一步學習下一階段的知識。
只要妥善設定壓力的強度、頻次,就可以好好善用的壓力成為成長的助力。

神經可塑性與學習的關係

大腦擁有適應的能力,神經網路在受到刺激後改變結構的原理,稱為: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有10大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特定性,經由特定部位的活動,刺激大腦與該技能相關的部分,因而發生改變。不論是彈琴、寫作,或者是愛與被愛的能力,都需要多使用多練習,才能有所發展。
我們不能只是看別人煮菜,就以為自己學會料理,而是要實際的進廚房,了解刀功的切法、火候的控制、調味的掌握,在實作的過程中產生連結,才真正習得能力。
如果從來沒有被愛過,那麼,大腦中讓人類去愛的神經網路就會欠缺發展。幸好只要多加使用,多多練習,就可以產生這些能力。只要給予愛,就能讓沒感受過愛的人學會去愛。-培理醫生

總結

重新從經驗中去檢視每個人的行為,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人是錯的,就像《致富心態》提到:「每個人的背景脈絡及獨特經驗,都會影響自己的決定,所以沒有人是真正的瘋子。」
同樣的放在自己身上時,並不是把重點放在「我有什麼毛病」,而是試著改問「我發生過什麼事?」,試著從過去的生命經驗裡抽絲剝繭,慢慢理解為什麼自己會培養出這樣的價值觀、觀察與理解世界的方式。只要能夠好好理解並察覺自己的問題,就能找到方式面對並接受,即使需要時間,也因為找到方法所以能慢慢前進。

👉 用一本書的價格交換一位作者的人生觀點吧!
靈感來自於 瓦基的公益計畫,希望透過平台的力量,來增加內容的長尾影響力。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使用此 博客來連結MOMO連結 購買。透過此行銷回購連結購書,你不會有損失,而我會預計將會把這 2% 的回饋統一捐助非營利公益教育團體!希望透過內容分享的方式,累積社會善意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2會員
49Content count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k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聽過選擇不成長的公司嗎? 在之前聽過超級歪介紹棄成長的概念後,就開始尋找其他相似的概念,而這本書的主題就深深吸引了我,這本書的作者 Bo Burlingham 深度訪談介紹了 14 家低調的中小企業,他們不以成長為目標,甚至反而故意不讓企業成長,卻依然成功,他將這些企業稱為「小巨人」
這是上週日參加朱騏的「卡片盒筆記讀書會」的心得記錄,一開始以為讀書會內容會跟書本內容有所重複,但相對的,比起照本宣科的分享,更多的是朱騏本人實作上的應用方式,並將作法拆分成細小的框架,透過拆解成小單位的學習,再自行組裝成自己可以應用的方法!收穫良多!
峰值體驗這本書,在講的是如何透過剖析顧客的想法,從而洞察出未知的需求。從品牌體驗顧問的視角,明確點出企業遇到的常見問題:投放過多資源再無效的流程體驗上,並且透過理論的整合,學會如何重新對焦問題,再給出在資源不足的現實情境中也能適用的最小研究框架。
什麼是假說思考? 假說思考法,是 BCG 商業顧問常用的方式,用意是在還沒有掌握到所有資訊前,先對現況做出「可以具體行動的假設」,進一步找出資料來加以驗證假說是否成立。在假設→實驗→驗證的過程中,透過快速循環的行動來幫助企業找到真正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意思是當我們看透了生活中的醜陋、人性的自私與不堪,仍然對生活抱持希望。但有沒有可能,這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真相」,在《人慈》這本書的詮釋裡,卻只是大眾假想,並不是事實?
今天跟讀書會夥伴討論,意外的發現我們已經維持這個讀書會的運作長達兩年了。雖然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投入固定的時間參與,我想我們中間一定做了什麼對的決定,所以決定自己覆盤一下整個讀書會至今的旅程。 最一開始,Design system 比較輕量的書單 玩心設計
你有聽過選擇不成長的公司嗎? 在之前聽過超級歪介紹棄成長的概念後,就開始尋找其他相似的概念,而這本書的主題就深深吸引了我,這本書的作者 Bo Burlingham 深度訪談介紹了 14 家低調的中小企業,他們不以成長為目標,甚至反而故意不讓企業成長,卻依然成功,他將這些企業稱為「小巨人」
這是上週日參加朱騏的「卡片盒筆記讀書會」的心得記錄,一開始以為讀書會內容會跟書本內容有所重複,但相對的,比起照本宣科的分享,更多的是朱騏本人實作上的應用方式,並將作法拆分成細小的框架,透過拆解成小單位的學習,再自行組裝成自己可以應用的方法!收穫良多!
峰值體驗這本書,在講的是如何透過剖析顧客的想法,從而洞察出未知的需求。從品牌體驗顧問的視角,明確點出企業遇到的常見問題:投放過多資源再無效的流程體驗上,並且透過理論的整合,學會如何重新對焦問題,再給出在資源不足的現實情境中也能適用的最小研究框架。
什麼是假說思考? 假說思考法,是 BCG 商業顧問常用的方式,用意是在還沒有掌握到所有資訊前,先對現況做出「可以具體行動的假設」,進一步找出資料來加以驗證假說是否成立。在假設→實驗→驗證的過程中,透過快速循環的行動來幫助企業找到真正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意思是當我們看透了生活中的醜陋、人性的自私與不堪,仍然對生活抱持希望。但有沒有可能,這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真相」,在《人慈》這本書的詮釋裡,卻只是大眾假想,並不是事實?
今天跟讀書會夥伴討論,意外的發現我們已經維持這個讀書會的運作長達兩年了。雖然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投入固定的時間參與,我想我們中間一定做了什麼對的決定,所以決定自己覆盤一下整個讀書會至今的旅程。 最一開始,Design system 比較輕量的書單 玩心設計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遇到挑戰與困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會遇到挑戰與困難,這些磨練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心力交瘁,但當我們擁有堅韌的性格時,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堅持生命度過。堅韌的性格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風霜雨雪後的堅定,是心靈深處的信念和力量的凝聚。 抵擋狂風暴雨 總有各式各樣的挑戰,也許是工作上的困境,家庭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把自己歸零,重新的,想聆聽內在的聲音,卻發現自己什麼也聽不到。我很困惑,是不是在資訊爆炸的此時連自己也碎片化,找不到任何立身之中心點,漸漸空殼化的我,決定跑去圖書館借許多關於內在的書來讀,卻徹底地發現,不是書籍內容的乏善可陳讓我無法寫文分享,而是失去支撐的自己,連在閱讀時也恐慌失所,
Thumbnail
生活總是充滿了無法預期的變故,它如同風暴中的波濤洶湧,時而狂熱,時而安靜。 然而,當我們擁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任何困難和挑戰都不足以讓我們步履蹣跚。 這種堅韌的性格,是我們在逆境中所培養的內在力量,它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盾牌,更是前進的推動力量。 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都像是生活送給我們的試煉,它
作者:Bruce D. Perry & Oprah Winfrey 這本書從腦神經機制談創傷經驗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如何自我療育的歷程。 這本書採用對談方式進行書寫。歐普拉的提問、培理醫生的回應以及過去參與歐普拉訪談的被訪者的生命經驗,構成了這本書肩負有感性與理性的基礎。
Thumbnail
透過歐普拉與兒童心理醫師的訪談,探討大腦對創傷的運作方式,理解過去發生的事對現在的影響,以及要如何去應對改善。從質疑「有什麼問題?」改成詢問「發生什麼事?」,更換思考脈絡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遇到挑戰與困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會遇到挑戰與困難,這些磨練可能會讓我們感到心力交瘁,但當我們擁有堅韌的性格時,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堅持生命度過。堅韌的性格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風霜雨雪後的堅定,是心靈深處的信念和力量的凝聚。 抵擋狂風暴雨 總有各式各樣的挑戰,也許是工作上的困境,家庭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把自己歸零,重新的,想聆聽內在的聲音,卻發現自己什麼也聽不到。我很困惑,是不是在資訊爆炸的此時連自己也碎片化,找不到任何立身之中心點,漸漸空殼化的我,決定跑去圖書館借許多關於內在的書來讀,卻徹底地發現,不是書籍內容的乏善可陳讓我無法寫文分享,而是失去支撐的自己,連在閱讀時也恐慌失所,
Thumbnail
生活總是充滿了無法預期的變故,它如同風暴中的波濤洶湧,時而狂熱,時而安靜。 然而,當我們擁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任何困難和挑戰都不足以讓我們步履蹣跚。 這種堅韌的性格,是我們在逆境中所培養的內在力量,它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盾牌,更是前進的推動力量。 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都像是生活送給我們的試煉,它
作者:Bruce D. Perry & Oprah Winfrey 這本書從腦神經機制談創傷經驗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如何自我療育的歷程。 這本書採用對談方式進行書寫。歐普拉的提問、培理醫生的回應以及過去參與歐普拉訪談的被訪者的生命經驗,構成了這本書肩負有感性與理性的基礎。
Thumbnail
透過歐普拉與兒童心理醫師的訪談,探討大腦對創傷的運作方式,理解過去發生的事對現在的影響,以及要如何去應對改善。從質疑「有什麼問題?」改成詢問「發生什麼事?」,更換思考脈絡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